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非性病性梅毒
  • + 全部展开 -全部收缩

  • -概述
    疾病概述:
    非性病性梅毒(地方性梅毒)(endemic syphilis,nonvenereal syphilis)是由螺旋体引起的地方流行性疾病,非性传播引起。人与人间的传播主要通过黏膜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餐具、饮料杯或毡制品等而被传染。最常见的是二期口腔黏膜斑。不经治疗的二期地方性梅毒可在6~9个月自愈。三期损害为皮肤、鼻咽和骨的胶性溃疡。单剂量苄星青霉素治疗本病及其接触者是有效的。
  • -预防
    预防:
    预防本病必须在流行区开展大规模治疗患者,消灭传染源,同时要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提高社会经济水平,才能有效地控制本病的流行。
  •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本病的病原体为苍白密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地方亚种(T.subsp.endemicum),亦称地方性梅毒螺旋体。人与人间的传播主要通过黏膜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餐具、饮料杯或毡制品等而被传染。非性病性密螺旋体病有三种:即地方性梅毒、雅司和品他病。它们流行于经济十分落后的地区,具有地方性。在流行病学上与性传播梅毒有所不同,见表1。
  • +病因
  •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人与人间,主要通过黏膜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餐具、饮料杯或毡制品等而被传染。亚型地方性螺旋体在体内繁殖。原发皮损罕见。很可能发生在口咽黏膜而不易察觉。最常见的是二期口腔黏膜斑。不经治疗的二期地方性梅毒可在6~9个月自愈。三期损害为皮肤、鼻咽和骨的胶性溃疡。
  •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主要见于北非、亚洲西北部和地中海较干旱地区。主要见于儿童,通过皮肤接触、亲吻或用污染的饮水用具传染。主要侵及皮肤、黏膜和骨骼系统。原发皮损罕见。很可能发生在口咽黏膜而不易察觉。最常见的是二期口腔黏膜斑,为无痛性表浅溃疡,偶伴发咽炎。可查到螺旋体,血清反应阳性。腋窝和腹股沟可见散在丘疹、湿疣样皮损,也可见泛发性丘疹,不痒。全身淋巴结肿大,长骨的骨及骨膜炎可引起夜间腿痛。不经治疗二期地方性梅毒可在6~9个月自愈。三期损害为皮肤、鼻咽和骨的胶性溃疡。心血管和神经系统很少累及,亦不会胎传。
  • +并发症
    并发症:
    常并发毁形性鼻咽炎(晚期)。
  •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
    依据皮肤或黏膜标本直接暗视野显微镜下找螺旋体阳性和血清学检测有无相应抗体的存在。
  • +其他辅助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 +诊断
    诊断:
    对生活在流行区的有慢性皮肤及骨损害的患者应疑为地方性梅毒可能。诊断本病依据皮肤或黏膜标本直接暗视野显微镜下找螺旋体阳性和血清学检测有无相应抗体的存在。由于苍白密螺旋体三种亚种在形态、抗原结构,甚至 DNA 同源性方面基本相同,无法将它们各个区别。因此,必须结合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资料加以诊断。
  •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晚期患者需与梅毒、雅司、品他病相鉴别。
  • +治疗
    治疗:
    单剂量苄星青霉素120万U,肌内注射,每周1次,共3次。治疗本病及其接触者是有效的。
  • +预后
    不经治疗二期地方性梅毒可在6~9个月自愈。三期损害为皮肤、鼻咽和骨的胶性溃疡。心血管和神经系统很少累及,亦不会胎传。
请给以上评星
你认为这篇文章的内容:
查看排行
转发到 0
版权所有:网上健康教育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5 粤ICP备2021027967号-2 网站地图/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