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首页
资讯厅
展览厅
演播厅
测评室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红细胞寿命
+全部展开
-全部收缩
-
分类名称
一级分类:临床血液检查;二级分类:红细胞
-
英文名称
red blood cell survival
-
别名
-
概述
概述:
成熟红细胞释放入血后,平均寿命约120天。
+
原理
原理:
应用放射性核素在体内或体外标记红细胞,并观察这些标记的红细胞中的放射性消失的速率,从而获得红细胞每天死亡的百分数或称红细胞更新的百分数,红细胞100%更新所需的时间为红细胞寿命期。
+
试剂
试剂:
同
51
Cr标记红细胞法测定。
+
操作方法
操作方法:
放射核素示踪红细胞。
+
正常值
正常值:
应用
51
铬标记红细胞(
51
Cr-RBC)在循环血液中减少50%,即T
50
半衰期作为临床指标,正常人为25~40天,<20天为缩短,<17天为明显缩短。
+
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溶血性贫血患者红细胞寿命明显缩短,如镰状红细胞性贫血缩短至5~15天,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缩短至10天左右。
通过分析红细胞寿命缩短的原因,可确认是由于红细胞自身缺陷而致红细胞寿命缩短,还是由于患者体内某些外源因素而致细胞寿命缩短,而患者本身红细胞是正常的。目前常用的示踪剂为
51
铬-RBC(
51
Cr-RBC)酸钠及
32
氟-磷酸二异丙酯(
32
P-DFP),方法优点是灵敏度高、可估计溶血的程度。应注意放射性核素过量不仅对人体有害,也可致红细胞酶缺陷而使红细胞寿命缩短。
+
附注
附注:
计数量增加可相对减少误差。
红细胞计数于下午5时至晨7时及餐后有所减少,可达10%,卧床休息较正常活动时可减少达5.7%,故在评价两次验血结果时应适当考虑时间、饮食和卧床休息等因素。
红细胞计数极易发生误差。静脉采血,止血带结扎过久可引起假性增多,吸管不洁、不准、均会使计数或增或减;吸取稀释液,现多用手动加液器,在使用前应校准容量;计数板要力求购置准确者;计数时要数足够的数量。如充分注意,手工法所得结果仍有很好的准确性,可用以校正自动计数仪。
请给以上评星
你认为这篇文章的内容:
查看排行
转发到
0
版权所有:网上健康教育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5
粤ICP备2021027967号-2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