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风疹
  • + 全部展开 -全部收缩

  • -概述
    疾病概述:
    风疹(rubella,German measles)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前驱期短、低热、皮疹和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一般病情较轻,病程短,预后良好。但孕妇感染风疹,将会导致胎儿严重损害,引起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ongenital rubella syndrome,CRS)。
  • -预防
    预防:
    预防重点是妊娠期妇女。
    (一) 隔离检疫 患者应隔离至出疹后5天。但本病症状轻微,隐性感染者多,故易被忽略,不易做到全部隔离。一般接触者可不进行检疫,但妊娠期,特别妊娠早期的孕妇在风疹流行期间应尽量避免接触风疹患者。
    (二) 主动免疫 接种风疹减毒活疫苗(rubella attenuated live vaccine,RubV)是目前预防风疹和CRS最有效的手段。RubV有单价、风疹-麻疹二联疫苗和风疹-麻疹-腮腺炎三联疫苗三种。
    95%以上的>12月龄儿童接种单剂次RubV后产生血清风疹抗体,>90%的RubV受种者产生的免疫保护至少持续15年,但随时间推移免疫力逐渐减弱。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最常见的是发生一过性关节炎和关节肿大。
    我国已开始重视风疹免疫预防,但尚无统一接种方案。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已有建议将RubV纳入常规免疫,8月龄初免,6岁时复种1剂;后续再对2~14岁儿童和易感育龄期妇女(在校青春期女生、20~35岁育龄期妇女等)开展强化免疫。
    有理由相信风疹的免疫预防是人类消灭风疹的最有效手段。已有人大胆预言,风疹将是继脊髓灰质炎、麻疹之后又一个将要被人类消灭的疾病。
  •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一) 传染源 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包括亚临床型和隐性感染者。在发病前10天和出疹后15天均有传染性,起病前1日和当日传染性最强。患者口、鼻、咽部分泌物以及血液、大小便等均可分离出病毒。
    (二)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人与人之间密切接触也可经接触传染。胎内被感染的新生儿,其咽部可排病毒数周、数月甚至1年以上,通过污染的奶瓶、奶头、衣被、尿布及直接接触均可感染家庭成员及医务人员,甚至引起婴儿室中的传播。RV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引起流产、死产、早产、或有多种先天畸形的CRS。
    (三) 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高发年龄在发达国家为5~9岁,在发展中国家为1~5岁,可在集体机构中流行。自开展疫苗接种后,近年来成年患者增加,年龄有后移趋势。四季均可发病,但4~6月高发。
    疫苗问世前,风疹呈世界性发生、周期性流行,一般间隔6~9年,大规模暴发流行间隔30年。这与人群的流动、免疫水平的升降和易感人群的增加有关。
    孕妇在孕早期感染RV,可引起CRS,妊娠的前3个月内感染RV,胎儿发生畸形的危险性最大。妊娠第1个月的发生率为80%~100%,第2个月的发生率为60%~80%,第3个月的发生率为40%~60%。
  • +病因
  •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经呼吸道感染后,RV首先在上呼吸道黏膜及颈淋巴结内生长增殖,然后进入血液循环,播散至全身淋巴组织引起淋巴结肿大。RV经皮肤等组织后病毒血症很快消退,但鼻咽部在出疹后可持续排毒6天。孕妇原发感染RV后,无论有无症状,病毒都会在病毒血症期感染胎盘,进而侵及胎儿。先天性风疹的发病机制还不太清楚,可能是:①病毒直接导致特异性细胞坏死、凋亡;②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并使染色体断裂导致器官发育障碍;③血管内皮受损导致胎儿供血不足;④特异性免疫复合物和自身抗体形成导致自身免疫性损伤;⑤持续性感染引起迟发性疾病。
