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知识

登革热

2016-06-03  来源:网上健康教育馆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在人群中传播。广州主要流行季节为5-11月,高峰期为8-9月。典型症状包括发热、皮疹,并伴有头痛、眼眶痛、关节痛“三痛”和面、颈、胸部潮红的“三红”现象及皮肤黏膜出血点等症状。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在人群中传播。雌伊蚊叮咬了带有病毒血症的登革热患者或非人灵长类后,病毒在蚊体内增殖,蚊子再叮咬其他健康人时,就会将病毒传播给他人,从而导致登革热的广泛传播。

哪些人容易感染登革热?

人群普遍容易感染登革热,但感染后仅有部分人发病。登革病毒感染后,人体可对同型病毒产生持久免疫力,但对异型病毒感染不能形成有效保护,若再次感染异型或多个不同血清型病毒,机体可能发生免疫反应,从而导致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等严重的临床表现。

感染登革热后有什么症状?

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3~15天,多数5~8天。登革热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典型症状包括发热(突发高热,体温在39℃以上,一般持续3-7天)、皮疹(分布于全身、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并伴有头痛、眼眶痛、关节痛“三痛”和面、颈、胸部潮红的“三红”现象及皮肤黏膜出血点等症状。

以下是重症登革热的高危人群,应格外留意做好各项防范措施:

1.曾经感染过登革热的人;

2.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肝硬化、消化性溃疡、哮喘、慢阻肺、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者;

3.老人或婴幼儿;

4.肥胖或严重营养不良者;

5.孕妇。

如果感染登革热出现以下症状,则警示重症登革热的发生:

1.退热后病情恶化;

2.腹部剧痛;

3.持续呕吐;

4.血浆渗漏表现;

5.嗜睡,烦躁;

6.明显出血倾向;

7.肝肿大(>2厘米);

8.少尿。

此时,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血小板快速下降,红细胞比容升高。

怎样治疗登革热?

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抗登革病毒治疗药物,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措施。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治疗、早防蚊隔离。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和及时救治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一般治疗:

1.卧床休息,清淡饮食;

2.防蚊隔离至退热及症状缓解;

3.监测神志、生命体征、尿量、血小板、红细胞比容等。

对症治疗:

1.退热:以物理降温为主;

2.补液:口服补液为主;

3.镇静止痛:可给与安定、颅痛定等对症处理。

重症登革热的治疗:

除一般治疗中提及的监测指标外,重症登革热病例还应进行电解质的动态监测。对出现严重血浆渗漏、休克、ARDS、严重出血或其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同时预防并及时治疗各种并发症(包括中毒性肝炎、心肌炎、电解质及酸碱失衡、二重感染、急性血管内溶血等)。

病情好转后何时可以解除防蚊隔离或出院?

登革热是一种自限性疾病,通常预后良好。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患者既往感染登革病毒史、年龄、基础疾病、并发症等。少数重症登革热病例可因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患者病情好转后,根据相关标准评判是否可以解除防蚊隔离或出院:

解除防蚊隔离标准:

病程超过5天,并且热退24小时以上可解除。

出院标准:

登革热患者热退24小时以上同时临床症状缓解可出院。

版权所有:网上健康教育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5 粤ICP备2021027967号-2 网站地图/关于我们/进入健康教育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