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厅>人群保健

专家教您怎样预防登革热

2013-11-18 罗雷副主任医师 来源:网上健康教育馆

今年恶蚊猖獗  专家教您怎样预防登革热

 

今年不仅我市登革热疫情形势严峻,全省、全国乃至全球登革热疫情均较往年严峻。有鉴于此,本报特别约请了广州市疾病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科副科长罗雷副主医师就广州市登革热的发病情况和防治知识向读者作逐一介绍。专家说:目前登革热尚无特效疗法,亦无疫苗可用于预防。因此,市民预防登革热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做好防蚊灭蚊、清除家居积水和出现疑似症状后要及时就医。

 

今年疫情概况

     

登革热是我市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监测表明,广州市一旦发生本地暴发疫情,疫情将持续时间长,防控难度大,对公众健康和社会影响大。2013年截至目前,我市共报告登革热1017例,包括本地病例947例和输入性70例。全市12个区(县级市)均有病例报告,其中荔湾区疫情最为严重,越秀区、白云区、海珠区、番禺区、黄埔区和增城市也出现疫情扩散。

      今年不仅我市登革热疫情形势严峻,全省、全国乃至全球登革热疫情均较往年严峻,截至目前,全省共报告登革热病例1963例,其中本地感染1893例,境外输入病例70例;全国2013年报告较去年同期上升11倍,病例主要分布于云南、广东。

       2013年全球东南亚地区和南美洲登革热疫情最为严重。至10月上旬,东南亚地区合计报告病例超过28万例、死亡715例,其中菲律宾报告13.8万例、死亡491例,老挝报告4.2万例、死亡95例,马来西亚报告2.3万例、死亡52例。南美洲国家报告病例数超过157万例、重症8674例、死亡689例,其中巴西报告142万例、重症6552例,死亡456例,巴拉圭报告14万、重症2122例、死亡233例。

 

认识登革热

 

登革热是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传播快,发病率高。在广州,人被感染了登革病毒的“花斑蚊”叮咬后,一般经过5-8天发病,出现突发高热、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及关节痛,极度疲乏等症状,许多患者还会出皮疹。登革热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轻的如普通的感冒、流感不治而愈,严重的病人出现明显的出血、休克,若抢救不及时会导致死亡。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约有25亿人口的健康受到威胁,每年约有5000万人感染登革病毒,其中50万人需住院治疗。

 

广州市登革热易发的原因:

 

(一)周边国家为登革热高发区,对外交流频繁,输入疫情易导致本地疫情的扩散和传播,持续面临境外疫情输入的压力。

(二)广州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适宜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的生长和繁殖。

(三)广州人口密度高,人员流动大,部分居住区卫生条件差、居民有喜爱种养水生植物的习惯。    

(四)广州目前基建项目多、建筑工地大量积水也会导致局部地区蚊媒孳生严重。     

(五)人群对登革病毒普遍易感,无有效疫苗可注射保护,也无针对登革病毒的特效药物。

 

登革热流行概况

(一)地区分布

      登革热常见于东南亚、太平洋岛屿等热带和亚热带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全球性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登革热主要流行于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和台湾等地。

(二)流行季节

      在热带、亚热带地域登革热可常年发病,流行季节多在高温多雨的夏秋季。而我国大陆大部分地区登革热病例主要集中在511月份,710月份是高峰。

(三)人群分布

      登革热的发生无性别差异,任何年龄均可感染登革病毒而发病。

(四)周期性

      登革热在不同地区流行周期不同,有的几年1次小流行,101次大流行。而在广州,一般35年出现一次暴发或流行。

(五)流行形式

      登革热的流行,主要表现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是地方性流行区,如泰国、越南、缅甸、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老挝、柬埔寨、菲律宾及南太平洋岛国等。另一类型是输入病例引发本地感染的流行区,这些地区平时无病例发生,但有传播登革病毒的蚊虫孳生,一旦有登革病毒传入后,便可引起登革热的发生或流行,如广州目前的登革热流行。

 

传播媒介

 

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在广州,白纹伊蚊分布广泛,是重要的登革热传播媒介。

 

(一)登革热经伊蚊传播的过程

 

白纹伊蚊叮咬病毒血症期的感染者后,病毒在雌蚊体内经814天发育繁殖,带毒伊蚊即具感染力,再次叮人吸血时就可以把病毒传播给其它人。被感染的伊蚊可终生保持传播登革病毒的能力,也可以经卵传给后代。

 

(二)白纹伊蚊的生活习性

 

白纹伊蚊主要是在白天活动,一天内有两个高峰,约在当地日出后12小时和日落前23小时,且大都下午高峰较上午为高。

      白纹伊蚊的栖息场所多在离孳生地不太远的地方(约1020)。成蚊栖息场所的共同特点是较阴暗。常见的栖息场所如:缸、坛、罐等器皿内壁、堆放轮胎的阴凉处以及附近的竹林、草丛、洞穴等;在建设工地孳生的成蚊,多栖息在工地内部;室内容器孳生的成蚊多停留在墙上、桌椅和床下、悬挂的衣服等处。

 

白纹伊蚊常见的孳生场所有以下类型:

