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厅>百病防治

尿酸值超过多少才会得痛风?

  来源:《广州卫生健康》

医学指导: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普内科副主任 徐文明 副主任医师   通讯员:何旭鹏

高尿酸,被称为“第四高”。根据2018年我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数据显示,我国成人居民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达 14.0%,男性为 24.5%,女性为 3.6%。而青年男性(18~29 岁)患病率达 32.3%,呈显著年轻化趋势。老百姓之所以关注高尿酸,是因为高尿酸的结局可能就是痛风发作,那么尿酸高一定会引发痛风吗?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普内科副主任徐文明副主任医师给出了详细的分析。

引发痛风发作的诱因

痛风,这一曾经被认为是“富贵病”的代表,如今已不再是贵族的专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风似乎成为了越来越多人面临的健康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引发了痛风发作呢?

徐文明指出,痛风并非一种疾病,而是代谢综合征中常见的一种组分。当尿酸在血液中积累到一定程度,形成结晶并沉积在关节或软组织中,就会引发痛风。尿酸是由嘌呤代谢产生的物质。因此,含嘌呤高的食物是引发痛风的重要因素。

嘌呤高的食物有很多,比如动物内脏、海鲜、红肉等。此外,一些浓汤也含有较高的嘌呤,因为它们在烹饪过程中会将食材中的嘌呤物质溶解到汤中。

除了食物,饮酒也是引发痛风的重要因素。酒本身含有高嘌呤,它可以促进尿酸的合成同时抑制肾脏对尿酸的代谢,从而导致尿酸在血液中积累。尤其是啤酒更容易引发痛风。

此外,不规律的生活习惯也是引发痛风的原因之一。长时间缺乏运动、过度疲劳、精神压力过大等都可能导致身体代谢异常,从而引发痛风。最后,包括受凉、剧烈运动、感染、药物的不当使用,不规范的治疗等原因也可能导致痛风发作。

高尿酸一定会引起痛风吗?

徐文明指出,正常嘌呤饮食下,非同日2次空腹血尿酸水平大于420μmol/L即可诊断高尿酸血症。大约5%~12%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最终发展为痛风。

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出现尿酸盐晶体沉积,导致痛风性关节炎、尿酸盐性肾病和肾结石称为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突发足第一跖趾、踝、足背、膝等单关节红、肿、热、痛,应考虑痛风可能,长期反复发作可逐渐累及上肢关节,可伴有痛风石形成。

痛风性关节炎:中青年男性多见,常首发于第一跖趾关节,或踝、足背、膝等关节。起病急骤,24小时内发展至高峰。初次发病常累及单个关节,多数在2周内可完全自然缓解,反复发作则受累关节逐渐增多,症状持续时间延长,发作间歇期缩短。

痛风石:未经治疗的患者常在首发症状10年后出现痛风石,常出现于第一跖趾、耳廓、前臂伸面、指关节、肘关节等部位。痛风石可小如芝麻,也可大如鸡蛋,挤压后可破溃或形成瘘管,有白色豆腐渣样排出物。

徐文明补充,虽然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基础,但并非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均会出现痛风,无关节炎症状的单纯高尿酸血症并不能诊断痛风。此外,痛风发作期间血尿酸有可能正常,不能以此排除痛风的诊断。

治疗痛风常见的方法有哪些?

痛风的非药物治疗。痛风非药物治疗的总体原则是生活方式的管理,首先是饮食控制、减少饮酒、多运动、肥胖者减轻体重等;饮食方面需限制高嘌呤的动物性食品摄入,如动物内脏、贝壳和沙丁鱼等,减少中等量嘌呤食品的摄入。除了酒类,含有高果糖浆的饮料亦会导致血尿酸升高,应限制饮用。饮食控制不能代替降尿酸药物治疗,在达到降尿酸治疗的指征时,还是要在医生指导下应用药物治疗。

其次是控制痛风相关伴发病及危险因素,如控制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肥胖和吸烟等危险因素。

痛风急性期治疗。原则是快速控制关节炎症和疼痛。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最好在发作 24小时内开始应用控制急性炎症的药物。一线治疗药物有秋水仙碱和非甾体抗炎药,当存在治疗禁忌或治疗效果不佳时,亦可考虑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抗炎治疗。

若单药治疗效果不佳,可选择上述药物联合治疗。对上述药物不耐受或有禁忌时,国外也有使用白细胞介素IL-1 受体拮抗剂作为二线痛风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痛风急性发作预防治疗。降尿酸治疗期间易导致反复出现急性发作症状,可给予预防治疗。在初始降尿酸治疗的3~6个月,口服小剂量秋水仙碱 0.5 mg,1~2次/d。当秋水仙碱无效或存在用药禁忌时,考虑低剂量非甾体抗炎药作为预防性治疗。

上述两药使用存在禁忌或疗效不佳时,亦可应用小剂量泼尼松(5~10 mg/d)预防发作。目前有研究认为,采用小剂量起始、缓慢滴定的药物降尿酸方案,能明显减少痛风发作,可代替药物预防治疗。


请给以上评星
你认为这篇文章的内容:
查看排行
转发到 0
版权所有:网上健康教育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5 粤ICP备2021027967号-2 网站地图/关于我们/进入健康教育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