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钩端螺旋体病凝集溶解试验
  • +全部展开 -全部收缩
  • -分类名称
    一级分类:血清学检查;二级分类:凝集试验
  • -英文名称
  • -别名
    钩端螺旋体凝集溶解试验
  • -概述
    概述: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各种致病性螺旋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的群和血清型众多,其群特异性的化学组成为类脂多糖复合物,型特异性的化学组成为蛋白多糖复合物,不同型钩端螺旋体的多糖组成有所差异,患者体内可产生相应抗体,检查特异性抗体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 +原理
    原理:
    钩端螺旋体与相应的特异性抗体相遇,在适宜的电解质存在下,可发生凝集
    现象,在暗视野显微镜下明显可见。由于病人血清中可出现凝集素和溶解素,用活钩端螺旋体作凝集试验时,可同时出现凝集和溶解两种现象。当血清中抗体效价高时,发生溶解现象,而抗体效价低时,则发生凝集现象。本试验呈型特异性。
  • +试剂
    试剂:
    钩端螺旋体培养物:取钩端螺旋体标准株接种于Korthof或含兔血清的磷酸盐培养基中,28~30℃培养5~7天。用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每高倍视野不少于50条,运动活泼并无自凝的,即可作为活抗原。加最终浓度为0.5%福尔马林溶液,置28~30℃过夜,即为死抗原。
  • +操作方法
    操作方法:
    (1)将受检血清置56℃水浴灭活30min,并用生理盐水稀释25倍。
    (2)取稀释受检血清在10×75mm试管中按实际需要作系列倍比稀释,每管0.1ml,最后一管仅加生理盐水0.1ml作为抗原对照管。
    (3)分别加入各群或各型钩端螺旋体悬液0.1ml,此时血清最终稀释度为1∶50、1∶100混合后,放置37℃2~3h。
    (4)将各管重悬后取1滴悬液,分别放在载玻片上,覆以盖玻片,于高倍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其凝集溶解现象。
    (5)结果判断:
    (++++)几乎全部螺旋体发生溶解、破坏或变形,仅间有极少数正常螺旋体。
    (+++)大部分螺旋体凝集成蜘蛛网状或团状,间或有少数游离。
    (++)在半数视野中可见有凝集团存在,正常游离的螺旋体数较对照管少。
    (+)仅有少数凝集,检查10个视野,仅1~2个视野中见有凝集团存在。
    (-)全部螺旋体呈正常分散存在。
  • +正常值
    正常值:
    0~1∶40
  • +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升高:钩端螺旋体病(早期)。
  • +附注
    附注:
    发病1周内血液标本检出率最高,发病1周后尿液或脊髓液检出率较高。
请给以上评星
你认为这篇文章的内容:
查看排行
转发到 0
版权所有:网上健康教育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5 粤ICP备2021027967号-2 网站地图/关于我们/进入健康教育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