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首页
资讯厅
展览厅
演播厅
测评室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粪中细胞
+全部展开
-全部收缩
-
分类名称
一级分类:体液和排泄物检查;二级分类:粪便检查
-
英文名称
-
别名
-
概述
概述:
显微镜检查是粪便常规检查必不可少的内容。最常用的是直接湿片法镜检,以观察粪便中有无细胞、虫卵、原虫、各种消化后的食物残渣等。显微化学反应或染色方法镜检主要用于识别脂肪、淀粉颗粒等。
+
原理
原理:
普通显微镜光路原理:入射的平行光线经反光镜1反射至聚光镜2,会集在被观察的标本O处,使标本得到足够亮度的照明。由物体O所透射的照明光线经物镜3进入使光轴倾斜45°的棱镜4、场镜5,光线就会集在成象平面B上。由此被照明的标本O在B面成一实象O
1
,该象经过接目镜6,进入人的眼睛,人的视觉便得到一个放大而清晰的虚物象O
2
(离开眼睛250mm)。
+
试剂
试剂:
粪便、生理盐水、玻璃片。
+
操作方法
操作方法:
取生理盐水一滴放在洁净的玻片上,然后用竹签挑取大便可疑部分均匀地涂成薄片,厚度以能透过纸上的字迹为度,加盖玻片用低倍镜观察全片,然后再换用高倍镜观察。
+
正常值
正常值:
上皮细胞或白细胞:0~偶见/HP。
+
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1)大量红细胞:便血(下消化道出血)、细菌性痢疾(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等。
(2)大量白细胞、少量红细胞和上皮细胞:细菌性痢疾。
(3)白细胞:中性多形核白细胞(志贺氏菌属感染、沙门菌属感染、侵袭性大肠杆菌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单核白细胞(伤寒)、嗜酸性白细胞:阿米巴痢疾、肠易激综合征(过敏性结肠炎)、钩虫病等。
(4)大量上皮细胞:慢性肠炎、假膜性肠炎。
(5)吞噬细胞: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
(6)肿瘤细胞:乙状结肠癌、直肠癌。
(7)酵母细胞:无临床意义。
+
附注
附注:
(1)标本需新鲜、应及时送检。如不能立即送检时,应将标本置于保存液或运送培养基中保存送检。
(2)容器要清洁、干燥、不吸水。
请给以上评星
你认为这篇文章的内容:
查看排行
转发到
0
版权所有:网上健康教育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5
粤ICP备2021027967号-2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