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肥胖
  • + 全部展开 -全部收缩

  • -概述
    疾病概述:
    自工业化时代以来,肥胖(obesity)的发生率逐年升高。目前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肥胖问题已经从发达国家蔓延到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呈现出全球流行态势。儿童肥胖大多属于单纯型肥胖,是机体内在遗传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肥胖不仅威胁儿童本身的健康,而且大多会延续到成年,增加成年期患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非感染性疾病的风险。因此,肥胖的预防和治疗是儿科工作者焦点关注的、同时也是亟待解决的健康问题之一。
  • -预防
    预防:
    肥胖的治疗比较困难,尚无特效的方法,因而治疗肥胖的最好方法还是预防。尽管先天遗传因素在肥胖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更重要的肥胖预防措施还是改变不良的饮食、运动等生活习惯,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当然这需要儿童个人、家庭、政府、学校、社区、食品工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够遏制肥胖的继续流行。
  •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自20世纪70年代早期至90年代末,西方发达国家儿童肥胖发病率增加了2~3倍;到2010年北美地区、欧洲、西太平洋地区以及东南亚地区儿童肥胖的患病率已分别达到了40%、38%、27%和22%。具体到我国,从1985年到2005年,7~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分别由0.93%和1.62%上升到了14.9%和8.9%;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正在逼近发达国家。
    虽然遗传因素在儿童肥胖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往往需要与环境因素和行为因素(能量摄入增加、体力活动少等)共同作用;遗传因素的单独作用只见于像Prader-Willi综合征等罕见肥胖患儿。对双胞胎的研究显示,体脂肪含量与分布的遗传度为65%~80%;基础代谢、饮食习惯、食物嗜好的遗传度也在30%以上。因此,近年来肥胖在人群中的快速流行不能单纯归因于遗传因素。研究显示,如果父母均为肥胖,其子女患肥胖的几率为80%;如果父母中一方肥胖,其子女肥胖发生的几率为40%,其中母亲肥胖的儿童患肥胖的概率是非肥胖母亲儿童的2.5倍;父母均正常的儿童患肥胖的几率则降为7%。父母肥胖对儿童的影响除了遗传因素外,与包括父母在内的其他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方式上的影响亦有很大关系。肥胖的发生和流行也受社会、经济条件以及种族的影响,近年来发现在发达国家儿童肥胖在低至中收入家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高收入家庭;同时发展中国家在过去的10年中肥胖以极快的速度流行;美国儿童肥胖的发生率在非洲裔黑人和南美拉丁裔人群中要高于白人和亚裔人群,另外在接受西方膳食模式的美印第安人群中的发生率极高。
    早期的营养状况会对后期是否发生肥胖等疾病产生重要影响,低出生体重儿及儿童期营养低下(under-nutrition)与成年后肥胖、心血管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有关。在营养过剩(over-nutrition)情况下,6~7岁以后的BMI指数与青少年晚期和成年期BMI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而出生及婴儿期BMI与青少年晚期和成年期BMI之间无关,提示肥胖发生越晚,延续到成年的几率就越大。6~7岁开始肥胖者持续到成年的几率为50%,青春期肥胖者则有70%~80%发展为成年肥胖。从肥胖程度上看,肥胖程度越重,其发展为成人肥胖的几率在各个年龄阶段均增大。另外,婴儿期母乳喂养者长大后肥胖的发生率较低,母乳喂养3个月以上的婴儿到4~6岁时肥胖的发生较人工喂养及母乳喂养3个月以下的婴儿低2 ~3倍。
  • +病因
  •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肥胖的病理生理是复杂的,最根本的变化是脂代谢的紊乱,即脂肪在体内过量聚集及血脂异常;同时过量聚集的脂肪反馈性地会分泌一些细胞因子进行对抗,如瘦素、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AGRP、前列腺素等。这些因子进一步对许多代谢过程发生影响,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效应,影响到每一个脏器的功能,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并发症。脂代谢紊乱的具体类型和情况由于研究的人群、种族不同而报道结果不完全一致。肥胖的一系列并发症也就是在此基本病理生理的基础上发生的。