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厅>百病防治

男子心脏骤停一小时,经专家团队抢救顺利康复

  来源:通讯员:刘文琴 米叶丝 医学指导: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重症医学科 何志捷 教授

心脏骤停一小时是什么概念?患者邓先生就经历了这样的“生死一小时”,他在就诊期间突然丧失意识,口吐白沫,心跳呼吸停止一小时……经过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积极抢救及重症医学科联合多学科会诊,终于将他从“鬼门关”处拉了回来。目前,邓先生恢复良好,已康复出院。

生死一小时,经抢救恢复自主心律

中年男子邓先生因右侧胸部皮肤发痒和少许胸闷,于去年11月9日凌晨来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就诊,期间突发意识丧失昏过去。幸亏发生在急诊科,在紧张有序的医疗急救中,气管插管、面罩吸氧、心肺复苏等措施轮番上场,抢救迅速展开。医护人员依次对患者进行持续心肺复苏,电除颤达12次,终于在长达62分钟的“战斗”中取得胜利,患者恢复自主心律,为挽救患者的生命赢得了第一时间。

患者虽然恢复自主心律,但危险还未过去。由于心跳停止及缺血、缺氧时间过长,会造成器官功能损伤严重,邓先生出现了昏迷、抽搐、肾衰竭、肝衰竭等复苏后综合征。为更好地抢救患者,医务部门当机立断,立即组织转运患者至院本部重症医学科继续抢救。

及时诊疗,把握黄金“战斗”时间

彼时,进入重症医学科的邓先生心跳血压极低,持续抽搐,脑功能极不稳定……同时,他的肾功能衰竭、无尿,血肌酐水平急剧升高,最高达791umol/L;肝功能严重受损,转氨酶升高达10多倍,生命危在旦夕。

在经过充分讨论后,专家们一致决定在第一时间启用了脑复苏策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何志捷教授指出,一般来讲,心跳停止时间大于5分钟,就会导致大脑严重的不可逆损伤,出现昏迷不醒甚至死亡,所以立即予以脑保护策略,如积极维持有效血压保证脑灌注、低温治疗减少神经系统损伤、有效镇静控制抽搐及保护神经系统、应用最有效的营养神经药物等,而这些措施的尽早实施都是患者将来康复与否的“关键”。

同时,重症医学科凭借多年抢救急危重症病人的丰富经验,为邓先生开通多条中心静脉输液通道,大剂量输注药物、补液等生命支持,努力维持血压、心律等生命体征;配以呼吸机并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改善肺部感染情况,加强抗感染、护肝、营养支持等治疗。

在以上积极的综合救治措施基础上,重症医学科同时邀请神经科、心内科、肾内科等专家进行多学科会诊,对邓先生实施联合救治。经过专家们群策群力,共同商讨相关的治疗细节,这个危重疑难病例的生命体征终于回归正常。

之后,邓先生转入心内科,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发现:右冠近段弥漫性斑块狭窄80%-90%,中段完全闭塞,明确为急性心肌梗死。医护人员立即为其植入支架,再通血管。

目前,邓先生已经恢复良好,经康复医学科锻炼后,已康复出院,从“鬼门关”处抢回了生命。

专家提醒:心脏骤停为危急重症,须争分夺秒抢救

何志捷教授介绍,心脏骤停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有效泵血功能消失,引起全身严重缺氧、缺血,若不及时抢救可引起死亡。

一般认为,心脏停搏5~10秒可出现眩晕或晕厥,超过20秒可出现昏迷;若心搏停止超过5分钟常可造成大脑严重损伤或死亡,即使复跳也往往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此次邓先生心脏骤停长达一个小时,能在实施心肺复苏后,全身几乎没有遗留任何后遗症,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参加抢救的医生们深感欣慰。强强联手、环环相扣地完成抢救任务,这是对患者最好的答复。

同时,何志捷教授提醒,心脏骤停是临床上最危重的急症,一旦发生必须争分夺秒积极抢救。患者如有胸闷、胸痛等不适,尤其中老年患者,请及时就医,避免最困难的情况发生。


请给以上评星
你认为这篇文章的内容:
查看排行
转发到 0
版权所有:网上健康教育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5 粤ICP备2021027967号-2 网站地图/关于我们/进入健康教育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