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过敏性鼻炎
  • + 全部展开 -全部收缩

  • -概述
    疾病概述:
    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是体外环境中的过敏原作用于特应性个体后出现IgE介导的鼻腔黏膜的过敏性炎症,临床主要表现为突然和反复发作性鼻痒、打喷嚏、流涕和鼻塞等。过敏性鼻炎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在世界各地均很常见,其全球发病率达10%~25%,并且患病人数仍在逐渐增加。
  • -预防
  • +流行病学
  • +病因
  •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遗传和环境因素被认为是过敏性鼻炎的病因学因素。过敏性鼻炎患者多具有特应性体质,即对外界抗原较易产生特异性IgE,这种体质有一定的遗传性和家族性,故本病患者常同时或先后患湿疹、支气管哮喘等疾病;患者家族中也较易发生这类过敏性疾病。
    过敏性鼻炎大多是由IgE介导的Ⅰ型超敏反应,常表现家族易感性。多种细胞因子、炎症介质等参与了过敏性鼻炎的发病过程。引起本病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有尘螨、屋尘、真菌、动物皮屑、各种树木和草类的风媒花粉等,这些过敏原的颗粒大都较大(5~25μm),能在鼻部被阻挡下来而在鼻腔内发生IgE介导的过敏反应。传统上过敏性鼻炎分为季节性与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其中花粉和真菌孢子等室外过敏原是引起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主要原因,而尘螨、宠物皮毛、真菌、蟑螂等室内过敏原易导致常年性过敏性鼻炎。
    鼻黏膜明显肿胀,黏液分泌极度旺盛;显微镜下可见杯状细胞数量增加,上皮与基底膜明显水肿并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有的患者在眼结膜、咽后壁等处也有类似的病理变化。这些病理改变在缓解期有所减轻。
  •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一) 症状和体征 主要表现为流涕、鼻塞、鼻痒、喷嚏等;喷嚏是最具有特征性的症状,多于刚睡醒时发作,常为阵发性,通过鼻泪反射可伴随有流泪症状。鼻涕典型呈稀薄的清水样分泌物,发作后期黏稠度可以增加。出现浓稠分泌物,可能继发细菌感染。鼻塞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多呈间隙性,在晚上比较明显,常随体位而改变,由于鼻黏膜的肿胀,患者常有味觉和嗅觉减退现象,如果长期严重鼻塞可以阻碍鼻旁窦和咽鼓管,随着鼻旁窦和中耳内空气逐渐吸收,负压增加,出现头痛和听力下降,久而久之会导致慢性鼻窦炎和反复不愈的中耳炎。鼻痒使得患者反复揉捏鼻部,在儿童尤为明显,同时可伴有眼结膜、上腭部甚至外耳道部的奇痒。有时由于咽喉部不适或鼻分泌物流入咽喉部,常伴有干咳或清喉动作。上述这些症状通常早、晚重,日间及运动后好转。一些患者可有全身症状如乏力、纳滞、不适等症状。
    患者常伴有鼻黏膜的高敏状态,刺激性气味、污浊空气,甚至气温变化都能引起症状的反复。在发作期患者常呈一种张口呼吸的面容(儿童尤其明显),由于经常因鼻痒而搓揉可见鼻梁部皮肤的横纹,鼻翼部分肥大。在儿童由于鼻甲肥大压迫蝶腭静脉丛,引起眼部和眼角静脉淤血,在眼眶下形成青蓝色影印(过敏性眼影)。伴过敏性眼结膜炎者尚可见结膜的轻度充血与水肿。
    鼻腔检查可见鼻黏膜苍白水肿,分泌物甚多,大都呈水样,咽后壁由于淋巴滤泡增生而呈鹅卵石样改变。
    (二) 临床分类 根据临床症状是否随季节而变化,可以分为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和常年性过敏性鼻炎;过敏原在环境中的浓度随季节变动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根据病程可分为间歇性和持续性:间歇性是指症状发生的天数小于每周4天或病程小于4周;持续性是指症状发生的天数大于每周4天或病程大于4周。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即症状和它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进一步分为轻度和中-重度。轻度患儿睡眠正常,日常活动、体育和娱乐正常,工作和学习正常,无令人烦恼的症状。中-重度有以下一项或多项表现:不能正常睡眠,日常活动、体育和娱乐受影响,不能正常工作和学习,有令人烦恼的症状。
    根据症状可分为喷嚏及流涕型和鼻塞型(表1)。
    表1 过敏性鼻炎的临床分类
    症状喷嚏及流涕型鼻塞型