研究表明儿童期肥胖是成人期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BMI与成年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率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是由一组代谢紊乱症候群组成的一种疾病状态,包括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高血压等,而肥胖在其发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国青少年中4%患有代谢综合征,而肥胖的青少年中患代谢综合征的比率高达30%;另外超重和肥胖儿童中有9%~13%合并高血压。因此,肥胖儿童会有更大的几率较早地发生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2型糖尿病曾被认为是成年期疾病,随着肥胖发生率的上升,儿童糖尿病也以每10年20%~30%的速度增加。10年前在儿童新发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只占2%,可近年来这一比例在急剧增加,目前在美国非洲裔和拉丁裔糖尿病儿童中2型糖尿病占到了25%~50%。一般认为,腰围或腰臀围比值是青春期儿童和成人胰岛素抵抗的独立预示因素,对美国青春期前儿童的研究也表明,胰岛素水平及其敏感性主要与腹部内脏脂肪量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肥胖也可致其他内分泌紊乱,包括生长激素、皮质醇、性激素等分泌异常。单纯型肥胖儿童虽然存在生长激素分泌抑制,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正常,同时瘦素分泌增加,导致身高和骨龄发育较快,成年后身高几乎不受影响。对性发育的研究表明,肥胖女孩性成熟年龄提前,而男孩则延迟。
    另外,肥胖儿童也可出现骨关节病变(股骨头滑脱和胫骨内翻)、睡眠窒息或通气障碍综合征、脂肪肝及胆囊病变等。
  • +临床表现
  • +并发症
  • +实验室检查
  • +其他辅助检查
  • +诊断
    诊断:
    肥胖的诊断主要是根据体内脂肪含量多少,即超过标准的15%即为肥胖。理想的体脂判断方法应该是用生物电阻抗(BIA)、双能X线吸收(DEXA)、计算机断层扫描(NMRS)、体密度浮水试验等较精确的方法,但这些方法复杂且费用高,不易被推广。因此,一般的体格测量指标仍被用来进行肥胖的判断。
    1. 身高别体重判断 实际体重超过参照人群标准身高体重的10%为超重,超过20%为肥胖;其中超出标准体重介于20%~30%为轻度,介于30% ~50%为中度,大于50%为重度。
    2. BMI判断 BMI的计算公式为:体重(kg)/身高(m)2,对体脂含量受身高的影响有一定程度的控制,可以较好地反映儿童的体脂含量。尽管仍不能排除瘦体质和青春期的影响,但BMI仍被越来越多国家用于对儿童肥胖的判断,并将85百分位(或+1SD)和95百分位(+2SD)分别定为超重和肥胖的界值点,需注意这一界值点会因种族、性别、年龄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参照标准可使用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BMI百分位曲线(见表2、表3)。根据WHO的2006和2007年0~5岁和5~19岁儿童青少年BMI参考标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于2012年发布了“儿童健康检查服务技术规范”,建议7岁及以下儿童使用WHO的BMI参照标准。因此,对于7岁及以下儿童,即可使用WHO的BMI参照标准,也可使用中国BMI参照标准;对于7岁以上儿童,则使用中国儿童BMI参照标准。对于成年人,在美国等西方国家,通常将BMI=25和30kg/m2分别定为超重和肥胖的界值点;在中国,超重和肥胖的BMI界值点分别定为24和28kg/m2
    表2 2~18岁女童身高百分位参照值
    年龄百分位(cm)
    1310255075909799
    2.079.580.982.984.987.289.691.793.995.5
    表3 2~18岁男童BMI百分位数值表
    年龄百分位(kg/m2)
    3510155085909597
    2.014.2614.4914.8615.1316.3317.7118.0718.6319.01
    注:此表适用于2~18岁男性测量立位身高,并以身高计算BMI
    3.皮脂厚度、腰围、臀围等测定不能作为主要诊断指标,因为测量误差较大,但可以作为辅助诊断,特别是对于瘦体质较大的患儿。
    在对儿童肥胖进行诊断时,通常遵循下列程序:对按照上述标准判断为肥胖的患儿,应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患儿及家庭饮食情况、心理行为、体力活动情况、家族遗传代谢病及代谢综合征等;同时进行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内容可根据患儿情况进行,通常包括空腹血脂、血糖,肝功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以及肾功能(尿素氮、肌酐等)。在进行诊断时,应注意与表1中病理性肥胖相鉴别。通常,病理(内源性)肥胖患儿身材较矮、骨龄落后,往往伴有智力缺陷,亦无明显肥胖家族史。对于判断为超重的患儿,如果伴有高血压、血胆固醇升高、BMI在一年内增加3~4、缺乏对肥胖危害的认识等任何一项,应该进行与上述肥胖患儿同样的检查;如果不伴这些表现,则一年后复诊。对于未超重的儿童,则每年进行常规筛查,发现超重,尽早控制。
  • +鉴别诊断
  • +治疗
    治疗:
    由于儿童身心正处于不稳定的发育阶段,因而对儿童肥胖的治疗不同于成年人,有其特殊性。治疗儿童肥胖的首要目标是重塑能量摄入和消耗之间的平衡,使体重稳定而不至于过快增加,这样随着身高的生长,BMI会逐渐下降;而长期目标是降低BMI以逆转和预防短期和远期并发症,特别是重度肥胖儿童。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对儿童采取饮食调理、增加体力活动、心理行为矫正等综合措施,同时需要家庭、学校和社区等多方的参与。