 

1)由玻璃、陶瓷、金属和塑料等制成的各类用于盛装物品或蓄水的容器;

      2)一次性容器:主要指盛装快餐或饮料的一次性饭盒、碗、杯子等;

      3)花盆和花盆托盘:尤其是未倒置堆放于室外的花盆。

      4)植物性容器:如树洞、竹筒、叶腋等;

      5)水养或水生植物:用水种植的各种水生植物,如富贵竹、万年青等。

      6)人造景观、建筑、建筑工地容器:如贮水池、灰斗、搅拌机、沟槽、反梁、假山石窝等。

      7)废轮胎:堆放于室外未加遮盖的废轮胎。常见于汽车修配店铺、停车场、轮胎回收处理场等。

      8)地表小积水:一些室内地表的小积水如建筑工地的各楼层和地下室,也会有白纹伊蚊幼虫孳生。

      9)其他积水:如塑料布、帆布皱褶积水等。

 

如何预防登革热

 

(一)防控策略

预防控制登革热策略是控制媒介伊蚊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强调“社区参与、健康教育、环境制约”。

       1、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立以环境治理为主的控制对策和长效机制,坚持落实以综合防治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为主导的综合性措施。

       2 、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动员全社会参与,使群众了解三句话:

      1)登革热是由伊蚊传播的;

      2)传播登革热的蚊子生长在水生植物,盆罐等小积水容器中;

3)每隔35天换水,倒置小积水容器,可以控制蚊子,预防登革热。                                                                                                                                                                                                                                                                                                                                                                                                                                                                                                                                                                                                                                  

(二)防蚊措施

 

根据综合治理的原则,清除孳生场所,防止蚊虫孳生,加强个人防护,避免被蚊叮咬。

 

1.清除孳生场所:

       1)清除卫生死角和垃圾:清除绿化带和卫生死角里各种的玻璃、陶瓷、金属及塑料容器、塑料薄膜、一次性使用餐具。

       2)清除无用积水:翻盆倒罐,清除闲置无用积水,清除废弃的容器,暂时闲置未用的容器应当逐一翻转倒放。

       3)填堵竹头树洞:公园、学校、园林景点的竹头、树洞要用灰沙堵塞,或对留根的竹头,采用“十”字砍刀法,使其有裂缝不再积水。

       4)治理废弃轮胎等杂物的堆放: 轮胎要存放室内或避雨的场所,如果堆放室外,要用防雨布严密遮盖,并定期清理防油布上的雨水;游乐场所里用于防撞功能的轮胎要在底部凿洞。

 

2.管理各种容器积水:

      1)饮用水容器或功能性容器积水要求严密加盖,每5-7天换水1次,不能定期换水的可放养食蚊鱼。

      2)种养水生植物的花瓶,每5-7天换水1次,冲洗植物根部,彻底洗刷容器内壁,或改用沙养植;大型莲花缸、池,可放养食蚊鱼等。

      3)加强对市政设施及建筑工地的管理:密闭市政管网的管道井,及时排除工地的各类积水。

 

3.适当使用杀虫剂控制蚊幼孳生:

对于很难无法清理的积水,可采用投放马拉硫磷、双硫磷、苏云金杆菌等杀幼剂,也可倒入适量的废机油覆盖水体表面。

 

4.防止成蚊叮咬:

      1)添置防蚊设施:可在室内安装防蚊纱门、纱窗,防止室外的伊蚊入室叮人吸血。

      2)加强个人防护:不要在室外午睡,睡觉时要挂蚊帐;旅游、户外活动时尽可能穿长袖衣裤;必要时可在皮肤裸露部位涂抹防蚊油(霜)。  

 

(三)灭蚊措施

    

1 家居内灭蚊选用使用超低容量喷洒杀灭成蚊

      2.在成蚊高密集区,为了抑制成蚊密度上升,提高杀灭幼虫效果,可推行拟除虫菊酯处理蚊帐和窗帘。

      3.在地下室、防空洞等使用烟剂或热气雾喷洒,熏杀或喷杀成蚊。

      4.废品堆积站、成片竹林、树林、公园的林带等,可采用超低容量空间喷洒杀灭成蚊,亦可不同程度地收到兼治幼虫的效果。

      5、在尚无完全控制蚊虫发生前,在宾馆、旅店以及交通工具(飞机、火车)等内外人员交往繁密的场所喷杀成蚊。

       

重点场所的预防控制措施

 

(一)建筑工地

      

 1、建筑工地要制订环境卫生管理办法;

       2 加强建筑工地特别是停建工地的灭蚊和清除蚊虫孳生地的工作,落实防蚊、灭蚊措施;

       1 尽快清除积水,填平低洼地,需要时可使用杀幼虫剂;

       2 经常巡视,确保没有积水;

       3 清理丢弃的空罐等积水容器;

       4 给贮水容器加盖;

       5 将建筑用竹棚顶端穿孔或填塞幼沙;

       6 及时将积水抽入渠道。

       3、建筑工地员工要做好自我防护,积极参与防蚊、灭蚊行动。

      4、出现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关节痛,伴有皮疹症状,应及时就诊

       5、工地在出现疫情后应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调查处理。

 

