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水痘
  • + 全部展开 -全部收缩

  • -概述
    疾病概述:
    水痘(chickenpox,varicella)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很强的急性传染病,皮肤和黏膜上分批出现斑疹、丘疹、疱疹和痂疹,皮疹呈向心性分布,全身症状较轻为此病特征。儿童期发病绝大多数症状较轻,但新生儿和免疫缺陷者发病后有时可致死。成人少见,但症状比儿童严重。
  • -预防
    预防:
    在集体机构中,对接触患者的易感者应检疫3周。被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或皮疹内容物污染的空气、被服和用具应采用通风、紫外线照射、暴晒、煮沸等方法消毒。
    (一) 主动免疫 Oka株水痘减毒活疫苗(Oka strain varicella attenuated live vaccine,VarV)是在许多国家被应用的疱疹病毒疫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水痘减毒活疫苗用于未患过水痘的12月龄以上者,1次剂量为0. 5ml皮下注射,12~18月龄初种,4~6岁复种;13岁以上儿童和成人注射2次,间隔4~12周。接种1剂疫苗后,血清抗体阳性率>95%。
    我国尚未将水痘疫苗接种纳入计划免疫中,但在部分省市的部分地区开展过水痘疫苗的试点接种,接种后的随访发现对接种者的保护率为70%~90%,国产和进口疫苗的保护率及安全性相似。
    (二) 被动免疫 水痘-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VZIG)是用高效价水痘痊愈期血清制备的,在接触水痘患者4天内立即注射有预防效果,而皮疹出现后再接种不会改变疾病的病程。可用于高危易感人群(无水痘病史的免疫抑制者、生前5天内或生后2天内母亲患水痘的新生儿)接触后预防。新生儿剂量为125U,其他年龄组每10kg体重125U(最大剂量625U),肌内注射。高危新生儿给予被动免疫后,约半数仍会发病,但病情通常较轻。
  •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一) 传染源 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1~2天直至皮疹干燥结痂期均有传染性。
    (二)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另可直接接触疱疹的疱浆而染病,传染性很强。在集体托儿机构中易感者接触后80%~90%可发病。
    (三) 易感性 任何年龄均可感染,以婴幼儿和学龄前、学龄期儿童发病较多,6个月以下的婴儿较少见。孕妇患水痘时可感染胎儿,形成胎儿水痘综合征。使用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药物的患者感染本病后病情严重且可致死。
    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以冬、春季更多见。水痘在易感人群中的播散主要取决于气候、人口密度和医疗卫生条件等因素。
  • +病因
    VZV属疱疹病毒科,为双链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病毒,直径150~200nm,为有包膜的三维对称20面体。病毒糖蛋白至少有8种,包括gE、gB、gH、gI、gC、gL、gK及gM,主要存在于病毒包膜和感染细胞的胞膜中,与病毒的致病性和免疫原性有密切关系。VZV仅对人有传染性,只有一个抗原血清型,与单纯疱疹病毒抗原有部分交叉反应。VZV具潜伏-活化特性,原发感染(水痘)后可潜伏在三叉神经节或脊髓背神经节内,激活后引起再感染(带状疱疹)。病毒在外界环境中的生活力很弱,能被乙醚灭活。
  •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病毒经空气飞沫或直接接触而感染呼吸道黏膜和球结膜,在鼻咽部局部淋巴结增殖复制4~6天侵入血液,可能在肝、脾和其他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复制,并向全身扩散。感染后有时以静止状态存留于神经节,复发感染时可表现为带状疱疹。
