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婴儿猝死综合征
  • + 全部展开 -全部收缩

  • -概述
    疾病概述:
    婴儿猝死综合征(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SIDS)是指通过病史不能预知,通过死亡后的彻底检查,包括完全的尸解、死亡背景调查及病史回顾不能解释其原因的婴幼儿突然死亡。对任何突然的不能预料的婴儿死亡病例均应尸解,因为病史及死亡背景的调查不能完全排除许多先天性和后天性疾病。
    婴儿猝死综合征(简称SIDS),也称摇篮死亡(cot death,crib death),系指外表似乎完全健康的婴儿突然意外死亡。1969年在北美西雅图召开的第二次国际SIDS会议规定其定义为:婴儿突然意外死亡,死后虽经尸检亦未能确定其致死原因者称SIDS。
  • -预防
    预防:
    婴儿睡眠时应放置于非俯卧位,最好为仰卧位。婴儿最好单独睡眠,床面不应过分柔软,周围不要放置柔软物品如围巾、玩具等。环境温度要适宜,更不应过热。对心脏功能不稳定的婴儿可使用心脏呼吸监护仪,但这并不能降低SIDS的发生。没有任何药物能有效地预防SIDS的发生。
  •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在发达国家,SIDS是新生儿期后婴儿死亡的常见原因,通常占1个月~1岁婴儿死亡的40%~50%。在美国,SIDS发生率为1.3/1000活产儿,每年至少有6000例死亡。我国上海对SIDS做过回顾性调查,其发病率仅为0.56%。SIDS在1个月内罕有发生,其发病高峰期为生后2~4个月,95%病例在6个月内发生。以冬季及早春发病多。
    发病率一般在1.5‰~2‰,有关SIDS发病率的调查结果见表1。发病高峰年龄为2~4个月(占52.4%),屈大坤报道1例为2个半月的男婴。男性比女性多2倍,通常男性抵抗力比女性低,因为调节免疫球蛋白合成因子与X染色体有关。春秋两季发病居多,因这两个季节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率较高。50%~80%在午夜至清晨6点,于安静状态下死亡。此外多胎、私生、母龄较幼、产前检查少、在家分娩、母亲吸烟、吸毒都可增加发病率。
  • +病因
  •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1.发病机制 SIDS的发病机制尚未明了,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与心脏呼吸功能控制、睡眠觉醒调节及昼夜节律性调节有关的脑干发育异常或成熟延迟被认为是最有说服力且最合理的假说。这与尸解所见的脑干发育异常相符合。该学说认为脑干心脏呼吸中枢发育障碍可直接影响其功能,同时影响唤醒反应。这类婴儿睡眠时的生理稳定性不完善,不能及时唤醒以避免一些致命的伤害性刺激。唤醒反应缺陷是SIDS发生的必要因素,但在无其他生物学或流行病学高危因素存在时,它本身不足以引起SIDS。俯卧位睡眠增加气道梗阻和重复吸气的可能性,导致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有可能发展成致命的窒息,尤其是非常柔软的床面更增加俯卧位睡眠的危险性。也有人认为俯卧位睡眠能引起明显的热应激,使心脏呼吸控制有缺陷的婴儿进一步受到损害。
    голиков A等将婴儿猝死病因归纳为以下病毒感染、缺氧状态、外源性抗原、神经反射紊乱等。比较公认的死亡原因是中枢性窒息,从尸检资料提示患儿肾上腺重量小,表面有相当大的皱褶,由于肾上腺分泌活动低,糖皮质激素长期不足,导致各器官代谢障碍,尤其是脑代谢障碍,可能是小儿突然死亡的原因。部分患儿可因心室纤颤或交感神经兴奋性突然升高造成心脏神经的支配失衡所致。Q-T间期延长是心肌复极过程的紊乱,可造成异位兴奋点从而增加了致死的心室纤颤的可能性。从Q-T间期延长的家族性,提示本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毒感染在猝死小儿异常不协调的反应机制中起着诱因作用。在猝死小儿中大胸腺伴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者可达40%,故胸腺淋巴体质与婴儿猝死有一定关系,胸腺过度增生应是免疫障碍的证据。
