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气温高,湿度大,容易发生中暑、晒伤。再加上暑假的到来,熊孩子们喜欢游泳,要特别注意预防溺水。在户外活动需注意预防毒虫叮咬。另外,食物中毒也不可小视……
中暑
轻中度中暑者,应将其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处静卧休息,脱掉或解开衣服,用冷毛巾擦身,以迅速降低体温。可让中暑者喝一些凉盐水、清凉含盐饮料。若患者出现神志不清、抽搐,应采取降温措施并立即送医院。
晒伤
夏天外出时,应做好防护工作,比如搽防晒霜、撑遮阳伞等。防晒系数30以上的防晒产品长时间使用会损伤皮肤,过敏风险也较大。当皮肤被烈日晒红并出现红肿、疼痛时,可用冷毛巾敷于患处,并适当涂一些滋润霜。若皮肤上已有水疱,千万不要挑破,应请医生处理,以免继发感染。
溺水
应急要点:
当人溺水时,大量的水、泥沙、杂物经过口、鼻灌入溺水者的肺部,会引起呼吸道阻塞、缺氧和昏迷直至死亡。这一过程发展十分迅速,往往只需4-6分钟就会导致死亡,所以对溺水者的抢救,必须争分夺秒。
不熟水性的人万一落水,首先不要惊慌,迅速采取自救措施:头后仰,口向上,尽量使口鼻露出水面,进行呼吸,不能将手上举或挣扎,以免使身体下沉。会游泳的人如果出现肌肉疲劳、抽筋时,也应该采取上述自救办法。
下水救护的人要保持镇静,最好能脱去外衣和鞋,迅速游到溺水者后面,看准位置,用左手从溺水者左腋下伸出握住溺水者右手,形成从后方的环抱姿势,或者托其头部,然后采取仰游的姿势把其拖向岸边。如果救护者不习水性,可利用救生圈、救生衣、塑料泡沫板、木板等,注意不要被溺水者紧抱缠身,以免累及自身。未成年人发现溺水者时,应该呼唤周围熟悉水性的成年人前来救助,不要盲目下水施救。
专家提醒:溺水的急救处理
1.昏迷、有呼吸,立即清理口、鼻腔内的水及其它异物,开放气道,保证呼吸道畅通,侧卧,保暖,呼叫急救车援助;
2.无呼吸(脉搏),给予心肺复苏。可先给予5次工人呼吸,接着按照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30:2的比例持续施救,直到患者有了呼吸和反应或急救人员到达。
3.不要采取任何形式的控水急救方法,没有证据表明水会成为堵塞气道的异物。控水耽搁心肺复苏时机,增加返流误吸风险,有害无益。
游泳小腿抽筋
小腿抽筋也叫“腓肠肌痉挛”,主要是指脚心和腿肚子抽筋。发作时不仅疼痛难忍,而且还不能活动。
应急要点:
游泳时一旦发生小腿抽筋,务必保持镇静,千万不要惊恐、慌乱以至呛水致使抽筋加剧。正确作法是先深吸一口气,把头潜入水中,使背部浮上水面,两手抓住脚尖,用力向自身方向拉,同时双腿用力抻。一次不行的话,可反复几次,肌肉就会慢慢松弛而恢复原状。如果逞强硬要上岸,往往会适得其反。游泳时发生抽筋,缓解后也不要再继续游泳,擦干身体休息,注意保暖,对仍觉疼痛的部位可做适当按摩使之进一步缓解。
专家提醒:
预防游泳抽筋,可通过进食的方法来预防。首先应增加体内热量。游泳者可吃些肉类、鸡蛋等食物,增加脂肪、蛋白质,还应适当吃些甜食,增加体内热量,以适应游泳期间冷水的刺激。其次是增加钠、钙、磷的补充,这几种元素对增加神经、肌肉的兴奋性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夏天出汗多,易出现抽筋者注意补充淡盐水和维生素B1。
游泳前做准备活动,对易发生抽筋的部位可进行适当的按摩。下水前应先用冷水淋浴或用冷水拍打身体及四肢,使身体对低温有所适应。游泳时间不宜过长,疲劳或饥饿时不宜再游泳。平时加强多种锻炼(如冷水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