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小儿百日咳
  • + 全部展开 -全部收缩

  • -概述
    疾病概述:
    百日咳(pertussis,whooping cough)是由百日咳杆菌(bordetella pertussis)引起的小儿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从16世纪以来就有该病的描述,Baillow作为现代流行病学家在1640年对此病有了最早的明确阐述。Sydenham在1679年首先用pertussis这个病名,意思是痉挛性的咳嗽。在中国就称之为“百日咳”。百日咳临床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如犬吠样,并在阵咳终末带有特征性的深长的鸡鸣样吸气声。百日咳病程往往较长,可达2~3个月。临床可出现肺部并发症及百日咳脑病等。
  • -预防
    预防:
    1.控制传染源 病人与带菌者是惟一的传染源,因此对病人,尤其是疾病早期严格呼吸道隔离,是重要的预防措施。隔离期从起病始,为期7周,或自痉咳起4周,密切接触的易感儿(尤其是集体机构)需检疫3周。
    2.切断传播途径 百日咳经空气传播,且细菌在体外生存力弱,因此对疫源地只需通风换气。
    3.保护易感人群
    (1)主动免疫:疫苗预防仍是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有效率可达9O%以上。目前常用白喉、百日咳、破伤风三联菌苗,对出生3~6个月的婴儿进行基础免疫。百日咳菌苗一般用全细胞灭活菌苗,菌苗必须表达所有3种主要凝集因子抗原。吸附疫苗至少皮下注射3次,每次间隔1个月。接种疫苗儿童中约1/3会有一些接种反应,如低热、皮疹、局部水肿等。很少情况下,菌苗可引起脑病等神经系统副作用,故原有脑部疾病或惊厥性疾病或首次接种反应出现神经系统反应者,不应再予接种。发热时,待热退后再予接种。有少量皮疹反应者,以后仍可进行接种。婴儿期漏种,长大后仍可补种,成人需要时也可接种。一般认为疫苗没有远期严重的副作用。
    无细胞百日咳菌苗是指用细菌的某些组成成分制备的菌苗,其保护效果好,同时避免了全细胞菌苗的不良反应。日、英、美、瑞典等国相继研制成功无细胞百日咳菌苗,并成功应用于人群免疫,并证实无论何种组分的无细胞菌苗,其中百日咳毒素抗原是必不可少的成分,进一步研究指出百日咳毒素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中和体外和体内百日咳毒素的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特性,同时具有防御百日咳杆菌感染的保护作用。由于无细胞菌苗组分的免疫抗原特异性,有时会出现对某种型抗原无抗体反应,使菌苗的保护作用受到影响。
    (2)被动免疫:对幼婴或体弱者,在接触病人后可给予百日咳高效价免疫球蛋白,减少发病和减轻症状,但效果不显著。
    (3)药物预防:婴幼儿接触病人后可口服红霉素预防,一般连用5~10d。
  •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百日咳是全球性疾病,各年龄组均可发病,全世界每年发病人数大于6000万,死于该病的病人约100万,营养不良是主要的死亡原因。近年来,一些国家由于社会经济情况改善,有效的医疗服务和对继发感染的有效治疗,死亡率已大大下降。百日咳传染性强,两岁以内婴幼儿发病率最高,严重病例多见于1岁以内。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在1997-2001年4年所见的742例病例中,以1~5岁(尤其是1~2岁)为多见。近年来青少年和成人病例有增加趋势。尽管母体可将抗体经胎盘传给胎儿,但抗体成分是不全的,这种免疫力也是不完全的。一般患过该病,可获永久免疫力,但少数情况下,患病后似可感染不同血清型的百日咳杆菌。
    百日咳流行高峰一般为4年一次,随着易感人群的积累,预防免疫接种和自然感染产生的免疫力的程度下降,而引起大流行。百日咳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较多,多为散发,也可呈流行性,尤其是在集体儿童机构中。
    百日咳的传染性很强,病人是主要传染源,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潜伏期末至发病6周内(特别是2~3周内)传染性强,无症状带菌者也可传播此病。百日咳杆菌生命力很弱,因此通过其他物品间接传播的可能性极小,感染率与直接接触病源的密切程度有关。如与病人同居一室的易感儿感染率可达80%~90%,而同时与病人有接触的易感儿感染率仅50%。
