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厅>核心信息

儿童合理用药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

2014-05-06  来源:中国健康教育中心

 1.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身体各个器官组织发育尚未成熟,功能也不完善,对药物的反应与成人不同,家长应重视合理用药。
    释义:儿童的器官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都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从解剖结构到生化机能都经历着一系列迅速和连续的变化,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趋向成熟,因此大多数药物的体内过程和不良反应与成人有显著差异,就是在不同年龄组儿童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当儿童因治疗需要而使用药物时,应考虑其组织结构、生理特点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不宜单纯按体重差异将成人的用药经验类推到小儿。药物应用于人体后,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机体,到最后排出体外,在此过程中一般需要经过吸收(即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分布(即药物随血液转运至全身的组织细胞内)、代谢(即经机体的特殊反应对药物的化学结构进行改变)和排泄(即药物排出体外)几个步骤,在这些过程中儿童都或多或少的与成年人不同,因此,儿童用药有其特殊性和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1)诊断的明确性 治疗之前应尽可能明确诊断,只有明确诊断,才能对症下药,才能保证药物选择的准确性,这是合理治疗的前提。
    (2)药物的有效性 当诊断明确后,应选择针对病因或改善主要症状、阻滞主要致病损害过程的有效药物,并计算出用药剂量、选择给药途径、给药方法和疗程,确保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3)药物的安全性 小儿用药除了要求疗效好、见效快外,更重要的还应确保药物的安全性。相对成人而言,小儿用药在这方面要求非常高,应慎重用药。在临床上虽然有很多药物疗效很好,但其毒副作用较大,或者对小儿有特殊的毒副作用,儿科就不能用,如喹诺酮类药物是疗效很好的抗菌药,因可能导致小儿骨关节损害,故不能使用。
    (4)用药的依从性 是指患儿对药物的接受程度,这对小儿非常重要。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小儿很难自觉主动克服用药过程中给身体带来的不适(异常口感或疼痛等),往往拒绝治疗,强烈反抗,易造成意外伤害和心理创伤,因此提高小儿用药的依从性至关重要。对于口服药尽可能选择不同年龄段小儿的剂型。小婴儿多选用颗粒剂、口服液等,还要特别注意选择适合小儿口味、颜色及半衰期较长的药物,减少用药的次数。对于年长儿多做诱导工作,尽可能让其主动接受治疗,达到提高依从性的目的。
    (5)药量和疗程的科学性 用药剂量是建立在科学研究和大量临床试验的基础上确定的,兼顾了有效性和安全性,不能随意加量或减少。用药疗程的长短主要是根据药物本身的特点、疾病的轻重急慢情况综合考虑的结果。若剂量小、疗程短则达不到预期疗效,易复发;若剂量大、疗程过长,可能给孩子带来更多副作用和生理机能的损害。所以用药的剂量、用法和疗程必须依照科学规律。
    (6)用药的简便性 因为孩子用药的依从性差,很多药物又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对于儿童来说用药的种类不宜太多,在选择针对病因和主要症状用药的同时,尽量减少用药的种类。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尽量不用。
    (7)不影响生长发育 小儿处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有的治疗药要尽量避免选择对儿童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的药物,这是儿科用药的一个重要原则。因此,有很多药在成人用得很好,但在儿童不能使用。
    (8)个体化用药的原则 药品说明书的用法(量)是基于绝大多人群的安全有效性指定的,而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同一个药品在不同的个体使用时,吸收率或生物利用度是不同的,所以,医生可能根据个体差异推荐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儿童用药,家长要注意区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可购买和使用的药品;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自行选择、购买和使用的药品,标有“OTC”专用标识。婴幼儿用OTC类药品,也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释义:处方药就是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这种药通常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及其他潜在的影响,用药方法和时间都有特殊要求,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非处方药(OTC)是指患者自己根据药品说明书自选、自购、自用的药物。非处方药都是经过较长时间的全面考察,具有疗效确切、使用方便、毒副作用小,通常不会引起药物依赖性、耐药性或耐受性,也不会造成体内蓄积中毒,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非处方药又分为甲类非处方药和乙类非处方药,分别标有红色和绿色OTC标记。 甲类OTC(红色):只能在具有《药品经营许可证》配备执业药师或药师以上技术人员的社会药店,医疗机构药房零售的非处方药。甲类非处方药须在药店由执业药师或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乙类OTC(绿色):除了社会药店和医疗机构药房外,还可在经过批准的普通零售商业企业零售的非处方药。 乙类非处方药安全性更高,无需医师或药师的指导就可以购买和使用。 保健品类不是药品,其批准文号一般标以食健字,由于不是药品,所以没有非处方药的OTC标志。
    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处在不断生长发育过程中,身体各方面的器官和生理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在药物的应用方面与成人有着很大的区别,即使是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儿童,对药物的反应也不尽相同。对于有某些基础性疾病、特殊体质、特殊疾病的患儿,即便是OTC类药,也不一定绝对安全,使用不当,也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家长也不具备安全合理使用的判断能力。因此,建议家长,年幼儿使用OTC类药品,也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儿童选药要尽量选用儿童剂型,如无儿童剂型,不能擅作主张把成人药减量服用,要严格按照医嘱用药。
    释义:任何药物在供给临床使用前,均必须制成适合于医疗和预防应用的形式,这种形式称为药物的剂型。儿童专用药在配方、规格、形状、颜色、口味等方面需要适合儿童疾病、生理、心理特点和要求。针对儿童不同年龄阶段及药物的性质,尽可能选择适合儿童使用的滴剂、混悬剂、咀嚼片、泡腾片等,使儿童乐意接受用药。另外,还可选择半衰期相对长的一些衍生物,减少服药次数,使家长、患儿和医护人员都容易掌握应用,也可以增加儿童用药的依从性,比如:近年来推出的阿奇霉素,每日只需服药1次,3∽5日疗法,极大地提高了儿童用药的依从性。
    很多成人规格的药品,给儿童用药时,再分成若干份,分药时不但会造成药品污染,也不能准确地保证药量,尤其是一些缓释剂和肠溶制剂,分开后会影响药物的效果。有些针剂使用少量,剩余的只能扔掉,造成了药物的浪费,同时也增加了家长的负担。所以,在选择儿童用药时,尽量选择适合儿童应用的剂量规格。

