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首页
资讯厅
展览厅
演播厅
测评室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尿酸碱度
+全部展开
-全部收缩
-
分类名称
一级分类:体液和排泄物检查;二级分类:尿液检查
-
英文名称
urine acidity
-
别名
尿pH
-
概述
概述:
新鲜尿液多呈弱酸性反应,尿液酸碱度改变可受疾病用药及饮食的影响。但尿液放置稍久后,因细菌分解尿素也可使酸性尿呈碱性反应。尿的酸碱度测定亦可作为控制用药的一个指标。
+
原理
原理:
尿液酸碱度可通过测定尿液酸度总量或者尿液中所有能解离的氢离子浓度表示。指示剂法:溴麝香草酚蓝的pH变色范围6.0~7.6为黄色,碱性呈蓝色,中性呈绿色。
+
试剂
试剂:
溴麝香草酚蓝指示剂:称取溴麝香草酚蓝0.1g,加0.01mol/L NaOH 16ml研磨溶解,加蒸馏水到250ml。也可取溴麝香草酚0.1g溶于95%乙醇50ml内,滴加40g/L NaOH直至溶液呈绿色为止,置棕色瓶中备用。
+
操作方法
操作方法:
取新鲜尿液0.5~1ml于小试管内,加入指示剂二滴,观察颜色变化。黄色为酸性尿,蓝色为碱性尿,绿色为中性尿。
+
正常值
正常值:
新鲜尿pH为6.0~6.5,亦可呈中性或弱碱性。
+
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生理情况下膳食结构不同,尿酸碱度可有较大变化,肉食为主者尿液偏酸,素食者尿液则偏碱。病理性酸性尿见于酸中毒、高热、脱水、痛风及服用氯化铵、维生素C等酸性药物者。病理性碱性尿见于碱中毒、尿潴留、可分解尿素产氨的细菌所致泌尿系统感染、使用噻嗪类或保钾利尿药及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I型肾小管性酸中毒及尿收集后放置过久等。
+
附注
附注:
(1)在尿液检查前,禁用对检测结果有影响的食物和药物,如过多食用肉类和蛋白质类食品;氯化铵等酸性药物,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
(2)尿液酸碱度测定亦可作为控制用药的一个指标。例如,酸性尿内易形成尿酸、胱氨酸等结石,而碱性尿可限制这些晶体的积聚。相反,碳酸钙、磷酸铵镁等结石,在碱性尿内容易产生,尿液酸化后可减少积聚。
请给以上评星
你认为这篇文章的内容:
查看排行
转发到
0
版权所有:网上健康教育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5
粤ICP备2021027967号-2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