    本病病情较轻,病理发现不多。淋巴结可见水肿、滤泡细胞增生和结构特征消失;呼吸道见轻度炎症;皮疹处真皮上层毛细血管充血和轻微炎性渗出;并发脑炎时,可见弥漫性肿胀、非特异性变性、血管周围和脑膜单核细胞性渗出;并发关节炎时,滑膜可见散在脓性纤维蛋白渗出、滑膜细胞增生、淋巴细胞浸润和血管增生。先天性风疹患儿可发生脑、心血管、眼、耳、肺、肾、肝、脾、骨骼等脏器病理改变。
  •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风疹临床上可分为获得性风疹和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前者最为常见。
    (一) 获得性风疹
    1. 潜伏期
    平均18天(14~21天)。
    2. 前驱期
    1~2天,婴幼儿症状常较轻,或缺如;而青少年和成人则较显著,可持续5~6天。表现有低热或中度发热、头痛、食欲减退、疲倦、乏力及咳嗽、打喷嚏、流涕、咽痛、结膜充血等轻微上呼吸道症状,偶有呕吐、腹泻、鼻出血、齿龈肿胀等。部分患者咽部及软腭可见玫瑰色或出血性斑疹,但常无充血、黏膜斑或颊黏膜粗糙。
    3. 出疹期
    通常于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皮疹初见于面部,且迅速扩展至躯干四肢,1天内布满全身,但手掌、足底大多无疹。皮疹为细点状淡红色斑疹、斑丘疹或丘疹,直径2~3mm。四肢远端皮疹较稀疏,部分融合类似麻疹,躯干部皮疹密集,融合成片,尤以背部为甚,又类似猩红热皮疹。皮疹一般持续3天(1~4天)消退,有人称为“三日麻疹”。面部有疹为风疹的特征。个别患者呈出血性皮疹,伴全身出血,主要因血小板减少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所致。出疹期常有低热,轻度上呼吸道炎,脾大及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尤以耳后、枕部、颈后淋巴结肿大最为明显。肿大淋巴结有轻度压痛,不融合,不化脓。有时患者脾脏及淋巴结可在出疹前4~10天已肿大,消退较慢,常持续3~4周。疹退不留色素,无脱屑。仅少数重症患者可有细小糠麸样脱屑,大块脱皮则极少见。疹退时体温下降,上呼吸道症状消退,肿大的淋巴结亦逐渐恢复,但完全恢复正常则需数周。
    4. 无疹性风疹
    部分风疹患者只有发热、上呼吸道炎、淋巴结肿大而无皮疹;也可在感染RV后无任何症状、体征,血清学检查风疹抗体为阳性,此乃隐性感染或亚临床型患者。显性感染患者和无皮疹或隐性感染患者的比例为1:6~1:9。
    (二)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
    母体在孕期前3个月感染RV可导致胎儿发生多系统的缺陷,即CRS,感染发生越早,对胎儿损伤越严重。胎儿被感染后,重者可导致死胎、流产、早产;轻者可导致胎儿发育迟缓,甚至累及全身各系统,出现多种畸形。新生儿先天畸形中15%由先天性风疹所致。多数先天性风疹患者于出生时即具有临床症状,也可于生后数月至数年才出现进行性症状和新的畸形(表1)。
    表1 CRS临床表现
    组织器官临床表现
    白内障,色素沉着,视网膜病变,小眼睛,青光眼,眼角膜混浊,黄斑变性,虹膜发育不良,斜视
    心血管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房(室)间隔缺损
    神经性耳聋
    中枢神经系统小脑畸形,脑膜脑炎,神经运动性障碍,肌张力减退
    内脏肝脾大,肝炎,黄疸
    血液系统紫癜,贫血
    间质性肺炎
    免疫系统慢性风疹皮疹,胸腺发育不全,丙种球蛋白异常血症,免疫复合物病
    骨骼长骨疏松,骨畸形
    迟发性损害糖尿病,类似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1.出生低体重
    出生时体格小和营养不良,身材、头围、胸围等均比正常新生儿小,此差距至1岁时往往还不能纠正。
    2.耳聋
    常见双侧神经性耳聋或伴继发性语言障碍,听力可在出生后第一年进行性下降,也可突发听力丧失,听觉脑干反应(ABR)、调节性定向反射(COR)等听力检查异常。耳聋是耳蜗和螺旋器(Corti器)变性所致。
    3.眼损害