    喷嚏特别是阵发性很少或无
    鼻痒
    结膜炎经常有较少
  • +并发症
  • +实验室检查
  • +其他辅助检查
  • +诊断
    诊断:
    尽管各种实验室检查不断完善,但全面而详尽的病史对过敏性鼻炎的诊断非常有价值。要着重询问患者的症状(持续时间、暴露情况、反应强度、反应类型)、诱发因素、季节变化、环境因素、过敏反应、治疗情况,等等。
    本病的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对疑似病例进行过敏原方面的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过敏原检查主要包括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血清特异性IgE测定和鼻黏膜激发试验;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特异性IgE测定临床应用广泛,但对这些测试结果可疑患者需要进行鼻黏膜激发试验。
    使用前鼻镜对鼻部进行彻底的检查对诊断也很重要,包括检查鼻甲、黏膜色泽以及鼻腔黏液的数量及质量。鼻内镜检查可发现鼻部及鼻塞的病理改变,而仅用常规鼻窥器及鼻咽部检查时则易漏诊。
  •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由于过敏性鼻炎的一些临床表现并非特异,在其他疾病中也极为常见,因此必须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
    (一)鼻中隔歪曲或鼻甲肥大 患者常终年鼻塞,鼻镜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二)药物性鼻炎(rhinitis medicarmentosa) 药物性鼻炎是由于鼻塞时应用鼻减充血剂用量太大或太久,因其扩血管的反跳作用,使得鼻塞症状更加严重,停用这些药物后鼻塞症状可以减轻。其他一些药物如抗高血压(普萘洛尔、可乐定)、α受体阻断药(特拉唑嗪、哌唑嗪)、α甲基多巴、利血平、胍那苄、肼屈嗪和口服避孕药有明显鼻塞和分泌物增多的副作用,停用这些药物后症状可以完全消失。
    (三) 症状性耳塞 除常见的感冒外,较易忽视的尚有妇女经前期的鼻塞症,怀孕期的鼻塞症以及甲状腺功能低下时的鼻塞等。
    (四)血管运动性鼻炎(vasomoto rhinitis) 血管运动性鼻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发作性”鼻炎,患者鼻部症状常因气温改变、进食辛辣或吸入刺激性气味而突然发生,易与本病混淆,其鉴别要点为缺少喷嚏、鼻痒、咽痛等症状,抗组胺及脱敏治疗无效。
    (五) 慢性鼻炎 又称嗜酸性粒细胞性非过敏性慢性鼻炎(eosinophilic perennial nonallergic rhinitis),其鼻分泌物也有多量嗜酸性粒细胞,常终年有症状,但过敏原往往无法找到,因此病因不明。此类鼻炎患者常伴发鼻息肉,有的还伴有感染型哮喘(构成“阿司匹林过敏-哮喘-鼻炎鼻息肉三联征”),其与过敏性鼻炎不同的是鼻充血及鼻甲肿胀明显,分泌物呈黏液样,抗组胺药疗效差,色甘酸钠及脱敏治疗无效。
  • +治疗
    治疗:
    本病的治疗包括:①避免吸入过敏原;②药物治疗;③免疫疗法。
    (一)避免吸入过敏原 尽量避免暴露于过敏原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如果患者仅对一种过敏原过敏,那么完全避免这一过敏原可以使疾病痊愈。尽管一些过敏原不可能完全避免,但尽可能减少接触已致敏的过敏原是治疗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例如对花粉过敏者在发病季节宜避免去园林或野外,有条件的家庭在发病季节卧室内使用空气滤清器并紧闭窗门等;屋尘螨过敏者扫地时应戴口罩,应清除室内地毯、绒线织品及毛绒玩具等物品,床上用品应用50℃以上的热水清洗。
    (二) 药物治疗
    1.抗组胺药物 抗组胺药主要是H1受体拮抗剂,它能与组胺竞争效应细胞上的组胺H1受体,使组胺不能同H1受体结合,从而抑制其引发过敏反应的作用。可有效减少喷嚏、鼻发痒和流涕,但对于鼻塞症状效果不佳。第一代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异丙嗪、去氯羟嗪(克敏嗪)、赛庚啶、苯噻啶等,它们有一定的镇静和抗胆碱能作用,易出现黏膜干燥、嗜睡等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新一代的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cetirizine)、氯雷他定(loratadine)、氮䓬斯汀(azelastine)、左卡巴斯汀(levocabastine)、咪唑斯汀(mizolastine)等有更强的效用,且无抑制中枢神经的副作用。但有一些药物,如特非那定和阿司咪唑在高浓度情况下,可以通过阻断钾离子通道引起心脏QT间期延长,易造成尖端扭转型心动过速和室颤,目前已较少应用。