    在实施治疗措施之前,应对患儿的膳食、体力活动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同时也要了解患儿本人及其父母等家人对肥胖治疗是否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是否接受治疗、能否坚持,因为这些因素对于制定治疗措施以及治疗依从性非常有益。在对上述这些因素有足够的了解之后,可以制定下列治疗目标:一是矫正患儿家人在内的饮食和日常生活方式,使患儿及其家人对肥胖的危害有明确深入的了解;二是预防和治疗肥胖并发症;三是体重管理。对于2~6岁的儿童,如果是超重或肥胖但无并发症者,维持现有体重不使其再增加;如果属于肥胖且伴有并发症者,需要减体重。对于6岁以上患儿,如果是超重但无并发症者,可进行现有体重维持;对于超重伴有并发症或者肥胖(不管有无并发症),均需要进行减体重治疗。需要指出的是,减重目标不能设太高,根据肥胖程度每个月减0.5~2kg较为合适(表4)。
    表4 不同年龄肥胖儿童体重控制目标
  • 年龄BMI体重控制目标
    2~5岁85~94百分位体重维持或者控制体重增长速度
    >95百分位体重维持直到BMI<85百分位;如果需要减体重,则不超1磅/月
    6~11岁85~94百分位体重维持或者控制体重增长速度
    95~99百分位体重维持直到BMI<85百分位;或者缓慢减体重,但不超过1磅/月
    >99百分位需减体重,但不超过2磅/周
    12~18岁85~94百分位体重维持直到BMI<85百分位;或者缓慢减体重
    95~99百分位减体重直到BMI<85百分位,但不超过2磅/周
    >99百分位需减体重,但不超过2磅/周
    1. 饮食治疗 饮食调整应在均衡膳食的基础上减少高脂肪、高能量食物的摄入。重塑能量摄入和消耗之间的平衡是首要目标。每天摄入多少热量,目前尚无一致性的意见,可以低于膳食推荐量,但不能低于1200kcal/d;或者比推荐量低300~400kcal/d。要注意每天以热量的方式计算摄入量是不精确的,执行起来也比较困难;而最实际有效的方法是从食物中剔除高脂肪、高能量食物和高血糖指数食物,利用“红黄绿指示灯”对食物进行标识,利于孩子选择。儿童减肥不能使用节食的手段,要做到能量平衡,能量摄入不能低于儿童需要量,并且保证合适的三大营养素比例。切记,单靠饮食调理来进行体重控制和减肥是很难成功的,必须和运动相结合。
    2.运动治疗 运动可以增加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空腹和餐后游离脂肪酸、LDL以及三酰甘油水平,增加HDL水平,并诱导脂肪酸的氧化,从而达到增加基础代谢率、减少机体脂肪含量的目的。在具体实施上,患儿每天的体力活动应该在目前活动量的基础上有所增加,在除去学校体育活动后,起码再保证有30分钟到1小时的体力活动,比如游泳、自行车、球类、快步走、爬楼梯等。要注意不要太剧烈,保持有氧运动,运动强度以第二天不感觉肌肉酸疼为适宜,运动时心率维持在各年龄最大心率的60%~80%。在锻炼过程中动作不要过大和过猛,注意避免下肢关节的损伤。将看电视、玩电子游戏等静止运动的时间限制在每天1~2小时,以便增加其他能够消耗体力的运动和游戏;同时交通工具采用步行或骑自行车而不是坐机动车等。
    3.心理行为矫正 主要是矫正不良的饮食习惯,改变静逸的生活方式,加强对肥胖危害的认识等。许多用于成人肥胖的行为矫正措施也被成功地应用到了肥胖儿童和青少年,主要是对食物摄入和体力活动进行自我记录和管理,改变暴饮暴食的习惯,对良好的习惯进行鼓励;同时还应对包括父母在内的家庭成员进行行为矫正。另外,如果患儿存在社会心理行为异常,如压抑、焦虑等心理问题,应积极治疗。
    4.家庭、社区、学校的共同参与 在肥胖治疗过程中家庭成员的参与、学校和社区的宣教亦非常重要,大家共同努力改变孩子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为孩子肥胖的治疗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5.药物治疗 治疗肥胖的药物主要包括四类:能量消耗促进剂、食欲抑制剂、营养吸收抑制剂以及胰岛素调节剂,其中能量消耗促进剂如苯丙胺(amphetamine)、二硝基酚(dinitrophenol)、芬氟拉明(fenfluramine)、麻黄素(ephedra)以及食欲抑制剂如西布曲明(sibutramine)等,均因副作用大而被禁用。目前在美国被FDA批准应用于儿童的减肥药物只有奥利司他(orlistat),属于营养吸收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胰脂肪酶活性来减少肠道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用于12岁以上的青少年,其副作用主要是脂溶性维生素的缺乏。在中国,此药物尚未被批准应用于儿童青少年肥胖的治疗。另外,二甲双胍作为降血糖药,不仅可改善青少年肥胖的糖耐量和胰岛素异常,延缓发展为2型糖尿病,还对降低体脂肪含量和血脂水平有一定的作用。
    6.手术治疗 常用的手术方法有腹腔镜胃捆扎术(laparoscopic gastric banding procedure)和Roux-enY式腹腔镜胃旁路术(Roux-en-Y laparoscopic gastric bypass),主要用于极度肥胖并伴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手术存在严重副作用,比如胃食管反流、食管扩张、缺铁性贫血、叶酸、维生素B1和钙缺乏等,禁用于儿童肥胖。
  • +预后
  • 请给以上评星
    你认为这篇文章的内容:
    查看排行
    转发到 0
    版权所有:网上健康教育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5 粤ICP备2021027967号-2 网站地图/关于我们/进入健康教育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