  • +病因
    百日咳由百日咳杆菌引起,最早称之为嗜血性百日咳杆菌,由Bordet和Gengou在1900年首先分离和描述,故百日咳杆菌又称鲍特菌属。主要包括4个菌种,除百日咳杆菌外,还有副百日咳杆菌、支气管腐败杆菌和鸟鲍特菌。引起人类疾病的主要是百日咳杆菌和副百日咳杆菌,支气管腐败杆菌可引起狗、兔、考拉、天鹅等动物的呼吸道疾病,鸟鲍特菌为鸟的致病菌。
  •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1.病原学
    百日咳杆菌是革兰阴性、短小卵圆形杆菌,呈单个或成对存在,百日咳和副百日咳杆菌无芽胞,没有鞭毛,不能游动,而另两类杆菌具有鞭毛,可以游动。
    百日咳杆菌为专性需氧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5~37℃,pH为6.8~7.0,初次分离营养要求较高,常用鲍-金(Bordet-Gengou)二氏培养基,内含血液、甘油、马铃薯,一般新鲜血液含量15%~25%才能繁殖良好。在鲍-金二氏培养基上经2~3 d培养后可形成细小、光滑、凸起、银灰色、不透明、水银滴状菌落,菌落周围有狭窄溶血环。
    百日咳杆菌具有两类抗原,耐热的菌体O抗原和不耐热的表面K抗原(荚膜物质),百日咳杆菌外层具有多种凝集因子,主要为1、2、3因子,其中因子1为各型菌共有,根据因子2、3分布不同,再分成1、2、3型,1、2型和1、3型3个血清型。次要凝集因子为4、5、6。
    百日咳杆菌常发生光滑至粗糙变异,变异后毒力减低,抗原性减弱,称为相的变异。Ⅰ相菌为光滑型(S型),Ⅱ相和Ⅲ相为过度型,Ⅳ相菌为粗糙型(R型),只有I相菌致病产生症状,也必须用Ⅰ相菌制作菌苗才能产生免疫力。Ⅱ、Ⅲ、Ⅳ相菌无致病力。
    百日咳杆菌抵抗力弱,除在低温(0~10℃)下尚能生存外,56℃经30min被破坏,干燥情况下数小时即死亡。对紫外线更为敏感,日光曝晒1h即死亡。
    2.发病机制和病理
    百日咳杆菌进入呼吸道后,对呼吸道黏膜是一种非侵袭性的感染,病菌依赖菌毛血凝素(FHA),黏附在呼吸道上皮细胞上,并在该处繁殖,产生支气管细胞毒素,引起局部炎症,上皮细胞纤毛麻痹,运动障碍,细胞坏死。由于支气管黏膜广泛炎症,黏液分泌增多、黏稠,排出困难,刺激支气管黏膜感觉神经末梢,反射性地引起剧烈的连续性的咳嗽。咳嗽时患儿处于呼气状态,痉咳暂停吸气时,大量空气急速通过痉挛的声门,发出一种特殊高调的鸡鸣样的吸气声。长期的咳嗽可在大脑皮质形成兴奋灶,在疾病恢复期,当有呼吸道感染或外界尘烟、冷空气等刺激时,均可诱发痉咳。病菌还可产生百日咳毒素(PT),引起淋巴细胞增多,也可产生多种细胞产物如组胺致敏因子(HSF)、胰岛活性蛋白(IAP),进一步引起细胞坏死和全身症状。
    本病支气管上皮、中层和基层坏死,伴中性粒细胞浸润,还常常有支气管周围浸润和间质性肺炎。分泌物积聚可导致小支气管的完全或部分阻塞,可见局部的肺不张和肺气肿。重症患儿脑部可有充血、水肿、点状出血,神经细胞变性,胶质细胞增生,脑实质或蛛网膜下腔大量出血尚不多见。
  •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1~2周,但也可长至3周,接着可出现临床症状,整个病程可分为3期。
    1.卡他期 一般为1~2周,病初症状类似上呼吸道感染,咳嗽为单声咳,可有流涕、打喷嚏、低热等,1周左右其他症状逐渐消失,咳嗽反而日益加重,夜间尤甚,并发展成阵发性痉挛性咳嗽。
    2.痉咳期 一般为2~6周,但也可长达2个多月。阵发性痉咳为其特点,发作时出现接连不断的痉挛性短咳10余声,甚至数十声,紧接着深长吸气,伴有高调的鸡鸣样吼声,再出现痉咳,如此反复多次,直至咳出黏稠痰液为止。痉咳时患儿表情痛苦,面红唇紫,两眼圆睁,涕泪交加,头向前倾,张口伸舌,颈静脉怒张,双手握拳,咳嗽剧烈时可有大小便失禁。阵咳昼轻夜重,轻者1d数次,重者1d数十次,每次以剧吐结束。痉咳发作前一般无明显预兆,可因进食、呛咳、奔跑、嬉闹、哭吵、烟尘、受凉等诱发。反复剧咳可使上腔静脉压力增高,回心血流受阻,出现颜面、眼睑浮肿,眼结膜水肿、充血、出血,鼻出血,面部出现紫癜样出血点,严重者可有颅内出血。患儿一般体温正常,肺部无阳性体征。
    新生儿和幼婴常无典型的痉咳,而表现为屏气发作,出现发绀而致窒息、惊厥,心率先增快,继而减慢乃至停止。如不及时抢救,可因窒息而猝死。
    成人百日咳发病有增多趋势,临床表现不典型,或仅有长期干咳,少有并发症。
    3.恢复期 一般为2~3周,咳嗽逐渐减轻、减少,直至停止,患儿精神、食欲逐渐恢复正常。有肺部等并发症者可迁延持续数月。
  • +并发症
    并发症:
    1.呼吸系统并发症