    白内障发生率高达54.5%~66%,多为双侧,常并发小眼球,晶状体可呈球形,中心有核样坏死。视网膜因灶性病变而影响视力。先天性青光眼发生率较白内障少,表现为角膜增大和混浊,前房增深,眼压增高,晚期可出现圆锥形角膜,角膜水肿和自然晶状体吸收。另可有视网膜病及虹膜睫状体炎等。
    4.心血管畸形
    在妊娠2个月发生CRS的胎儿中至少半数发生心脏损害,最常见为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法洛四联症等,也可见高血压所致肾动脉和主动脉狭窄的晚期患者。
    5.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患儿可出现精神发育迟缓或孤僻症。另可发生严重的运动损害和典型的痉挛性双侧瘫痪。RV于脑组织内可持续存在达12年,常在10~30岁之间发病而引起进行性风疹全脑炎。
    6.代谢和内分泌疾病
    晚期CRS最常见是糖尿病,发病多在10~30岁之间,患者都有耳聋和其他缺损。可能由RV在胰腺细胞中降低其生长速度和缩短胰岛β细胞寿命所致。此外晚期CRS也可表现为甲状腺功能减退、亢进和甲状腺炎,这可能与畸形或自身免疫有关。偶见生长激素缺乏症,为慢性和进行性下丘脑功能紊乱所致。
    7.其他
    中耳炎、间质性肺炎、巨细胞肝炎、肝大、脾大、肾小球硬化、淋巴结肿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脑炎、脑膜炎、小头畸形、智力障碍、骨损害等。
  • +并发症
    并发症:
    大多数风疹症状轻,并发症少。仅少数患者可并发中耳炎、咽炎、支气管炎、肺炎、胰腺炎、肝炎、消化道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炎等。较重者有下述几种并发症:
    (一)脑炎
    少见,发病率为1 : 6000。主要见于学龄期儿童。发病常在出疹后1~7天,有头痛、嗜睡、呕吐、复视、颈项强直、昏迷、惊厥、共济失调、肢体瘫痪等。脑脊液的改变与其他病毒性脑炎相似。病程较短,多于3~7天后自愈,少数留有后遗症。也可有慢性进行性全脑炎。
    (二) 心肌炎
    患者诉胸闷、心悸、头晕,心电图及心酶谱均有改变,多于1或2周内恢复,可与脑炎等其他并发症并存。
    (三) 关节炎
    多见于成人,尤其多见于妇女患者,在儿童患者中也可发生。关节炎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多系病毒直接侵袭关节腔或免疫反应所致。出疹期间指、腕、膝关节等红、肿、痛,关节腔积液内含单核细胞。有时数个关节相继肿痛,类似风湿性关节炎,但多在2~30日内症状自行消失。
    (四) 出血倾向
    少见。为血小板减少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所致。常在出疹3~4日后突然出血,皮肤黏膜出现瘀点、瘀斑,呕血、便血、血尿。多数在1~2周内自行缓解,少数患者可因颅内出血而致死。
  •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
    (一) 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增多,部分病例出现异形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二) 病毒分离
    取患者鼻咽分泌物,先天性风疹患者取尿、血液、骨髓等培养于RK-13、Vero或SIRC等传代细胞,可分离出RV,再用免疫荧光法或酶标法鉴定。
    (三) RV-RNA检测
    斑点杂交法检测RV-RNA,灵敏度达1~2pg水平。但有少量假阳性。
    (四) 血清抗体测定
    如红细胞凝集试验、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双份血清抗体效价增高4倍以上为阳性。血凝抑制试验具有快速、简便、可靠的优点,可广泛应用。此抗体在出疹时即出现,1~2周后迅速上升,4~12个月后降至开始时水平并可维持终身。双份血清(间隔1~2周采血)特异性IgG≥4倍升高有诊断意义。也可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及唾液的风疹特异性IgM抗体,出疹后5~14天阳性率可达100%,阳性者示近期感染,新生儿血清特异性IgM阳性,可诊断先天性风疹。特异性IgM抗体于发病4~8周后消失,只留有IgG抗体。IgM检出阳性率大致为:出疹当日为0%,病程2~5天为51.0%,6~25天为81.5%,检测时间在病程6~25天为宜。局部分泌型IgA抗体于鼻咽部分泌物可查得,有助诊断。