(二)学校

 

做好学校登革热预防控制工作,主要抓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应指定专人负责校园防蚊灭蚊工作,负责制定学校灭蚊计划,开展健康教育,开展校内爱国卫生运动,指导检查本校灭蚊工作和环境整治工作,关注师生健康情况,并与有关职能部门联络搞好预防工作。

       2、学校应于每学期开学前对师生员工开展预防登革热健康教育,上一堂健康教育课,以提高教职员工和学生的防蚊意识,使教职员工和学生掌握登革热预防知识,并将知识带回家中,做好家庭防蚊灭蚊工作。 

      3、学校应定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除垃圾、弃置积水容器等,改善和治理校园环境。

    4、学校负责灭蚊工作人员,应每星期(蚊子由卵变成成蚊,平均需时7天,因此检查周期为7天)派专人在学校范围内巡视。

校园内蚊孳生地主要包括:

  (1)弃置可储水的垃圾如玻璃瓶、空罐和空饭盒;

  (2)可贮水的容器有积水;

  (3)排水渠淤塞;

  (4)洼地及地面不平处有积水;

  (5)花瓶里的水有蚊虫孳生;

  (6)花盆底有积水

  (7)泊车用的防撞车胎有积水;

  (8)冷气机的托盘有积水;

  (9)竹洞或树洞;

  (10)生物园积水有蚊虫生长。

    5、若发现蚊子孳生或可能有蚊子孳生的地方,应立刻采取以下灭蚊防蚊措施:

    6、检查人员应登记每周发现的问题,并在下次检查时跟进上周发现的问题,检查防蚊措施的执行。

    7、校医或卫生兼职人员、班主任应了解师生、员工缺勤情况和原因,一有可疑病例或师生多人发热等情况应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8、学校应改善学生员工休息室防蚊条件,如加装防蚊网等。家庭或办公室隐蔽处(如床底、门背、柜背)等不易清理的地方可用气雾杀虫剂喷杀成蚊。

 

(三)医疗机构

 

1、加强对医务人员登革热防治知识的培训,严格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一旦发现登革热病人,应该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并注意加强病房防蚊设施,防止院内感染。无隔离条件的应转诊至专科医院。

       2、做好登革热危重病人抢救工作,减少死亡病例。

       3、加强医院内环境整治,清除蚊虫孳生的积水,减少伊蚊数量。

       4 加强和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及时做好调查和信息交流。

 

(四)口岸

 

1、加强对出入境交通工和货物、人员的卫生检疫,对口岸交通工具或货物及时进行防蚊、灭蚊处理。

      2、加强口岸员工的登革热防治知识的科普宣传。

      3、制订口岸卫生管理制度,加强环境卫生的整治,清除蚊虫孳生地。

      4、加强对口岸工作人员的监测,发现病例立即就医及隔离治疗。

 

重点人群的预防控制措施

 

(一)旅游者

 

1、出发前应了解前往的国家或地区是否流行登革热疫情。目前,东南亚国家,如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等是登革热疫情流行地区,该病在当地可以常年流行。

       2、赴疫情流行区的旅游者应做好防蚊措施:

       1 )穿长外衣外裤,减少皮肤暴露;

       2 )白天使用驱蚊剂,防止蚊媒叮咬;

       3)休息时如房屋没有空调设备,应使用防蚊剂,或进行室内空气灭蚊,挂蚊帐或使用防蚊设备,以减少蚊子的叮咬传染;

      4)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5)旅游后半月内,如有急性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关节痛,伴有皮疹等临表现的病人应及早就医治疗,并将旅行史告知医生。

      6)如果旅游同伴发病,应配合医务人员检查和抽血化验。

 

()流动人口

 

1、确保流动人口及时从社区医院或居委获取登革热科普知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指导和帮助流动人口进行住宅室内外环境的积水的处理,防止蚊虫孳生。

      3、在疫情流行区、流行季节尽量减少流动人口的迁移。

      4、对从疫情流行区到非流行区的流动人口,如有不明原因发热患者,应及时做好病家探访,如怀疑登革热患者,应做好隔离治疗。对疫情非流行区至流行区的流动动人口,做好自我防护措施。

 

(三)居民户

 

1、检查户内外水生植物和积水情况:有无种养富贵竹、万年青等盆景水生植物;院内、阳台、天台种花的花盆托盘是否有积水;院内外是否还有其他的积水如:露天弃置的盆、罐、垃圾等容器、轮胎、竹节、树洞、沟井、地面等积水。

      2、查看积水是否有伊蚊蚴虫孳生,翻盆倒罐,清除各种不必要的积水。

      3、给水生植物换水时应清洗容器和植物根系;

      4、睡觉挂蚊帐,或使用其他防蚊灭蚊措施防止蚊虫叮咬。

(本版图片、资料均由广州市疾病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科副科长罗雷副主任医师提供)

请给以上评星
你认为这篇文章的内容:
查看排行
转发到 0
版权所有:网上健康教育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5 粤ICP备2021027967号-2 网站地图/关于我们/进入健康教育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