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广州规划

15项健康行动纳入健康城市建设规划

  来源:网上健康教育馆

2012-2015年期间,15项健康行动纳入健康城市建设规划:

(一)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

落实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要求,积极开展我市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改善城市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加强乡镇和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重点场所、行业、铁路、公路和内河航道沿线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普及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广泛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推动环境卫生管理城乡一体化进程。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教育活动。发动“人人动手清洁家园”行动,广泛发动市民参与整治社区和公共场所环境卫生的公益性活动。建立义务劳动制度和群众性监督机制,定期开展环境卫生督查及整治活动,引导市民主动关心城市公共卫生状况和环境状况,自觉维护市容环境,摒弃乱吐痰、乱扔垃圾等陋习,提高市民的公共环境卫生意识,不断改善城市整体环境水平。落实环境卫生责任区告知制度。加强五小行业(小饮食店、小美容美发店、小旅店、小歌舞厅、小浴室)发证前的卫生条件审查,严把许可审核关。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和对五小行业进行监督检查,督促其对有关设施进行改造,落实各项卫生制度和措施。合理设置、建设和改造各类肉菜市场。(市城管委牵头)

 

(二)全面实施城市垃圾综合处理工程

进一步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能力和水平。落实《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全面推广生活垃圾分类。落实《广州市生活垃圾终处理阶梯式计量管理办法》,控制生活垃圾清运处理总量。制定《广州市餐厨垃圾管理规定》,开展餐厨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建立完善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系统。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建立健全资源循环处置利用体系。开展遏制过度包装、倡导取消一次性日用品、净菜进市、倡导节约用纸、创建环境友好家庭等活动。做好有害垃圾处理工作,进一步完善有害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做好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工作,大力推进餐厨垃圾处理示范点建设,规范餐厨垃圾收运管理;推进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到2012年建立完善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系统,全社会垃圾分类知晓率不低于85%,市民参与率不低于60%。逐步在全社会形成生活垃圾分类的氛围。到2015年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餐厨垃圾分类收运处理率达90%;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回收率达40%;有害垃圾无害化处置率保持100%。(市城管委牵头)

 

(三)推行健康社区、健康村创建活动

在城市社区开展健康社区建设。结合社区实际问题,出台或改革促进社区成员健康的公共政策,制定相应措施,将健康社区工作纳入社区建设、发展和管理的整体工作计划或规划之中,促进和保护社区成员健康成为社区工作的优先领域之一。完善社区健康环境,改善社区卫生、治安、交通安全、环保等方面的问题。完善社区健康基础设施,增加体育锻炼设施,建立老年活动中心及便民利民服务场所等。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力建设,提高卫生服务水平,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不断探索和创新建设健康社区的工作模式,重点围绕居民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和健康需求,开展形式多样、具有针对性的健康促进活动。建设健康物业小区,确定工作思路,发动全市物业小区参与建设健康物业小区活动。加大推行健康社区宣传力度的有关内容,引导广大居民自觉参与到健康行动中来。(市建设健康城市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牵头)

在农村地区开展健康村建设。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着重巩固卫生镇、村成果,推动农村改水、改厕、硬化道路、植树绿化、人畜分居、雨污分流、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污水集中处理系统等基础建设,实现农村废弃物和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开展村容整洁达标建设,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农村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环境整体面貌,整治村庄环境,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落实农村安全饮水,提高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合格率。普及农村卫生厕所。落实四害防制工作。全面优化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标准化村卫生站,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深化“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落实农村健康教育服务设施。完善镇、村居民医疗、养老、贫困救助和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抓好各级文明示范村创建工作,推动在中心镇开展创建文明示范镇工作。(市建设健康城市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牵头)

 

(四)开展健康单位建设行动

开展健康企(事)业单位建设。建立建设健康企业标准和建设健康企业评估指标体系,以人人享有职业病防护为目标,创建健康环境条件。动员和组织企业职工积极实施健康计划,开展健康促进活动,通过多种渠道开展企业职业卫生宣教工作,普及职业卫生知识,提高从业人员防范职业病危害能力,提高企业劳动者的健康素质。深入开展有机溶剂、高毒物品生产使用企业和职业病危害严重行业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行动,督促企业完善隐患自查自纠制度,切实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加大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完善职业病危害监管机制,有效预防和降低意外伤害和职业病发生率。完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对重大隐患继续实行挂牌整改,全面实行重大危险源分级分类监管,在高危企业全面建立隐患自查自纠的定期报告制度,建设重点职业病危害常态化监测哨点网络,形成反应及时、处置妥善的有效监控体系。(市安委办牵头)

