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厅>人群保健

感冒发烧输液才能好得快吗?带你了解真正的“输液”

  来源:《广州卫生健康》

作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药剂科  徐乐加  副主任药师   通讯员:甄晓洲

近日,不少儿童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家长们充满担忧和焦虑,纷纷到医院就诊,并希望尽快为小朋友进行输液治疗。但是,输液真的是最好的治疗方式吗?下面就让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药师带领家长们一起来了解下什么是“输液”。

输液只是一种给药方式

输液,俗称“打吊瓶”、“挂盐水”或“打点滴”,是一种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或药液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的作用下由静脉输入体内的给药方式。

输液只是一种给药途径,本身也并不是治疗疾病的方法。

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输液有其优势。例如,当口服药物时,药物必须经过胃肠道吸收并通过肝脏首过代谢,然后才能进入血液。输液则绕过了这些步骤,直接将药物送入血液,因此能更快地产生效果并精确控制剂量。这种给药途径通常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用于补充营养,维持热量,促进组织修复,获得正氮平衡。对于慢性消耗性疾病、禁食、不能经口摄取食物、管饲不能得到足够营养的患者。

2、用于补充水和电解质,以调节或维持酸碱平衡。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脱水、严重呕吐、腹泻、大手术后、代谢性或呼吸性酸中毒等。

3、用于经口服或肌注给药治疗无效的疾病。 

4、用于危重症患者的急救情况,如烧伤、失血、休克等治疗;中重度感染需要静脉给予抗菌药物的治疗;输入药物以达到解毒、脱水利尿、维持血液渗透压、抗肿瘤等治疗。

5、各种原因所致不适合胃肠道给药者。

6、因诊疗需要的特殊情况。

输液并非完全无害

然而,家长朋友需要注意的是,输液并不是完全无害的。相反,它作为一种有创的给药方式,药物无需通过胃肠道吸收,所以可能带来更高的不良反应风险。

据我国2022年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显示,注射给药不良反应占比远高于口服给药,其中静脉注射就占了注射给药的90.6%。

输液常见的不良反应如下:

疼痛感明显、发生血管迷走性晕厥

输液是通过静脉将药物输入体内,过程中药物使血管内膜受到刺激,可能会出现肢体局部疼痛、肿胀等现象。另外,输液过程中还可能会表现出头晕、眼前发黑、血压下降、意识丧失等,这是由于患者情绪紧张或静脉穿刺刺激等引起的暂时性脑供血不足。

发热反应

发热反应在输液反应中较常见,如果静脉输入温度过低、浓度过高的药物或输注速度过快,都有可能会引起发热反应,患者可表现为寒颤、发热,体温可达41-42℃。

过敏反应

部分患者在药品静脉输注数分钟后,可能会出现荨麻疹、瘙痒等皮肤过敏反应,还可能出现胸闷气短、面色苍白、头晕眼花、血压下降,更严重的会表现为大小便失禁、意识丧失等。

除以上不良反应外,输液较严重的不良反应还可表现为静脉炎、急性肺水肿及空气栓塞。输液过程如感到身体不适应立即告知医生护士,以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

临床医生在选择给药方式时,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特性,遵循“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选择最适合的给药途径。

特别是对于儿童,由于其脏器发育尚未完全,更需要谨慎选择给药方式,以确保安全和有效的治疗。

在此,我们呼吁家长们,输液并不是传统认知下最佳的治疗方式。输液只是治疗途径之一,不是“灵丹妙药”,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

请不要盲目要求输液治疗,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式,这样方能让患儿获得最佳的医疗照顾。

请给以上评星
你认为这篇文章的内容:
查看排行
转发到 0
版权所有:网上健康教育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5 粤ICP备2021027967号-2 网站地图/关于我们/进入健康教育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