    4.家长为儿童用药前,必须阅读药品说明书,注意药品有效期。
    释义:药品说明书是载明药品的重要信息的法定文件,是选用药品的法定指南。药品说明书的内容应包括药品的品名、规格、生产企业、药品批准文号、产品批号、有效期、主要成分、适应症或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中药制剂说明书还应包括主要药味(成分)性状、药理作用、贮藏等。药品说明书能提供用药信息,是医务人员、患者了解药品的重要途径。
    药品的有效期是指药品在规定的储藏条件下能保持其质量的期限。所有药品从生产后到使用前都会有储存间期,即使在正常的储藏条件下,其效价(或含量)会逐渐下降,甚至会增加毒性,以至无法使用。因此,为保证药品的质量,保证用药安全,常根据其稳定性试验和留样观察,预测或掌握其效价(或含量)下降至不合格的时间,规定药品在一定储藏条件下的有效使用时限,这就是药品的有效期。它是直接反映了稳定药品的内在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这类药品必须严格遵守其特定的贮藏条件,又要在规定的期限内使用,才能保证药品有效性和安全性,两者不可忽视。因此,家长在给孩子用药之前必须查看有效期,同时,虽然,没有过期,也要注意药品有无颜色、气味、发霉、浑浊等异常现象,这是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条件,切不可忽视。

    5.提倡“能口服不静滴”的原则,不要盲目静脉用药。
    释义:对于绝大多数轻症疾病患儿,口服药物治疗完全可以达到疗效要求,完全没必要输液治疗,不必要的静脉用药,增加了孩子的痛苦、家庭经济负担,也不一定达到疗效好见效快的目的,甚至,增加药物毒副作用、输液反应、过敏反应的风险。孩子每年1~3次感冒,很常见,其中,90%以上为病毒性,自限性,也是人类与疾病作斗争过程中,是建立、完善、提高机体抵御疾病的免疫力必须经过的过程,绝大多数口服药物对症治疗即可痊愈。因此,家长不必对孩子一般的感冒发热也“非常高度重视”,非要要求输液治疗,不必要的输液大大增加了儿童用药的不合理、不安全和不良反应问题。

    6.是否使用抗菌药物,必须遵医嘱。使用时在医生指导下足量、足疗程使用;不需要时,家长勿擅自使用,避免滥用。
    释义:抗菌药物俗称“消炎药”,一般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包括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喹诺酮类等化学合成药物。由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经培养而得到的某些产物,或用化学半合成法制造的相同或类似的物质,也可化学全合成。抗菌药物在一定浓度下对病原体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这类药物必须遵医嘱,足量、足疗程的使用,才能达到有效治疗疾病、防止耐药和复发以及减少副作用的目的。医生根据感染部位、病原微生物的种类、病情轻重等情况,指导患儿科学合理选择抗菌药物的种类、用药途径、剂量、疗程和注意事项。
    用药疗程包括药物的用量、间隔和连续用药的时间。在临床上为了维持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达到治疗目的,需要连续用药至一定的次数或时间,这一过程称为疗程。所谓疗程,就是连续用药后使病情得以有效控制的特定时段。少于这个时间段,治疗无效;在这个完整的时间段内,如用药间断或随意停药,不但影响治疗效果,还会使病情复杂化,甚至产生耐药性而增加治疗上的困难,进而延误治疗时机而导致不良后果。疗程的持续时间有长有短,多数以天、周计数,但有些慢性病的药物治疗疗程则较长,往往按月或按年计数。药物过量、疗程过长、药物选择不对症、家长随意购买使用等滥用抗菌药物时,会带来更多的危害。过度过多杀灭体内正常的益生菌,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二重感染;产生耐药菌株,使感染无法控制;甚至,诱导超级耐药菌产生、在人际间传播,甚至,可能出现无有效抗菌药物治病的状况。
    因此,是否使用抗菌药物、使用什么药、怎样使用、何时使用、何时停用,都应该由专科医生指导,家长切勿擅自滥用抗菌药物。

