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首页
资讯厅
展览厅
演播厅
测评室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血吸虫皮内试验
+全部展开
-全部收缩
-
分类名称
一级分类:血清学检查;二级分类:补体结合试验
-
英文名称
-
别名
-
概述
概述:
在血吸虫病的免疫学诊断中,除试用过几乎所有的各种免疫学检验方法。此外,还有以血吸虫尾蚴和虫卵作为抗原的尾蚴膜试验和环卵沉淀试验。现介绍敏感性、特异性较高且便用广泛的皮内试验方法。
+
原理
原理:
为Ⅰ型变态反应试验。当经皮内注入血吸虫抗原时,抗原与相应IgE抗体结合,引起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织胺使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出现丘疹和红晕等反应。
+
试剂
试剂:
国内供应的血吸虫皮试抗原有两种。一种为1∶8000成虫干粉冷热浸抗原,男一种为1∶3000新鲜成虫匀浆抗原。
+
操作方法
操作方法:
按无菌操作用结核菌素注射器,26号皮试针头于受试者前臂屈侧面注入血吸虫抗原0.03ml亦可用一直径0.5cm的印章在前臂做一印记,注入抗原布满整个圆面积、注射量相当于0.03ml。15min后观察结果,测量丘疹的最大直径,凡等于或大于0.8cm即为阳性反应。
+
正常值
正常值:
阴性。
+
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1)本试验具有较高敏感性。粪检阳性者皮试阳性率约95%左右,健康人的假阳性反应约2%~3%。与肺吸虫的交叉反应为7%~15%,儿童有时出现假阴性反应。
(2)本试验一般作为一种普查过筛方法,阳性者再做进一步的检查。
(3)对低年龄组人群进行皮内试验可检查有无新感染,和用以考核防治效果。
(4)临床上对无血吸虫病史的疑似血吸虫病人,可先用皮内试验作为辅助诊断,如皮内试验阳性再考虑进一步确诊。
(5)病人治愈后,在较长时间内皮内试验始终保持阳性反应,因此该法不能用于考核疗效。
+
附注
附注:
(1)未接种地区阳性以5mm为下界,卡介苗接种地区阳性以10mm为下界。
(2)血吸虫抗原溶液的浓度不能太大,必须稀释成适当浓度进行皮肤试验,以免引起全身反应或加重局部反应。对疑有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缺陷患者可用1∶2000浓度试剂测试。若作为诊断有无血吸虫感染时宜用较稀浓度如1∶10000或者1∶100000,但确有活动性病变者不宜作此试验。
(3)判断皮试结果以硬结为主,只有红肿而无硬结可能是注射部位较深所致,必要时应重复试验。
请给以上评星
你认为这篇文章的内容:
查看排行
转发到
0
版权所有:网上健康教育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5
粤ICP备2021027967号-2
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