    2.减充血药物 鼻内充血是过敏性鼻炎最严重的症状之一,减充血剂具有拟交感活性,经鼻使用减充血剂可使鼻黏膜血管收缩,减少组织的肿胀,有效缓解鼻充血致鼻塞,改善鼻腔通气,常和抗组胺药合用。如0.5%呋喃西林麻黄碱、0.1%赛洛唑啉、0.1%羟甲唑啉等,最常用的为1%麻黄碱,每个鼻孔2~4滴/次,每日1~4次。由于这类药物会引起反跳性鼻充血和药物性鼻炎,因此在过敏性鼻炎的长期治疗中不推荐使用。本类药物只能用3~5天,不能长期使用。
    3.其他药物
    (1)色甘酸钠(disodium cromoglycate):能阻止鼻黏膜表面的肥大细胞脱颗粒而达到防治效果,2%滴鼻剂,每个鼻孔3~4滴/次,每6小时1次。酮替芬(ketotifen)具有抗组胺H1受体作用和抗变态反应效果,口服每日2次,每次1mg。此类药物常在用药2~3周后才有明显疗效,因此若在发作期前开始服用和(或)至少使用1个月以上,效果更好。
    (2)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钠(montelukast sodium)和扎鲁司特(zafirlukast),能特异性抑制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1)受体,阻断白三烯引起的鼻部炎症;鼻腔局部用糖皮质激素不能抑制白三烯的释放,因而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与糖皮质激素有协同作用,可减少激素用量。
    (3)糖皮质激素:口服泼尼松每日10~20mg足可控制大多数症状,由于其不良反应,仅适用于少数重症患者。局部应用的糖皮质激素有二丙酸倍氯米松(beclomethasonide),布地奈德(budesonide),氟替卡松(fluticasone propionate)及糠酸莫米松(mometasone)等。对大多数病人有良效而无全身性激素副作用。在局部应用激素之前,如患者鼻塞严重,宜先用1%麻黄碱滴鼻收缩血管,以使药物能达鼻腔深部。
    (4)抗IgE抗体:奥马珠单抗(omalizumab)是人工合成的单克隆抗IgE抗体,可直接作用于IgE及其高亲和力的Fc受体结合位点,减少血清游离IgE水平,同时使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IgE受体表达降低,有效地阻止血清游离IgE与肥大细胞及其他效应细胞的结合,从而阻止IgE介导的炎症反应。
    不同药物对鼻炎症状的效果见表2。
    表2 不同药物对鼻炎症状的效果
  • 药物喷嚏流涕鼻塞鼻痒眼症状
    抗组胺药     
    口服++++++++++
    鼻内+++++++0
    眼内0000+++
    鼻内+++++++++++++
    鼻内++++0
    眼内0000++
    鼻内00++++00
    抗胆碱能药0++000
    抗白三烯药0+++0++
    (三) 特异性免疫疗法(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早期进行SIT治疗对儿童过敏性鼻炎尤为重要,可通过免疫调节机制改变过敏性疾病自然进程。患者在治疗期间和停止治疗后,不但过敏性鼻炎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还可能阻止过敏性鼻炎向哮喘发展,减少新过敏原的出现,这是药物治疗无法获得的疗效。
    SIT的途径包括皮下、舌下、口服、鼻用和吸入等,其中常用的治疗途径是皮下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和舌下免疫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SLIT较SCIT更安全,WHO推荐SLIT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屋尘螨和粉尘螨是导致我国过敏性鼻炎最主要的吸入性过敏原,也是唯一在国内完成临床注册的国际标准化过敏原制剂。
    目前国内SIT治疗开展得尚不广泛,针对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的免疫治疗临床推广和研究工作方兴未艾。
  • +预后
  • 请给以上评星
    你认为这篇文章的内容:
    查看排行
    转发到 0
    版权所有:网上健康教育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5 粤ICP备2021027967号-2 网站地图/关于我们/进入健康教育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