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
1.保守治疗 ①安静及睡硬板床休息是最主要方法,轻症患者卧床休息一周左右多可好转;②牵引疗法可缓解症状,但严重脱出症例无效,须严格选择适应证;③推拿、按摩等手法治疗(manipulation)有效,有时可加重病情,应慎重;④温热疗法等物理治疗可缓解症状;⑤药物治疗:尚无特效药物,非甾体抗炎剂及肌松剂有利于缓解疼痛,类固醇激素硬脊膜外腔注射可消除神经根周围炎症,消除症状。Weiner等(1997)报告,局麻药与皮质类固醇椎间孔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30例,观察1~10年(平均3.4年),25例注射后症状立即消失,3例因复发手术,2例失去追踪。
2.介入手术
(1) 髓核化学溶解术:因适应证选择和手术技巧未得到广泛应用。Poynton等(1998)用木瓜酶(chymopapain)髓核溶解术,10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注射一个间盘,观察10~15.3年(平均12.2年),追踪观察87例,疗效优良58例(67%),好转4例(4.5%),但有轻残;25例(28.5%)失败,其中21例在3周至12个月内(平均5.2个月)手术。
(2) 经皮激光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激光器因小型化、安全和高效特点,使椎间盘介入治疗达到新水平。Choy(1998)总结用该法治疗518例(752个间盘)患者12年观察结果,成功率75%~89%,并发症小于1%。只需局部麻醉,可在门诊施术,缩短康复时间,可重复进行,必要时可行开放手术。
(3) 椎间盘镜手术:1997年第一代后方入路椎间盘镜(MED Ⅰ)问世,椎间盘镜可完成各种类型间盘手术;1999年第二代改进型椎间盘镜METRX(MED Ⅱ)用于临床,如开放直视手术一样可彻底切除突出椎间盘组织。
3. 手术疗法 经历漫长的历史演变(Brunori et al.1998),自1933年Mixter和Barr用椎板切除术和经硬膜囊切除突出间盘开始,术式不断进行改良。Love(1937)介绍硬膜外椎板内入路,Caspar和Yasargil(1977)应用显微外科手术。
手术适应证是伴下腰痛的腰椎退变,包括退行性间盘病、椎管狭窄、脊椎滑脱、退行性侧弯、椎间小关节综合征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等。严格选择适应证、娴熟的手术技巧和良好的术后处理,包括与患者思想交流,增强康复信心等,都是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
手术方法:①后路间盘切除术最常用,常采用椎间开窗法、半椎板切除法和全椎板切除法等,开窗法损伤最小,临床最常用;②后方切除加固定或加椎体间植骨固定,适于腰椎不稳者;③前方手术:由前方切除突出椎间盘,并行前方椎体间植骨融合术,适于少数特殊病例;④极外侧入路:适用于极外侧型;⑤老年人手术需慎重,稳定的心理状态是手术成功的因素,吸烟、久坐及肥胖对康复可产生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