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麻风性周围神经病
  • + 全部展开 -全部收缩

  • -概述
    疾病概述:
    麻风性多发性神经炎(leprous polyneuritis)是典型的感染性神经炎,是抗酸麻风分枝杆菌(acid-fast mycobacterium leprae)直接侵入神经所致。常表现单根或多根周围神经损害,病变呈不对称分布,受累神经支配区感觉、运动障碍及皮肤损害。
  • -预防
  •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常见于印度和中非,包括部分南美及环墨西哥湾的佛罗里达州、得克萨斯州及路易斯安那州。
  • +病因
    抗酸麻风分枝杆菌(acid-fast mycobacterium leprae)直接侵入神经所致。
  • +发病机制
  •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麻风分枝杆菌感染可引起皮肤损害、感觉缺失及神经粗大等三主征,是细菌繁殖、宿主对麻风抗原免疫反应而引起PN。麻风病分为未定型、结核型和结节型,该病进展方式主要取决于宿主抵抗力。
    1.未定型麻风(indeterminate leprosy) 最初病损为肉眼可见的良性皮肤斑丘疹,常为低色素性。麻风分枝杆菌侵入皮肤神经可引起感觉缺失,疾病停留于此阶段不再进展为未定型麻风。
    2.结核型麻风(tuberculoid leprosy) 麻风杆菌局部侵入,产生局限性上皮样肉芽肿,累及皮内和皮下神经,可触及皮下感觉神经增粗,以皮肤表面感觉缺失及斑块形成为特征。若肉芽肿附近大神经如尺神经、正中神经、腓神经、耳后神经及面神经等受侵,可见该神经分布区感觉运动障碍。
    3.结节型麻风(lepromatous leprosy) 患者抵抗力低下使麻风杆菌增殖和血源性传播,发生皮肤、睫状体、睾丸、淋巴结及神经弥漫性浸润,为结节型或瘤型麻风。表现肢体远端对称性损害,广泛侵及皮肤神经产生对称性痛温觉缺失,包括耳廓及手、前臂、足背侧和腿前外侧部,这些部位皮肤相对变冷,最终感觉缺失扩展至整个皮肤表面;随后邻近皮肤的神经,如尺神经最易受累;感觉丧失区无汗或少汗,自主神经系统不受累。麻风病感觉缺失广泛,损伤不被感知,导致感染、消瘦、畸形或开放性创伤继发感染等;与其他PN鉴别是腱反射通常保存,可能肌肉神经及较大感觉神经未受累。有的患者出现双型性麻风(dimorphous leprosy)如结核型与结节型,可能是宿主的免疫状态所致。
  • +并发症
  •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
    皮肤及神经活检发现麻风分枝杆菌。
  • +其他辅助检查
  • +诊断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及患者临床表现通常可诊断,有时须进行皮肤及神经活检发现麻风分枝杆菌。
  • +鉴别诊断
  • +治疗
    治疗:
    麻风病应尽早与集中治疗。急性神经炎可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治疗;各型麻风均需长期用砜类(sulfones)化疗,化疗的主要问题是病原菌持续存在,即使患者体内维持杀菌浓度的抗麻风药,对药物敏感的麻风杆菌仍可在患者体内生存多年,麻风杆菌可处于蛰伏状态,此时抗麻风药对其无作用。目前尚无任何单一药物可有效清除滞留在体内的细菌。目前最常用为氨苯砜(dapsone),结节型麻风可用50~100mg/d口服,直至皮试阴性后持续3~4年;并用利福平(rifampin) 600mg/d,1次口服,共6个月;氯法齐明50~100mg/d,直至皮试阴性、活检杆菌消失后,疗程2年。沙利度胺(thalidomide)或称酞胺哌啶酮,对结节型麻风皮肤病灶有效,但须注意该药本身也可引起感觉性神经病。
  • +预后

相关检查

请给以上评星
你认为这篇文章的内容:
查看排行
转发到 0
版权所有:网上健康教育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5 粤ICP备2021027967号-2 网站地图/关于我们/进入健康教育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