    多见于婴幼儿,表现为支气管肺炎,可由百日咳杆菌直接侵犯或继发其他细菌感染引起。出现发热、呼吸困难、肺部细湿啰音等。咳嗽时如有奶汁等呛入,可引起吸入性肺炎,引起呼吸困难、发绀等。如出现支气管黏稠痰液阻塞,可进一步引起肺气肿、肺不张,肺泡破裂而致气胸、纵隔和皮下气肿等。支气管黏膜及肺间质破坏可导致支气管扩张。
    2.神经系统并发症
    剧咳致脑部缺氧或出血,加之细菌毒素作用,损伤脑细胞,引起百日咳脑病。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惊厥、呼吸衰竭,可危及生命。脑脊液多无变化,部分存活者可留有偏瘫、智力低下、癫痫等后遗症。
    3.其他
    (1)结核病恶化:百日咳可使原有肺结核恶化,甚至引起血行播散,发生粟粒性肺结核或结核性脑膜炎。
    (2)舌系带溃疡与小结:舌系带与下切牙反复摩擦而致。
    (3)由于剧咳时腹腔压力增高,可导致脐疝、腹股沟疝、直肠脱垂等。
    (4)营养不良:由于剧咳,反复引起呕吐,夜间痉咳频繁,影响睡眠,致使患儿疲倦思睡,影响食欲,活动减少,导致营养障碍。
  •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
    1.细菌培养 细菌培养是常用的可靠诊断方法,从发病直至病程3个月内均可能获得阳性结果,但一般卡他期初阳性率可达90%,痉咳期阳性率<50%。百日咳病变虽主要在下呼吸道,但细菌也存在于鼻咽部,因此可采用鼻咽拭子或咳碟法收集标本。标本采集方法是否得当对培养结果有极大影响。鼻咽拭子采集必须达到一定深度,采自鼻咽部后壁,培养基应加入一定浓度青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以抑制杂菌生长,可大大提高培养的阳性率。
    2.细菌抗原的检测 在病人血清和尿液中均可用特异性抗体检测到百日咳杆菌抗原,鼻咽分泌物涂片用荧光抗体染色法亦可检测细菌,该法有快速诊断、相对培养方法可检测死菌的优点,但由于病人自身抗体的存在,可出现假阴性结果。而病人血清中存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酵母菌、嗜血杆菌等其他细菌产生交叉反应的抗体,造成假阳性结果。
    3.细菌抗体的检测 血清和鼻咽分泌物中一般可检测到特异性抗体,可做双份血清凝集试验,如抗体效价递升可予确诊。也可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IgM、IgG和IgA抗体。该方法较敏感,但也有假阳性结果。
    4.其他 其他检测百日咳杆菌或其组成成分的方法有PCR法、斑点杂交、组织培养等,以及细菌DNA基因型检测等,但尚未在临床广泛应用。
    5.血象 卡他期末至痉咳早期,白细胞计数增高可达(20~30)×109/L或更高,淋巴细胞分类可达60%~80%。周围血淋巴细胞增高是百日咳的特异性表现,但由于继发感染可使淋巴细胞减少或其他因素引起淋巴细胞增高。
  • +其他辅助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
    X线胸片示肺纹理增多,支气管肺炎者夹杂点片状阴影。
  • +诊断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接触史及典型的痉咳期表现,临床可作出诊断。在临床表现不典型时结合实验室、细菌学和血清学检查及典型血象也可明确诊断。
  •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临床上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百日咳综合征 单从临床表现上很难鉴别,需依赖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检查。百日咳综合征的病原以腺病毒、呼吸道病毒、肺炎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为主,副百日咳杆菌感染的临床表现一般比较轻,从细菌培养上也可鉴别。
    2.急性支气管炎和肺炎 由嗜血流感杆菌、腺病毒、呼吸道病毒如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引起的支气管炎和肺炎,出现较剧烈咳嗽和痉咳时与百日咳有类似的临床表现,但一般无典型的鸡鸣样吸气声,临床分期不明显,全身症状较重,肺部体征较固定,可闻及干湿性啰音,周围血象无典型淋巴细胞计数增加,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检查可资鉴别。