    7.儿童用药后,家长应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提倡家长记录儿童用药情况。一旦发生不良反应,要及时咨询医生或就诊,就医时提供用药情况或携带服用药品。
    释义: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由于药品种类很多、疾病不同、个人遗传特质不同,药物不良反应千差万别、多种多样,家长不易明确判断,在用药期间,家长应该注意观察、记录一些异常反应情况,一旦怀疑有药物不良反应的可能,应该第一时间带患儿和使用的药品(包装盒等)及时就诊,由医师进一步检诊分析判断,并进一步指导处理。

    8.家中药品要妥善存放,谨防儿童接触,以免发生误服中毒事故。一旦误服或服药过量,需携带药品及包装尽快就医。
    释义:儿童发生误服和服药过量的事件时常发生。误服是指错误的服了不是针对该儿童疾病的药物,常常因误服毒副作用大的成人药物(误服常常同时存在过量问题),导致较为严重后果,严重者,可致残、致死。常见的情况是家里药品保管不善,没有专柜、束之高阁存放,儿童随手可以拿到;在没有成人监护下,孩子误将药品当“糖果、小食品、饮料”食用。服药过量是指超规定剂量使用某一种药物,并引起相应中毒反应。主要见于:家长急于让疾病痊愈,不遵医嘱加倍用药、短期内反复多次用药、多种成分有重叠或多种互相配伍禁忌的药同时服用;也见于在没有成人监管下,孩子擅自服药。
    一旦发生误服、过量服用药物、或者孩子突然出现不同寻常的症状,都应第一时间就医。

    9、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国家免费为儿童提供一类疫苗。
    释义:疫苗一般是指为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相对于患病后的治疗和护理,接种疫苗所花费的钱是很少的。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
    疫苗分为两类。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目前对适龄儿童接种的第一类疫苗有11种,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减毒活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麻腮风疫苗、甲肝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和乙脑疫苗等。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第二类疫苗是对第一类疫苗的重要补充,并不是第二类疫苗就不需要接种,实际上有些第二类疫苗针对的传染病对儿童威胁很大,如流感、水痘、肺炎等,患病后不仅对儿童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危害,也增加了经济负担。家长可以根据经济状况、孩子的身体素质,为孩子选择接种第二类疫苗。
    接种疫苗后,有时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主要为接种部位的疼痛、红肿、硬结等局部反应,以及发热、倦怠、乏力等全身反应。一般无需就医,只要加强护理,对症治疗,可自行消失。但是,如果出现较严重的反应如高热、过敏等,家长要带孩子及时就医,并向医生说明接种情况。

    10.使用营养素补充剂,应视儿童营养缺乏情况科学使用。
    释义:营养素是指能提供人体生长发育维持生命和进行生产的各种正常生理活动所需要的元素或化合物。食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机体构成成分和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凡是能维持人体健康以及提供生长、发育和活动所需要的各种物质称为营养素。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所需的营养素不下百种,其中一些可由自身合成、制造,但无法自身合成、制造必须有外界摄取的约有40余种,精细分后,可概括七大营养素: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有蛋白质、脂肪、糖、无机盐(矿物质)、维生素、水和纤维素等7类。健康的继续是营养,营养的继续是生命,为了延续生命现象,必须摄取有益于身体健康的食物。
    营养素的摄取、补充必需讲科学,营养均衡,既不能过量也不能缺失,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加工方式的变革,营养过剩和营养素缺乏的现象都很突出。一边是脂肪、蛋白、碳水化合物过多摄取引起的肥胖,一边是某些维生素、微量元素摄入不足导致的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由此,也出现了滥补营养素的混乱局面。
    是否补充营养素、补充什么营养素,都应该建立在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的基本原则之上,市场上名目繁多的营养素保健品多数为复合制剂,含有多种成分,不符合上述补充的原则,很可能缺的东西没补够,不缺的东西补多了。首先,应该到正规的、具有各种检测营养素技术手段和专业儿保医师的儿童保健中心,进行全面评价孩子营养素是否缺乏,力争判明缺什么、缺多少,然后再指导补充。

推荐认知

请给以上评星
你认为这篇文章的内容:
查看排行
转发到 0
版权所有:网上健康教育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5 粤ICP备2021027967号-2 网站地图/关于我们/进入健康教育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