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首页
资讯厅
展览厅
演播厅
测评室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粪便菌群失调
+全部展开
-全部收缩
-
分类名称
一级分类:体液和排泄物检查;二级分类:粪便检查
-
英文名称
-
别名
-
概述
概述:
通常情况下微生物、宿主和外界环境三者保持着一种生态平衡关系。如三者出现生态失调,称为菌群失调。
+
原理
原理:
目前关于革兰氏染色法原理有3种主要解释,即:等电点、化学和通透性原理。
+
试剂
试剂:
第一染色液:结晶紫0.25g,蒸馏水100.0ml。
第二染色液:碱性品红0.30g,碘化钾0.50g、碘片0.2g,95%酒精加至100ml。将染料加入酒精溶液内后置水浴中溶解。
+
操作方法
操作方法:
取洁净玻片一张滴加第一染液少许,再取约与染液等量的待检材料均匀涂片,待干(不必水洗)。然后滴加第二染液覆盖玻片染色1min左右。水洗,待干镜检。
+
正常值
正常值:
粪便中细菌极多,占干重的1/3,多属正常菌群。
健康婴幼儿粪便中主要有双歧杆菌、拟杆菌、肠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等。
成人粪便中以大肠埃希菌、厌氧菌和肠球菌为主要菌群,约占80%;产气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多为过路菌,不超过10%。
芽胞菌(如梭状菌属)和酵母菌,总量不超过10%。
粪便中菌量和菌谱平时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并与宿主间保持着生态平衡。
粪便中球菌(革兰阳性菌)和杆菌(革兰阴性菌)的比例大致为1∶10。
+
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1)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及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粪便中球/杆菌比值变大。
(2)革兰阴性杆菌严重减少,甚至消失,而葡萄球菌或真菌等明显增多,常提示有肠道菌群紊乱或二重感染。此种菌群失调症称伪膜性肠炎,涂片常为革兰阳性葡萄球菌梭状芽胞杆菌(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难辨芽胞梭菌等),次为假丝酵母菌。
(3)在一定条件下,有些正常菌群的细菌也能致病,称为条件致病菌,如受凉或过度疲劳,抵抗力低下等。
+
附注
附注:
(1)新配制的染液应先用已知的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进行对照试验,以检查染色液的质量是否适用。
(2)结晶紫与草酸铵溶液混合后不能保存太久,如有沉淀出现应重新配制使用。
请给以上评星
你认为这篇文章的内容:
查看排行
转发到
0
版权所有:网上健康教育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5
粤ICP备2021027967号-2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