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指导: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肝病科主任 陈逢生 主任医师、 曾利娴 副主任医师 作者:曾利娴、魏涵博、朱钦文
常听人说“周一到周五吃苦,周六日大补特补!”但专家提醒:滋补也要适可而止,盲目进补会导致严重的身体损伤。近日,家住汕头的赵女士在“进补”后突然恶心呕吐,变成了“小黄人”。幸亏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肝病科专家使用“人工肝”技术,才成功救治了她。
不查不知道 指标超过正常范围50倍
20多天前,家住汕头的赵女士突然感到身体乏力,肚子胀,还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小便发黄,脸色也越来越黄,整个人精神萎靡。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赵女士的谷丙转氨酶已升至2150 U/L(正常参考范围4.0到40.0),超过正常范围的50倍;总胆红素水平431μmol/L (正常参考范围0.0到26.0),超过正常范围的16倍。经药物治疗后没有明显好转,胆红素水平持续升高,为进一步治疗,赵女士前往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肝病科就医。
自行进补 导致急性肝功能衰竭
经过进一步检查,专家排除了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免疫性肝炎等原因,详细询问病史后,肝病科陈逢生主任团队发现赵女士病情与她进补有很大关系。原来赵女士听说羚羊角有大补身体的作用,1个月前自行购买1公斤羚羊角连续煲汤喝,结果不知不觉出现身体异常。
陈逢生详细了解赵女士的情况后,组织科内多名医生讨论治疗方案,考虑赵女士为药物性急性肝功能衰竭,需采取护肝退黄疸、输注血浆、补充白蛋白针等综合治疗,同时为患者实施人工肝治疗,尽快控制病情。
“肝脏作为人体的‘加工厂’器官,具有合成、解毒、代谢、分泌、生物转化以及免疫防御等功能。当肝脏受到病毒、酒精、药物、免疫等因素干扰,引起严重损害时,肝细胞会大量坏死,导致上述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功能低下、黄疸、肝性脑病和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症候群,死亡率极高,称之为肝衰竭。”陈逢生介绍。
两次人工肝治疗,解围!
第一次人工肝治疗后,赵女士的转氨酶、胆红素水平都明显下降,总胆红素降至178.9μmol/L。乏力、腹胀的症状较前明显改善,胃口也慢慢恢复。经过第二次人工肝治疗后,赵女士的病情进一步好转,肝功能提示总胆红素水平降至75.1μmol/L。
人工肝,全名人工肝血液净化技术,是一种利用血液净化技术暂时替代肝脏功能,清除肝脏内的黄疸和毒素,补充需要肝脏自身合成的凝血因子和蛋白质,使肝细胞得以恢复再生,并最终挽救患者生命的医疗新技术。
“人工肝又叫肝透析,和肾透析类似,都是利用血液净化技术代替脏器行使各项功能。不同的是人工肝不需要长期坚持做。人工肝只是暂时替代肝脏的功能,目的还是减轻肝脏的负担,使肝细胞再生,最终肝脏自身可以自行工作,就不需要人工肝治疗了。”陈逢生解释道。
目前,经过中西医结合护肝综合治疗后,赵女士顺利康复出院。
人工肝在国内的应用
国内应用的人工肝技术是一整套包含血浆置换、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血浆灌流、分子吸附循环系统、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等方法联合应用治疗重型肝炎的技术和治疗方法。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单用或联合应用以上技术,能显著降低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的病死率。
当然,也有一部分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肝脏细胞坏死得太严重,没有干细胞再生能力,这时只能尽早进行肝移植了。这时,人工肝技术也能延缓和有效控制病情,为等待供体赢得时间。
人工肝的应用有特定的适应症:①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衰竭前、中期患者;晚期肝衰竭患者也可进行治疗,但并发症增多,治疗风险大,患者获益可能减少,应权衡利弊,同时积极寻求肝移植机会;②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前等待肝源、肝移植后出现排异反应、移植肝无功能期的患者;③严重胆汁淤积性肝病,各种原因引起的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患者;
④其他:如合并严重肝损伤的脓毒症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急性中毒以及重症肌无力患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