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小儿脆弱双核阿米巴病
  • + 全部展开 -全部收缩

  • -概述
    疾病概述:
    脆弱双核阿米巴病是由脆弱双核阿米巴(Dientamoeba fragilis,Jepps & Dobell,1918)寄生于人体盲肠和结肠黏膜陷窝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本虫一般隋况下不侵入组织,不引起临床症状,严重可引起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 -预防
    预防:
    应采取综合措施防止感染,具体方法包括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保护水源、食物免受污染;搞好环境卫生和驱除有害昆虫;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脆弱双核阿米巴病呈世界性分布,世界各国均有报告。在一般人群中,本虫流行率为1.5%~20%,在精神病患者或儿童中感染率可能更高。
    感染脆弱双核阿米巴的感染者为本病的传染源。感染途径至今不明。脆弱双核阿米巴的传播可能依靠粪-口途径。Burrows查了1518例阑尾,发现本虫伴同蛲虫感染比两虫各自感染高20倍,提示蛲虫感染与本虫感染之间存在相同的粪-口感染途径。Yang认为可通过蛲虫卵传播,并非粪便污染传播,但并无确切的证据。青年人、女性检出率高。本虫是否可能通过某些节肢动物如蟑螂等昆虫作为媒介传播,值得进一步探讨。本病有反复发作,忽来渐退或治后复发的特点。特别应注意家族成员之间的相互感染。
  • +病因
  •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关于脆弱双核阿米巴的致病性,目前尚存在不同的意见。一般认为它是非致病性的。虽然也有不少报告脆弱双核阿米巴感染引起腹泻和消化道症状,但均无该虫可直接致病的病原学和病理学确切的证据,也不能排除其他合并感染和其他原因所致的上述症状。故此虫是否具致病性,尚有待继续研究。
  •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据123例病例的临床分析,主要症状是腹痛(66.7%)、腹泻(57.7%)、厌食或不适(28.5%)和胃肠胀气(22.7%)。有的病例腹泻时间较长,每天2~3次者居多,主要为半成形糊状便(68%)。
  • +并发症
    并发症:
    可致患者消瘦,本病反复发作,可致患者营养不良。
  •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
    本病的确诊有赖于病原体的检出,检查时应注意如下事项:①粪便力求新鲜,放置过久虫体易死亡裂解。②本虫只有滋养体,无包囊期。③对低温敏感。在4℃时,1小时原虫数减少44.8%,2小时减少77.6%,3小时减少92%,4小时减少96%。在25℃时,2~4小时原虫数量变化不大。因此,粪便标本宜放置25~28℃环境从速镜检。④应多次粪检,尤其对长期排糊状便并排除常见病因者。
    1.生理盐水涂片检查 新鲜粪便涂片观察,虫体呈圆形。外质不易看清,虫体外周有一层较薄的圈。内质无色均匀,有散在细小反光较强的颗粒、大小不等的空泡、细菌和其他较大的食物颗粒。活动时内、外质有较清晰的界限。外质蜡样透明,伪足伸出很薄、顶端分枝状(枫叶状)或火焰状,运动极迟缓、微弱,流动性不大。该虫对低温敏感,离体后很快失去活力。
    2.铁苏木素染色标本 内质与外质界限不明显。伪足可见,外质均匀,颗粒微细;内质较粗,颗粒粗大,尚有细菌、块状物和小食物泡。两核大小相同,核仁由4~8个染色质粒组成,排列疏松,多呈环状。该虫繁殖过程中,常一核与两核同时存在。核数与虫体大小有一定关系,两核者大,一核者小。
    3.培养法 用Nelson固体斜面加组织培养细胞换液(如传代人羊膜细胞、鸡胚细胞等换液)均可培养成功,成功率为80%~100%,可继续传代培养365天。牛血清蛋白胨培养基加青霉素、链霉素,培养成功率100%,可继续传代培养290天。
    4.大便常规检查 粪内带血或黏液。
  • +其他辅助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
    根据临床需要作X线检查、B超等检查。
  • +诊断
    诊断:
    患者有下列情况时应考虑本病:①轻度腹泻,时好时患,全身症状不重,粪便多呈糊状;②经“肠炎”、“细菌性痢疾”、“慢性细菌性痢疾”治疗,久治不愈;③乙状结肠镜检,黏膜所见正常,活检仅有轻度炎症,粪便培养未见致病菌,可见脆弱双核阿米巴的滋养体。
  •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新鲜虫体在粪便中与白细胞酷似,易混淆,应注意鉴别。油镜下应注意与哈门内阿米巴、微小内蜒阿米巴等的鉴别。
  • +治疗
    治疗:
    甲硝唑,剂量为10~15mg/kg,每天3次,连用10天。药物不良反应轻微,无需处理,自行缓解。
  • +预后

相关检查

请给以上评星
你认为这篇文章的内容:
查看排行
转发到 0
版权所有:网上健康教育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5 粤ICP备2021027967号-2 网站地图/关于我们/进入健康教育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