开展健康机关建设。引导全市各级机关和单位工作人员增强健康意识、提高健康素质,做践行健康城市建设的表率。(市卫生局牵头)

深入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建设。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提高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健康水平。以健康教育为载体,使在校学生从小形成健康理念和健康行为。落实学校卫生保健教师设置,改善学校卫生设施条件,落实学校多发传染病、学生常见病和伤害防制措施。推进“无烟学校”建设活动,让青少年远离吸烟危害,保障师生健康。(市教育局牵头)

开展健康医院建设。继续开展“无烟医院”创建活动。改善就医环境,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服务规范和人性化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医疗机构资源优势,实现健康促进。(市卫生局牵头)

 

(五)开展健康知识普及行动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公益广告等传播媒介,加强卫生知识与保健常识的宣传。建立健康知识网络平台,发布权威健康信息。在广州市广播电视台设立健康频道或栏目,在广州日报等市级报刊设立“健康城市”活动宣传专版,普及健康知识。因地制宜,建设健康园地、健康广场等健康科普基地,为广大市民提供健康咨询、体能测试、娱乐健身功能为一体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服务。同时,以社区为单位组织各种俱乐部、娱乐队等活动小组,经常组织开展各种健康促进活动,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交往。开展“健康社区行”、“卫生保健进万家”、“健康知识进校园”、“心理健康进社区”、健康知识竞赛等健康促进活动,倡导市民参加“健康行为”大讨论,引导市民全面提升健康意识,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市卫生局牵头)

 

(六)加强慢性疾病防控行动

推进创建国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逐步建立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全面掌握辖区人口的主要健康问题。对高血压、糖尿病、老年人等高危人群和患者,以及重性精神病人落实登记建档、随访和定期体检等健康管理,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对辖区人口中的高血压、糖尿病病人定期开展健康咨询、健康监测和服药指导。推广组建各类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力争覆盖全市各个居(村)委会和健康单位,鼓励社区居民主动掌握自身的健康状况,主动干预自身的健康隐患,逐步实现健康的自我管理。推广健康体检,落实各单位员工定期体检制度,为市民提供便民血压测量服务。在全市药店、计划生育服务站增设血压、体重测量和药学、计划生育知识等相关咨询服务,免费为市民提供血压、体重、腰围测量服务。(市卫生局牵头)

 

(七)开展合理膳食行动

加强儿童青少年营养膳食管理,发挥营养午餐在学生膳食干预中的作用,促进儿童青少年从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儿童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状况。在幼儿园、学校、医院及集体用餐单位开展营养知识培训,科学指导市民合理膳食,改变膳食结构不合理、营养不均衡现状。开展营养监测评价和膳食摄入量的监测评价,指导营养和膳食改善。每年进行抽样调查,了解居民营养膳食摄入情况,公布监测数据。倡导少盐少油饮食。向居民户免费派发健康生活方式支持工具和相关的健康宣传资料;倡导科学用盐;在集体用餐单位试点开展控盐、控油示范单位建设;在餐饮单位推广合理膳食提示和健康菜谱。(市卫生局牵头)

 

(八)普及应急自救常识、坚持群众体育锻炼活动

大力普及识别危险标识的知识和技能,提醒市民保护自身安全,减少意外伤害。组织开展各类应急自救基本技能的培训、测试和演练,不断提高市民在地铁、楼宇等公共场所应对突发事件的自救意识和能力。(市红十字会牵头)

落实全民健身条例,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行动。倡导“体育生活化”理念,从日常生活和工作入手,引导市民每天进行累计相当于一万步左右的身体活动。积极开展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通过健身操、健康跑等形式,不断扩大参与人群的范围。恢复和推广“工间操”制度,倡导职业人群加强日常健身锻炼。全面建设健步道,在公共绿地、公园和社区的有关道路上,建立以健身为主题的宣传指示牌,普及科学健身理念。(市体育局牵头)

 

(九)推进控烟行动

加强控烟宣传,推进落实《广州市控制吸烟条例》,倡导无烟环境,继续创建无烟单位,重点推进无烟医院、无烟学校建设,推进落实工作场所禁烟和室内公共场所控烟工作。(市城管委牵头)

 

