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首页
资讯厅
展览厅
演播厅
测评室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Fahr病
+ 全部展开
-全部收缩
-
概述
疾病概述:
Fahr病(Fahr’s disease)又称为“特发性两侧对称性基底核钙化”,以基底核及齿状核对称性钙盐沉积为特征,但没有内分泌及钙磷代谢方面的异常,属于罕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病。
-
预防
+
流行病学
+
病因
+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大部分病因不明或为遗传性。部分基底核和小脑的明显钙化继发于甲状旁腺功能减低。
病理 主要的病理过程是糖蛋白和黏多糖与矿物离子混合,广泛沉积在病变区终末小动脉和小静脉周围。钙化造成相应部位神经元的丧失和神经胶质细胞增生和脱髓鞘改变,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过度产生炎性物质,晚期病变脑实质几乎被钙化和神经胶质细胞替代。
+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多于30~60岁起病,无明显性别差异。进展缓慢,家族性患者发病可呈现遗传早现现象,婴幼儿、儿童或青春期起病少见。
1.神经症状 常出现运动障碍,包括动作笨拙、构音障碍和肌肉痉挛等。还可表现为癫痫、晕厥、脑卒中等。
2.精神症状 可有轻度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情绪障碍、性格和行为学改变、痴呆等。
3.无症状,仅在头颅CT检查时发现。
+
并发症
+
实验室检查
+
其他辅助检查
+
诊断
诊断:
诊断标准如下:①CT扫描示两侧基底核对称性钙化灶,或可伴有额顶叶、小脑齿状核、丘脑等部位的钙化;②进行性神经功能缺损,包括常见的运动障碍和(或)神经精神症状;③血钙、磷生化检查正常,无线粒体疾病、代谢疾病和其他系统性疾病的症状和体征;无感染、中毒或外伤史;④有家族史患者,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
+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本病需除外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结节性硬化及宫内或围生期感染引起的颅内钙化等相鉴别。
+
治疗
治疗:
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控制精神症状和癫痫发作等。
+
预后
请给以上评星
你认为这篇文章的内容:
查看排行
转发到
0
版权所有:网上健康教育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5
粤ICP备2021027967号-2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