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青少年蜡样质脂褐质沉积病
  • + 全部展开 -全部收缩

  • -概述
  • -预防
  • +流行病学
  • +病因
    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仅婴儿型和婴儿晚期型已知其代谢缺陷是由于软脂酰蛋白硫脂酶(Palmitoyl protein thioesterase)活性缺乏所致。少年型的突变基因定位于16p12.1,也可能与脂肪酸氧化缺陷有关,目前已知的五种临床表型(至少分属10种基因型)大都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仅有成年型按显性规律遗传。
  •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病理特征为大脑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广泛脂质沉积,受累脑组织的神经元内有蜡样脂质和脂褐素贮积,贮积物自发荧光,呈阳性组织化学反应。分布于大脑皮质、小脑半球、基底节、丘脑和脑干诸核,大脑白质轻度髓鞘脱失,视网膜严重变性。皮肤汗腺活检,电镜下可见曲线形指纹状包涵体。
  •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本病发生于婴儿、儿童、少年及成年,为家族性疾病,临床特点是进行性智能退化,视力障碍、肌阵挛及肢体瘫痪等。根据起病可分为婴儿型、婴儿晚期型、少年型和成年型。
    1.少年型 可分为五期:①视力障碍及视网膜改变;②约2年后出现癫痫大发作和肌阵挛,患者易激惹、情绪不易控制和暴发性语言;③渐进性智力障碍,如记忆力下降、精神活动减少、注意力不集中,出现运动缓慢、僵硬和震颤,类似帕金森病,上述症状伴小脑性共济失调或意向性震颤则类似肝豆状核变性;④严重痴呆,四肢无力,自主活动受限,被干扰或强迫运动时患者可尖叫;⑤最后患者卧床,呈蜷屈位,失眠,无言语,常于发病后10~15年死亡。
    2. Kufs型(成人型)蜡样脂褐质贮积病表现①15~25岁起病,进展缓慢;②无视力及视网膜改变;③可有人格改变、抽搐及不同程度肌阵挛;④随疾病进展出现小脑性共济失调、痉挛性瘫痪、肌强直、手足徐动及痴呆等。
  • +并发症
  •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中可查到空泡型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脑脊液正常。
  • +其他辅助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
    皮肤汗腺活检可见紫色素沉积。脑电图可见规律性高波幅三相波,有诊断意义。视网膜描记波形消失。CT及MRI检查可见双侧脑室轻度扩大。活体组织检查发现曲线形指纹状包涵体可确定诊断。
  • +诊断
    诊断:
    本病诊断根据患者频繁的肌阵挛发作,视网膜变性,智力障碍,异常脑电图以及皮肤活检证实曲线形指纹状包涵体存在。
  • +鉴别诊断
  • +治疗
    治疗:
    目前无特效治疗,抗癫痫药仅可暂时控制发作。
  • +预后
请给以上评星
你认为这篇文章的内容:
查看排行
转发到 0
版权所有:网上健康教育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5 粤ICP备2021027967号-2 网站地图/关于我们/进入健康教育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