    (五) RV抗原检查
    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查咽拭涂片剥脱细胞中RV抗原。但诊断价值尚待观察。
  • +其他辅助检查
  • +诊断
    诊断:
    典型风疹根据接触史、前驱期短、皮疹特点及枕后和耳后淋巴结肿大等表现易做出临床诊断,不典型病例常需借助病原学诊断手段。对先天性风疹,若已知孕母妊娠期有明确风疹病史时诊断并不困难,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布的风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诊断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的标准如下:
    临床表现包括:
    ①新生儿白内障/青光眼,先天性心脏病,听力缺损,色素性视网膜病,唇裂、腭裂,头小畸形,X线骨质异常;
    ②紫癜,脾大,黄疸,脑膜脑炎。实验室确诊患儿母亲在妊娠早期有RV感染史。
    实验室诊断包括:
    ①婴儿血清风疹IgM抗体阳性;
    ②婴儿风疹IgG抗体水平持续存在,并超过母体被动获得的抗体水平(≥4倍);
    ③婴儿咽拭子、血、尿、脑脊液或脏器活检标本分离到RV或检测到RV-RNA。
    病例分类:
    ①疑似病例:临床表现“①”或“②”中任一条;
    ②临床诊断病例:具备临床表现“①”中任一条或伴“②”任一条,同时伴实验室确诊患儿母亲在妊娠早期有RV感染史;
    ③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加实验室诊断中任一条。
  •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风疹患者的皮疹形态介于麻疹与猩红热之间,因此,应着重对此3种常见发热出疹性疾病进行鉴别诊断。此外,应与幼儿急疹、药物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肠道病毒感染、如柯萨奇病毒A组中2、4、9、16型及B组中1、3、5型,埃可病毒4、9、16型感染相鉴别。CRS还需与宫内感染的弓形虫病、巨细胞病毒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相鉴别,此三种宫内感染与CRS有相似的症状。
  • +治疗
    治疗:
    (一) 一般对症治疗
    风疹患者一般症状轻微,不需要特殊治疗,主要为对症治疗。症状较显著者,应卧床休息,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对高热、头痛、咳嗽、结膜炎者给予对症处理。
    (二) 并发症治疗
    有严重关节炎时,阿司匹林可缓解症状。风疹脑炎治疗同其他病毒性脑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若有出血可静脉用免疫球蛋白。
    (三) 先天性风疹
    无症状感染者无须特别处理,但应随访观察,以期及时发现迟发性缺陷。有严重症状者应相应处理:
    ①有明显出血者可考虑静脉用免疫球蛋白,必要时输血;②肺炎、呼吸窘迫、黄疸、心脏畸形、视网膜病等处理原则同其他新生儿;
    ③充血性心力衰竭和青光眼者需积极处理,白内障治疗最好延至1岁以后;
    ④早期和定期进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检查,以早期诊断耳聋而及时干预。
  • +预后
    风疹预后良好。并发脑膜脑炎、血小板减少所致颅内出血可引起死亡,但属偶见。妊娠3个月内的孕妇患风疹,其胎儿可发生先天性风疹,引起流产、死产、早产及各种先天畸形,预后严重,故必须重视孕妇的预防措施。
  • 请给以上评星
    你认为这篇文章的内容:
    查看排行
    转发到 0
    版权所有:网上健康教育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5 粤ICP备2021027967号-2 网站地图/关于我们/进入健康教育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