    3.支气管淋巴结核 由于肿大的淋巴结压迫、浸蚀支气管壁,引起痉挛性咳嗽。但一般无典型临床分期和鸡鸣样吸气声,全身结核中毒症状、结核菌素试验和X线胸片检查可作出诊断。
    4.气管、支气管异物 起病往往很突然,有异物吸入史,周围血象无白细胞增高,X线检查可见肺不张或异物阴影,支气管镜检查可发现异物。
  • +治疗
    治疗:
    1.一般治疗 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保持室内安静,空气新鲜和适当温度、湿度,避免嘈杂和刺激。为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利于分泌物的排出,婴幼儿痉咳时注意低头体位,拍背。痰多者要及时吸痰。为防止婴儿突然窒息,尤其在夜间易发生,应有专人守护。一旦发生窒息及时做人工呼吸、吸痰、给氧,必要时进行口对口呼吸。有呼吸暂停或抽搐的婴儿进气管插管和呼吸道持续正压给氧治疗,可以改善呼吸功能或减低缺氧状态,对抗存在的肺不张,减轻喉和支气管痉挛。沙丁胺醇(salbutamol)0.3mg/(kg·d),分3次口服,能解除其痉挛症状,可以减轻婴幼儿呼吸困难。如应用效果不好,可选用镇静剂,苯巴比妥2~3mg/(kg·次),或氯丙嗪0.5~1.0mg/(kg·次),2次/d或3次/d,口服。
    2.抗生素治疗 发病早期即卡他期应用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好,首选红霉素30~50mg/(kg·d),一旦进入痉咳期,大多数抗生素即使体外药敏试验敏感,临床疗效都不理想,但可以缩短排菌时间,降低传染性,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因此主张早期应用,至少连续用2、3周,其次可选用氯霉素30~50mg/(kg·d),此外还可选用氨苄西林,庆大霉素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噁唑)亦有效。近来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也有明显疗效。抗菌治疗疗程为2周。
    3.肾上腺皮激素 能减轻症状和缩短病程,但要注意该药的副作用。6~9月龄以内婴儿可选用倍他米松0.075mg/(kg·d),或氢化可的松30mg/(kg·d),肌内注射,2天后逐渐减量,用药7~8天停药。
    4.百日咳免疫球蛋白(P-IVIG)2.5ml(400μg/ml),肌内注射,1次/d,连用3~5天,适用于重症患儿,幼婴剂量减半。百日咳免疫球蛋白临床疗效尚在观察,尤其对不同血清型的疗效尚不肯定。
    5.对症治疗 主要是祛痰止咳,如氯化铵等,硫酸沙丁胺醇(舒喘灵)能减轻咳嗽症状。痰液黏稠者可用蒸汽吸入或加入α糜蛋白酶和0.9%氯化钠溶液作超声雾化吸入。痉咳影响睡眠者可用苯巴比妥或氯丙嗪口服或肌注,并可加用维生素K1。也可用盐酸普鲁卡因静脉封闭疗法,每日1~2次,连用3~5d,以减少窒息或惊厥。患儿应保证供氧,婴儿有屏气发作应及时进行人工呼吸、给氧、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6.并发症治疗
    (1)合并肺部感染:给予抗生素,选用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类,静脉滴注。
    (2)百日咳脑病:除给予有效抗生素治疗外,应用镇静剂,可选用苯巴比妥5mg/(kg·次)肌内注射,或地西泮0.1~0.3mg/(kg·次)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难以控制的惊厥可选用异戊巴比妥钠5mg/(kg·次),稀释后静脉注射或采用冬眠疗法。有脑水肿者应用甘露醇或山梨醇1~2g/(kg·次),静脉注射。此外,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减轻脑水肿的作用。
    7.中医中药治疗 痉咳期以清肺止咳、化痰为主,可选用杏仁、冬瓜仁、芦根、桃仁、紫菀、百部、甘草、白茅根、葶苈子等加减。胆汁对百日咳治疗有较好效果,认为能抑制百日咳杆菌,有镇静作用,可以减轻阵咳。新鲜鸡苦胆加白糖,1~5个月婴儿3天服完一只胆;5个月~1岁者2天服完一只胆;1~3岁1个/d,分2次或3次服。
  • +预后

相关检查

请给以上评星
你认为这篇文章的内容:
查看排行
转发到 0
版权所有:网上健康教育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5 粤ICP备2021027967号-2 网站地图/关于我们/进入健康教育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