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厅>生活健康

寒冷天气健康防护指南

  来源:《广州卫生健康》

什么是寒潮?

根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2023年发布的《寒潮公众健康防护指南》,寒潮为高纬度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中、低纬度侵袭造成剧烈降温的天气活动(根据《冷空气等级》 GB/T 20484-2017的标准,寒潮指日最低气温24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8℃,或48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10℃,或72小时内降温幅度大于或等于12℃,而且使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4℃或以下,48小时、72小时内降温的日最低气温连续下降)。

寒潮会带来哪些健康风险?

1.气温下降可导致人体血管收缩,呼吸频率加快。

2.寒冷天气易造成浅表皮肤损害而形成冻疮,加重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患者的疼痛。

3.易诱发气道痉挛、呼吸系统免疫功能异常,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急性呼吸道感染等呼吸系统疾病。

4.易引发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短暂性脑供血不足、脑卒中等。

5.可能加重泌尿系统疾病和内分泌系统疾病,如慢性肾病、糖尿病等。

重点防护人群有哪些?

1.敏感人群,如婴幼儿、儿童、孕妇、老年人等;

2.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如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人群;

3.户外作业人员,如交警、环卫工人、建筑工人、快递员、外卖员等。

如何预防流感?

根据1月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当前急性呼吸道疾病还是以流感为主。其中,近期乙型流感的占比升高,导致流感疫情出现了小幅波动。专家研判认为,在冬春季我们国家将继续呈现多种呼吸道疾病交替流行或者共同流行的态势,短期内还是会以流感病毒为主。

面对网上流传的“乙流凶猛”的说法,广东省疾控专家回应:“乙流与甲流一样!它们都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全人群普遍易感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与以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咳嗽为主的普通感冒不同,流感可导致短时间内体温快速上升的高烧、疼痛、疲劳乏力,全身症状更明显。

要提醒注意的是,同一个流感流行季,通常会出现不同型别和亚型的流感病毒共同流行,人们即使感染过甲流,也可能会再次感染乙流。

预防流感第一件事:接种疫苗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优先推荐以下八大重点和高风险人群及时接种流感疫苗:

1.医务人员,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

2.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

3.罹患一种或多种慢性病人群;

4.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

5.孕妇;

6.6~59月龄儿童;

7.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

8.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监管场所等重点场所人群。

此外,如果有老年人基础病的,尤其是患有慢性呼吸道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COPD)的,专家还建议接种肺炎球菌疫苗,一旦继发感染可以有效预防。

预防流感第二件事:做好防护

预防流感,勤洗手、常通风、戴口罩、掩口鼻、少聚集等个人防护少不了。当前流感流行季节,5岁以下儿童、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妇等高风险人群更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

小孩如何做好健康防护?

1.寒冷天气建议早晚减少出门,出门时可以戴口罩,注意添衣保暖,但并非穿得越多越好,如果手心发热,后背有汗,说明孩子衣服穿得多了,需要及时减衣;衣服不能穿得太紧,要宽松、有适当的厚度,以便于孩子活动。由室内到户外、从户外到室内或随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来避免孩子受凉。重视手、头颈、胸背和足部的保暖,外出有必要时可佩戴帽子,围条围巾或者穿高领衫等,保护好脖子。

2.当空气干燥时,可以通过每天用生理盐水喷雾剂或鼻用凝胶湿润孩子的鼻子来预防流鼻血。

3.防止腹部受凉,加强营养,在饮食上也要注意暖胃养胃,多喝些热水,少吃冷食,按时吃饭,多补充水分。

4.尽可能避免反复冷热环境的刺激,外出时尽量选择在一天中较温暖的时段,避开早晚气温较低时段;不宜长时间外出,注意休息,不要过度疲劳。

5.应避免接触可能传播感染的环境,外出到公共场所时应特别注意一般卫生和清洁。教导孩子咳嗽或打喷嚏时用袖子或肘部遮挡,而不是用手遮挡,尽量避免用手接触眼睛和鼻子,成年人应该以身作则做好卫生防护。

6.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儿童,除了按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在寒冷季节,特别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避免空气污染。根据疾病的性质,采取额外的预防措施。例如,对于哮喘患者,确保携带并按时使用喷雾器。

老人如何做好健康防护?

1.防寒保暖。及时增添衣服,预防身体温差过大。尤其需注意头部的保暖,头部吹了冷风后血管收缩,更容易出现血压高、头痛的症状,出门时最好戴上帽子防风。

2.饮食清淡。天气寒冷,我们会不自主地过多摄入高热量的食物,胆固醇增高会进一步加重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会进一步增高。少食油腻食物,均衡饮食,可以多吃高蛋白质的食物、补充足够的营养,为身体提供充足能量。

3.适度锻炼。户外运动最好在上午10点和下午3点左右进行,注意热身,循序渐进,不选择过于激烈的运动,避免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可在室内做一些力量练习或进行一些柔韧性和平衡性的练习。当然,运动前最好咨询专业心血管内科医生,根据自身状况选择是否做运动、适合哪种运动方式。

4.保持心态平和,注意休息。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多晒太阳,尽量保持心情愉悦。

5.定期体检,按时服药。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应该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并预防疾病的发生。按照医生的建议按时服用药物,不要随意更改药物的剂量和使用频率。若发生不适,立即就医。

(来源:“健康中国”、“广州疾控i健康”、“广州卫健委”微信公众号)


请给以上评星
你认为这篇文章的内容:
查看排行
转发到 0
版权所有:网上健康教育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5 粤ICP备2021027967号-2 网站地图/关于我们/进入健康教育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