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方法:
1.常规肝脏超声检查法,凸阵或线阵探头,2.5~5MHz。
2.检测肝脏大小形态,寻找肝内异常病灶,特别肝右叶顶部近横膈部位。
3.肝实质内显示边缘不清的低回声区,胆管周围显示不规则的斑点状强回声,短期内2~3天随访一次,至回声性质明确。
4.检查内容
(1)肝脏肿大程度,形态正常、局部隆起,或全肝增大形态失常。
(2)常见肝实质异常回声有下列几种:
①脓肿前期(早期):局限性不均匀低回声,边界不清。
②胆道感染的肝脓肿:沿着胆道分布多发性粗大的点状或团状强回声,颇似多发性胆道结石的回声,极易误为胆道疾病。
③脓肿形成期:发病10天~1个月左右,脓腔呈无回声液性暗区,多为圆形、椭圆形,脓腔壁回声较强,厚度为2~5mm,后壁及脓肿深部肝组织回声增强。
④肝脏多发粟粒样小脓肿:呈弥漫性或散在多发点状或斑片状回声,多无明确无回声区,应在短时间内多次超声随访。多个小脓肿液化、融合形成不规则的低回声或无回声区后,经超声定位穿刺可抽出黏稠脓液。
⑤脓肿恢复期:穿刺排脓后,无回声区变小,散在的中小点状或斑片回声,残腔内少量液体;最后残腔消失,遗留增强的中小光点或纤维条索。
(3)彩色多普勒检查脓肿病灶,其周围肝血管显示彩色血流信号,脓液内则无此征象。
(4)急性肝脓肿病灶回声较模糊,呈中小光点,分界不清楚。脓肿形成时,腔壁回声增强与周围肝组织易分辨。巨大肝脓肿,肝内血管可受压移位,周围脏器右肾、胆囊等可随肝脏肿大而移位。
(5)慢性肝脓肿的脓腔壁回声强,厚可达3~8mm,内膜面高低不等,可能有少许彩色血流;脓腔内回声与内容物有关,稀薄脓汁呈无回声,含有坏死组织时,液性暗区内有杂乱斑点、絮状条索与团块、黏稠脓液者近似低回声。
(6)肝脓肿伴右胸积液,右后叶或巨大肝脓肿可伴有右胸腔渗出性积液,小量积液在右肋膈角,大量积液右胸腔见液性无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