    本病病变主要在皮肤的棘状细胞层,呈退行性变及细胞内水肿,形成囊状细胞,核内有嗜酸性包涵体,囊状细胞或多核巨细胞裂解加以组织液渗入即形成疱疹。真皮可有毛细血管扩张和单核细胞浸润。黏膜病变与皮疹类似。
    抗VZV IgM在出疹时即已产生,持续约2个月;抗VZV IgG在病后4~8周达高峰,持续约6个月后渐下降并长期维持。特异性细胞免疫在抗病毒机制中可能起主要作用,包括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NK细胞和抗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
  •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一) 潜伏期
    10~21天,一般14~16天。
    (二)前驱期
    成人于皮疹出现前1~2天可先有发热、头痛、咽痛、四肢酸痛、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小儿则皮疹和全身症状多同时出现。
    (三) 发疹期
    皮疹首先在躯干、头部或面部出现,最后达四肢,其特点呈向心性分布。最开始的皮疹为粉红色小斑疹,数小时内变为丘疹,再经数小时变为疱疹。从斑疹→丘疹→疱疹→开始结痂,短者仅6~8小时。皮疹发展迅速是本病特征之一。水疱2~5mm大小,基部有一圈红晕,像是“玫瑰花瓣上的露水”。当水疱开始变干时红晕亦消退。皮疹往往很痒。疱疹初呈清澈水珠状,经24~48小时以后疱液变得浑浊。疱疹壁薄易破,压之无坚实感。数日后从水疱中心开始干结,最后结痂,再经1~2周痂脱落。水痘皮损表浅,无继发感染者痂脱后不留瘢痕。因皮疹分批出现,故在病程中可见各期皮疹同时存在。口腔、咽部或外阴等黏膜也常见皮疹,并迅速变为水疱,随即破裂成小溃疡。
    上述为典型水痘。轻型者皮疹不多,全身症状亦较轻。重者皮疹密布全身且可融合,甚至累及内脏。成人水痘常属重型。
    不典型水痘少见,可有以下几种类型:
    1. 出血性、进行性和播散性水痘
    病程长达2周以上,主要见于免疫缺陷患者或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治疗的患者,疱疹内有血性渗出,正常皮肤上可出现瘀点及瘀斑。常并发血小板减少而致鼻出血、消化道出血和血尿,严重者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病死率可达20%。
    2.先天性水痘综合征或新生儿水痘
    孕母在妊娠20周前感染水痘,2%胎儿可发生先天性水痘综合征,表现为出生体重低、瘢痕性皮肤病变、肢体萎缩、视神经萎缩、白内障、智力低下等,容易继发细菌感染。孕母在分娩前或分娩后1周内患水痘,常可引起新生儿水痘。若孕母患病至分娩的相距时间<7天,新生儿常于生后5~10天发病,会导致新生儿播散性水痘,甚至死亡,病死率高达30%。
    3.大疱性水痘
    疱疹融合成为大疱,皮疹处皮肤及皮下组织坏死而形成坏疽型水痘。
  • +并发症
    并发症:
    (一) 继发皮肤细菌感染
    是较常见的并发症。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化脓性链球菌,包括局部皮疹化脓性感染、蜂窝织炎、急性淋巴结炎、丹毒、败血症等。
    (二) 神经系统并发症
    常见的为脑炎,多发生在病程第3~8天,少数见于出疹前2周或出疹后3周,症状和脑脊液所见与一般病毒性脑炎相仿,病死率为5%~25%。其他少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有横断性脊髓炎、周围神经炎、视神经炎等。
    (三) 原发性水痘肺炎
    多见于成人、免疫缺陷者和新生儿。轻者可无症状或只有干咳,重者有咯血、胸痛、气急、发绀等。肺炎症状多见于出疹后2~6天,亦可见于出疹前或出疹后10天。X线检查可确诊。
    (四) 其他
    Reye综合征常发生于水痘后期,伴呕吐、不安和激惹,可进展到脑水肿。由于服用阿司匹林被认为与Reye综合征有关,因此国外认为水痘感染时最好禁用阿司匹林退热。少见的并发症有心肌炎、肾炎、肝炎、关节炎、胰腺炎、睾丸炎等。
  •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
    (一) 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增高。
    (二) 病毒学检查
