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凝血时间
  • +全部展开 -全部收缩
  • -分类名称
    一级分类:临床血液检查;二级分类:出血和凝血检查
  • -英文名称
    clotting time
  • -别名
  • -概述
    概述:
    凝血时间(clotting time,CT)是指血液离开血管,在体外发生凝固的时间。它与出血时间不同,主要是测定内源性凝血途径中各种凝血因子是否缺乏,功能是否正常,或者是否有抗凝物质增多。根据标本来源,凝血时间测定有:毛细血管采血法和静脉采血法。
  • +原理
    原理:
    血液离体后与异物表面接触,一系列凝血因子被激活,最后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血液产生凝固。凝血时间(CT)是测定从血液离体至完全凝固所需的时间。其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内源凝血系统中各种凝血因子的联合活力,也与实验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如玻片清洁度、温度等因素有关,故它是一种简单而不太敏感的凝血过筛试验。
  • +试剂
    试剂:
    采血针,清洁玻片,秒表。
  • +操作方法
    操作方法:
    (1)按毛细血管采血法耳垂采血或指尖采血2大滴,分别置于洁净之玻片两端(直径约5mm),并立即开动秒表。
    (2)每隔0.5min用针尖挑动血滴1次,观察有无凝固的细丝,发现有细丝挑起,立即记录时间,另一滴作为最后挑起纤维丝的对照。
  • +正常值
    正常值:
    玻片法:2~4min。
  • +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内源性凝血系统中一个或数个凝血因子的缺乏皆可引起凝血时间的延长,如血浆凝血因子缺乏而致凝血活酶生成不佳,尤其是严重的Ⅷ、Ⅸ、Ⅺ、Ⅻ因子缺乏,严重的Ⅴ、Ⅹ因子缺乏,高度的凝血酶原或纤维蛋白原严重减少等。
    其次,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应用叶素、双香豆素治疗时,抗AHG和纤溶活力增强时凝血时间都会延长。
    凝血时间缩短见于血液呈高凝状态,特别是DIC早期、高血糖和高脂血症、组织液混入过多等。
  • +附注
    附注:
    (1)本法在操作过程中,因有组织液渗入,所以不能反映Ⅷ、Ⅸ、Ⅺ、Ⅻ因子的缺乏。
    (2)温度越低,凝血时间越慢、温度愈高,凝血时间愈快。
    (3)血滴不宜过小,以免蒸发干涸。
    (4)挑动太勤,易破坏凝固的纤维蛋白丝状结构,从而造成不凝假象。
    (5)勿用力挤压取血或用玻片刮取血液,以免影响结果。
请给以上评星
你认为这篇文章的内容:
查看排行
转发到 0
版权所有:网上健康教育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5 粤ICP备2021027967号-2 网站地图/关于我们/进入健康教育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