    此外,病理性妊娠史、肉毒中毒、长期特发性呼吸暂停、胃-食道反流、喉及上气道化学感受器引起的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受大于通常量的抗原的侵袭、迷走神经异常、肺表面活性物质改变、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MCAD)缺乏等都可能是某些SIDS的原因之一。
    2.尸解所见 SIDS患儿尸解所见缺乏特异性,诊断SIDS也无必备的征象。但是有一些共同的发现,如90%的患儿有点状出血,且较其他原因所致婴儿死亡明显。肺水肿也常见。
    对SIDS尸解的研究显示2/3患儿有慢性缺氧的组织学证据。这些证据包括肾上腺棕色脂肪残留、肝脏红细胞生成、脑干神经胶质增生和其他结构异常。除了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外,还有树状棘残留及髓鞘形成减少。脑干树状棘残留的原发部位位于网状结构的大细胞核及迷走神经的背核和孤核。有些SIDS患儿延髓中可见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多,这种增多的部位不限于与呼吸神经调节有关的部位。P物质,这种在中枢神经系统选择性感觉神经元中发现的神经肽传导介质,在SIDS患儿脑桥中增多。少数SIDS患儿有弓形核的发育不良,此部位正是延髓腹侧心脏呼吸中枢所在之处,并且与调节唤醒、自主节律和化学感受器功能的部位密切相关。最近还发现SIDS患儿弓形核中受体异常,包括与红藻氨酸结合的受体、毒蕈碱胆碱能受体及5-羟色胺能受体减少,且红藻氨酸受体与毒蕈碱胆碱能受体密度降低相互关联。弓形核中至少有一种以上受体的神经递质缺乏,其缺乏与包括唤醒反应在内的整体自主调节,特别是心脏呼吸控制有关。
    其他尸解结果与轻度慢性窒息后机体的反应一致。SIDS有出生前和出生后生长迟缓及血中皮质醇浓度增高。SIDS婴儿玻璃体液中次黄嘌呤增高,因次黄嘌呤的前体物质腺苷(黄嘌呤)是一种呼吸系统抑制剂,说明其生前有较长时间的组织缺氧。这些观察结果提示在窒息和低通气之间有潜在的重要关系。即各种原因所致窒息引起机体继发性单磷酸腺苷分解加速,导致腺苷堆积可造成持久性通气过低,并形成恶性循环。
  •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1.患儿生前大致有以下特征 ①对环境反应差;②在喂养时易有呼吸停止或衰竭;③有异常啼哭声。有人注意了SIDS婴儿生前有一种异样高调啼哭声或短促无力的呻吟,音调常突然改变,在同一次啼哭中有不同音调。这些表现系喉和喉以上发音管道的异常或脑干功能异常所致。当然性格上的安静和温和并非都提示SIDS。由于SIDS的实际发病率仅为2‰,因此这些生前的粗略又并非特异的表现,很难用来作为筛选潜在病儿的标准。
    2.筛选高危儿的标准 Naeye曾提出8项孕母特点及19项新生儿特点作为筛选高危儿的标准。
    (1)孕母方面:主要有:
    ①任何时候母亲血红蛋白≤10g/dl。
    ②吸烟。
    ③感染。
    ④妊娠期蛋白尿。
    (2)婴儿方面:的特征包括:
    ①分娩时儿头明显变形。
    ②需要氧气治疗。
    ③异常的拥抱反射。
    ④Apgar评分≤6等。
    有几位学者用此标准分析过大宗婴儿和一组死于SIDS的或高危儿,令人失望的是有很高(90%以上)的假阳性率。现阶段还没有特异性高的可靠筛查办法早期识别它。
    3.临床上对本病可分3类
    (1)感染性疾病:未及时诊断的感染性疾病(从尸检证实),主要是急性呼吸道感染。
    (2)突然死亡:在疾病急性期过后或康复期突然死亡(从尸检证实)。
    (3)完全健康:表面上似乎完全健康的小儿突然死亡。
  • +并发症
    并发症:
    本症均突然死亡,生前无明显疾病表现或严重征象。
  •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
    生前多未发现实验室检查的异常。
  • +其他辅助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
    生前多未发现辅助检查的异常。
  • +诊断
    诊断:
    猝死前没有任何症状,主要表现在睡眠中心搏呼吸骤停,目前尚无准确的预期诊断方法。SIDS的诊断只限于1岁以内,死亡背景调查及直接询问发现患儿死亡的人员是必要的。对于怀疑为SIDS的患儿应行尸解,因为SIDS其实是一种排除性诊断。在突然不能解释的婴儿死亡中,一些临床上未能获得诊断的先天性和获得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颅内出血、心肌炎、脑膜炎和外伤等,只有通过尸解才能鉴别。病理学检查的意义在于探讨猝死原因,以确立预防对策。
    SIDS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建立准确的筛选方法以识别可能死于SIDS的高危婴儿。预期的呼吸描记和多导睡眠描记的筛选方法,集中监测呼吸或心律呼吸的异常形式,常缺乏足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适于SIDS病儿的预期识别。对发生过“明显的威胁婴儿生命症(apparent life threatening event,ALTE)”的婴儿、早产儿、SIDS患儿同胞,发生SIDS的危险性明显增加,这是目前临床上最有用的识别SIDS高危儿方法。ALTE是指呼吸暂停、面色改变、肌张力低下和心动过缓等严重症状。因出现ALTE而需要心肺复苏的婴儿,其SIDS发生率可达8%~10%,发生过2次ALTE的婴儿其SIDS发生率高达28%。早产儿SIDS的发生率与出生体重成反比。SIDS患儿同胞发生SIDS的几率为普通婴儿的3~5倍,达5/1000~8/1000活产儿。
  •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与先天性疾病、颅内出血、心肌炎等引起猝死的病因鉴别,主要靠尸解明确。
  • +治疗
    治疗:
    本病征的治疗主要是指高危儿和曾有过呼吸停止或曾发生过SIDS而被及时抢救过来的婴儿(有称为 “几近死亡儿”)的治疗和监护。
    茶碱治疗指征是6h内中枢性呼吸暂停长于15s,频发中枢性呼吸暂停(间隙短于15s)伴心动过缓,睡眠的10%以上时间为周期性呼吸。茶碱改善呼吸的机制可能是:①改善呼吸对高碳酸和低氧的敏感性;②增加快动眼睡眠;③提高呼吸中枢的觉醒;④直接作用于肌肉,改善其收缩力;⑤增加合成正常肺表面活性物质并刺激其释放。
    婴幼儿肾功能不全,药物清除能力低,应从小剂量用起,氨茶碱一般给3~5mg/kg后每8~12小时再给2~2.5mg/kg的剂量维持,使血浓度在6~12μg/ml。Shannon发现茶碱浓度11μg/ml,即可清除呼吸暂停和周期性呼吸。用药后偶有惊厥发作,但脑电图及神经系统检查正常。此时可给抗惊药又需警惕抗惊药加重呼吸抑制,最好行心电监护。也可用咖啡因治疗,血浓度维持在8~20mg/L。当夜间出现呼吸暂停,需用黄嘌呤和阿托品治疗。一旦出现呼吸循环衰竭,应立即建立人工心肺功能,也可用无线电呼吸兴奋仪。
    此外,抬高床头、喂食后坐位30~60min、避免仰卧位喂养、食物中添加米糊之类较稠厚之食物等都是可行的办法。
    建议父母比平常更有规律地给予危险状况的婴儿喂奶,必要时给予葡萄糖饮料以纠正能量缺乏,并监测婴儿的血糖含量等都是可行的办法。
    对于SIDS的预防常强调心肺监护。心肺监护仪是有效的监护手段。监护仪常连接报警仪,当婴儿心率降至80次/min以下或呼吸暂停时间超过20s时就会自动报警。使用家庭监护的标准是:①患儿曾经有过呼吸暂停或发绀发作;②家族中有过SIDS患儿或“几近死亡儿”;③家族和医生精神都十分紧张。
    死后处理方法,猝死事件常能引起医疗纠纷和家长的长期不安,因此必须对处理方法多加注意。死后应立即进行尸检,把初步病理检查结果于死后24h通知家长。为了安慰家长的焦虑情绪,应多次对他们说明这个综合征不好预防,他们自己并没有忽视小孩,特别对因之而产生家庭纠纷、夫妻不和以及神经不稳定的家长要多做劝慰和思想工作。
    婴儿猝死常引起医疗纠纷和家长的长期不安,因此必须对处理方法多加注意。死后应立即进行尸解,将初步病理检查结果于死后24h内通知家长。为了安慰家长焦虑不安的心情,应反复向其说明本综合征难于预防,家长本身并无疏漏之处。特别对神经精神不稳定的家长要多加解释说明。
  • +预后
    因生前多未发现先兆,病死率高。
请给以上评星
你认为这篇文章的内容:
查看排行
转发到 0
版权所有:网上健康教育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5 粤ICP备2021027967号-2 网站地图/关于我们/进入健康教育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