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生活小知识

秋冬起居养生保健

在当前季节交替的时期,气温变化大,气候干燥,容易使人出现皮肤干燥、口鼻咽干等不适症状,加之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也会增加罹患季节性传染病的风险。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工作处于常态化,如何增强个人体质、提高免疫力显得尤为重要。中医学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在养生保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广受国人推崇。做好秋冬防疫保健,让我们先来学习一下秋冬季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秋季气候干燥,阳收而阴长;冬季万物闭藏,天寒而夜长。因此,秋冬养生应以适应秋冬季节气候变化为主,宜养阴而润燥。在生活起居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防寒保暖。秋冬季昼夜温差大,应根据气温变化适时增减衣物。夜晚气温低要盖好被褥,以免受凉。日间衣着不宜过厚,以不着凉为度。日间适当少穿点,适当冻一下,有利于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冬季注意衣着保暖,尤其注重头颈部、背部和足部的保暖,这些部位最容易受寒邪侵袭。外出时注意手、足、头面部防寒保温,预防冻疮。

image.png 

开窗通风。秋冬季节天气寒冷,空气干燥,室内环境密闭,容易造成病菌滋生繁殖,增加人体感染疾病的风险。在空气质量良好的情况下,勤开窗通风可有效减少室内致病微生物和其他室内污染物的含量。因此,每天早中晚均应开窗通风,每次通风不低于15 分钟,开窗通风时注意防寒保暖。

皮肤保养。秋冬季气候干燥,气温低,忌洗浴过勤、水过烫、揉搓过重,忌浴液碱性太强,否则皮肤更易干燥、发痒、皲裂。浴后可涂擦甘油、止痒霜、润肤露等,以保持皮肤湿润,防止皮肤干燥、脱屑。

睡眠充足。在起居作息方面,秋季应早睡早起,冬季早睡迟起。一般成年人保证8小时左右睡眠,老人可以适当增加,如晚上睡眠不足,可坚持子午觉:午睡一小时,但睡眠不宜过多。睡眠时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受寒风侵袭,引发感冒、呼吸系统等疾病。

心态平和。秋冬时节,由于气候变化不定,冷暖交替,给人的生理、心理带来一定影响,不少人会出现情绪失落、失眠、焦虑等问题。秋冬季节的精神调养要做到安然恬静、情绪稳定、胸怀开朗、心情舒畅而达到养精蓄锐。因而必须注意心理上的调适,保持心态平和。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