    1.电子显微镜检查
    取新鲜疱疹内液体直接在电镜下观察疱疹病毒颗粒。
    2.病毒分离
    在起病3日内,取疱疹内液体接种人胚羊膜组织,病毒分离阳性率较高。
    (三) 免疫学检查
    常用的为补体结合试验。水痘患者于出疹1~4日血清中即出现补体结合抗体,2~6周达高峰,6~12个月后逐渐下降。
    (四) 分子生物学检查
    PCR方法检测VZV DNA,为敏感和快速的早期诊断手段。
  • +其他辅助检查
  • +诊断
    诊断:
    根据水痘接触史和典型皮疹特征,不难作出临床诊断。必要时可选做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
  •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重症患者及并发细菌感染时,需和下列疾病鉴别。
    (一) 脓疱疮
    好发于鼻唇周围或四肢暴露部位,初为疱疹,继成脓疱,然后结痂。无分批出现的特点,黏膜处不常见,无全身症状。
    (二) 手足口病
    系肠道病毒感染所致,夏秋季多见,多发生于婴幼儿,手掌、足底部位出现疱疹,口腔黏膜疱疹和溃疡。皮疹疱液少,疱壁厚而稍坚硬,疱疹不痛、不痒、不结痂,病程1周左右痊愈。
    (三) 丘疹样荨麻疹
    系梭形水肿性红色丘疹,丘疹中心有针尖或粟粒大小的丘疱疹或水疱,扪之较硬。分布于四肢或躯干,不累及头部或口腔,不结痂,但有奇痒感。
    (四) 带状疱疹
    VZV原发感染后常以静止状态留存于感觉神经内,此时血中特异抗体滴度持续处于低水平。潜伏期后或再感染时,病毒重新复制,特异性抗体升高。疱疹沿一定的神经干径路分布,不对称,不超过躯干的中线。局部有显著的刺痛和灼热感,偶有病灶播散或引起其他并发症。
    (五)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也可引起水痘样皮损,这类播散性的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常继发于异位皮炎或湿疹等皮肤病,确诊有赖病毒分离。
    (六) 急性脑病伴内脏脂肪变性(Reye综合征)
    本病不多见,仅见于儿童。一般发生在水痘恢复期,可突然出现呕吐,意识障碍,肝大伴转氨酶升高,血氨升高,血糖和脑脊液糖有时降低。肝、肾、脑有明显脂肪变性伴重度脑水肿,病死率高,需与水痘脑炎相鉴别。
  • +治疗
    治疗:
    水痘一般忌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因其他疾病原已用激素的水痘患者,在情况许可时,应尽快减至生理剂量或逐渐停用。
    (一)一般治疗和护理
    患者应隔离至全部疱疹干燥结痂为止,一般不少于病后2周。勤换衣服,勤剪指甲,保持皮肤清洁,防止因抓破水疱而引起继发感染。局部可涂搽莫匹罗星。
    (二) 抗病毒治疗
    阿昔洛韦(无环鸟苷)是治疗水痘首选药物,剂量为每次5~10mg/kg,8小时1次,静脉滴注,滴注时间>1小时。疗程7天或直至48小时无新的皮损出现。口服用药适用于≥1岁无并发症者,80mg/(kg·d),分4次,每次最大剂量为800mg,连用5天。
    (三) 免疫制剂
    麻疹减毒活疫苗治疗水痘效果明显。水痘患者肌内注射,每日1次,共1~2次,可加速疱疹形成干痂,防止新疱疹出现。
    (四) 并发症治疗
    水痘继发细菌感染时可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并发脑炎者应给予对症处理,包括吸氧、降低颅内压、保护脑细胞、止惊等措施。肺炎应给予相应治疗。
  • +预后
    水痘预后一般良好。痂脱落后大多无瘢痕,但在痘疹深入真皮层以及有继发感染者,可留有浅瘢痕,通常出现在前额与颜面,呈椭圆形。重症水痘或并发重型脑炎、肺炎者可导致死亡。接受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药物治疗者发生的水痘和新生儿水痘患者的病情均较重,病死率高。
请给以上评星
你认为这篇文章的内容:
查看排行
转发到 0
版权所有:网上健康教育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5 粤ICP备2021027967号-2 网站地图/关于我们/进入健康教育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