(十)实施保护牙齿行动

建立健全青少年口腔防治指导体系,加强对青少年、儿童等重点人群的牙病防治技术指导。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为基础的口腔健康防治网,承担起口腔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具备为市民提供口腔健康检查和牙周洁治服务能力。结合中小学生健康体检,落实对全市学龄前儿童和在校中小学生开展免费的口腔健康检查,建立口腔健康档案,加强对龋齿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与控制。在全市实施适龄儿童六龄齿免费窝沟封闭项目。2015年前,青少年龋病控制基本达到卫生部相关规划目标。(市卫生局牵头)

 

(十一)开展母婴安康行动

开展基层医疗机构产科、儿科队伍技能培训,加强重症孕产妇、重症儿童救治能力建设。开展基层医疗机构产科、儿科标准化建设。加强母婴安康健康教育。开展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建设。(市卫生局牵头)

 

(十二)开展病媒生物防制行动

建立健全病媒生物防制长效管理机制,分步推进公共外环境病媒生物防制基础设施建设,系统整治城乡病媒生物孳生地。完善病媒生物防制监测反馈机制,建立病媒生物防制数字化信息系统管理。遵循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防制原则,坚持政府组织与全社会参与相结合、鼓励个人和家庭搞好居家卫生的方针。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实行单位责任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要建立日常的病媒生物防制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病媒生物密度,清除病媒生物孳生地,防止病媒生物孳生、繁殖和扩散,避免和减少病媒生物危害的发生。动员全社会,多部门协作,人人动手,消灭“四害”,确保“四害”密度指标全面持久达到国家标准。(市城管委牵头)

 

(十三)推进饮水安全工程

严格执行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以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为主线,进一步加大节水型社会建设力度,大力推进水资源节约和保护工作;构建城乡一体、互联互补的供水格局,逐步形成广州市中心城区(含萝岗区)、花都区、番禺区、南沙区、从化市和增城市等6个相对独立又互为应急备用的区域供水管网;以广州中新知识城作为广州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积极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五年内达到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的要求,带动广州市节水型城市建设。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加强水功能区水质监测能力建设;城镇过境河段水质明显好转,水库富营养化有所控制;主要河流河口区生态环境用水保证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建立比较完善的地表水管理体系和监测信息系统;加大地下水保护力度,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地下水污染地区水质状况得到改善;建立健全地下水管理体系和监测监督系统;重点推进建设广州中心城区北部水厂及其配套管网,广州中新知识城供水,花都北江引水,广州中心城区向花都区、番禺区、增城市、从化市联网应急供水及配套管网等工程。到2015年,广州市中心城区北部水厂及其配套管网规划建成规模60万立方米/天。实施广州市农村自来水改造工程建设方案,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落实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和水质监测,提高水质监测技术水平,建立饮用水信息系统,实施水质状况定期公布制度。(市水务局牵头)

 

(十四)开展空气污染综合防治行动

实施广州市2012-2016年空气污染综合防治行动方案,重点强化颗粒物、氮氧化物以及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优化能源及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大力推进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严格环境准入标准,优化工作布局。强化机动车船舶排气污染控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倡导绿色出行。不断提高燃油标准和新车排放标准,强化源头控制。深化工业污染治理,重点治理控制电力企业、水泥行业以及造船企业的污染。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污染控制,整治证照不全或环保手续不全的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防治工地及道路扬尘污染,遏制建设工程施工、建筑废弃物运输、道路、码头和堆场的扬尘;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整治餐饮业油烟污染。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完善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增加细颗粒物(PM2.5)监测站点。健全信息发布机制,构建涵盖信息发布、举报投诉、评价反馈的空气质量信息公众服务平台。完善我市空气质量监测与预警工作平台,实施以空气质量日变化为依据的减排措施。加大环境宣传力度,促进社会广泛参与。(市环保局牵头)

 

(十五)发展健康产业工程

结合广州多中心组团的空间发展战略,聚焦发展中心城区的医疗产业,优化周边地区的医疗制造业和高端医疗服务业,适度发展东北部健康休闲和养老服务业,优化和完善健康产业空间布局,重点建设广州健康医疗中心(越秀区)、广州国际健康产业城(白云区)、国际医疗健康城(萝岗区)、健康产学研孵化城(番禺区)、高端医学城(南沙区)等项目。(市发展改革委牵头)

版权所有:网上健康教育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5 粤ICP备2021027967号-2 网站地图/关于我们/进入健康教育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