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D-二聚体
  • +全部展开 -全部收缩
  • -分类名称
    一级分类:临床血液检查;二级分类:出血和凝血检查
  • -英文名称
    D-dimer
  • -别名
  • -概述
    概述:
    血浆D-二聚体(D-Dimer,DD)是纤溶酶降解交联纤维蛋白后生成的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体内活动性血栓形成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
  • +原理
    原理:
    D-二聚体复合物可用乳胶凝集试验的免疫化学法测定或酶免疫测定,后者是利用针对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交联区域的单克隆抗体来测定的。
  • +试剂
    试剂:
    枸橼酸血浆(专为D-二聚体测定用) 1ml
    尿液 1ml
    血清(只用于FDP测定的老方法) 1ml
    (用血清需要去纤维蛋白)
  • +操作方法
    操作方法:
    半定量:乳胶凝集试验(LAT);定量分析:胶乳颗粒浊度免疫分析(LPTIA)和ELISA。
  • +正常值
    正常值:
    定性或半定量试验:阴性;定量分析:<0.5mg/L。
  • +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1.排除、诊断和监测血栓病
    (1)排除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性疾病,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DD检测对VTE患者具有高敏感度(82%~100%)、低特异(40%~43%)和高阴性预测值(>95%)的特点。当临床怀疑VTE时,若血浆DD(ELISA)<0.5mg/L(临界值),则出现急性或活动性血栓形成的可能性较小。若患者已有明显的血栓形成症状与体征时,DD仍<0.5mg/L,应考虑有无纤溶活性低下的可能。当静脉血栓机化后,血浆DD可不增高。
    (2)DIC诊断与治疗监测:患者血浆DD可显著升高,而且增高的幅度较大,常>2~3mg/L。
    (3)其他伴随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情况:妊娠、感染、炎症、恶性肿瘤、外科手术、外伤、大面积烧伤、外周血管病、缺血性脑梗死、缺血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甚至急性心肌梗死)等血浆DD可增高,但增高的幅度一般较小。
    2.原发性与继发性纤溶亢进(hype rfibrinolysis)的鉴别诊断 原发性纤溶亢进时,由于无血栓形成,纤溶酶降解纤维蛋白原,仅有血浆FDP增高,DD一般不增高。继发性纤溶亢进(例如DIC)时,有微血栓形成,纤溶酶降解纤维蛋白(原),血浆FDP和DD均显著升高。
  • +附注
    附注:
    ①一些生理因素的变化和药物可使DD检测结果出现假阳性,如老龄、妊娠、溶栓药等。②不同测定方法测定血浆DD含量有差别,应建立本实验室方法特异的参考区间和临界值水平。血浆DD临界值水平并非参考区间的上限,WHO推荐0.5mg/L为DD的临界值(ELISA法),但不同检测方法有差异。③DD检测易受类风湿因子(RF)、胆红素、肝素、血脂和血红蛋白等因素影响,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④血浆FDP和DD检测有替代早期的3P试验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的趋势。
请给以上评星
你认为这篇文章的内容:
查看排行
转发到 0
版权所有:网上健康教育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5 粤ICP备2021027967号-2 网站地图/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