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季节,尤其是心梗、中风这两种疾病,发病急骤、病情凶险,若不能及时识别和救治,很有可能危及生命。心梗和中风发作前有先兆症状吗?如何在关键时刻急救?高危人群如何做好防护?一起来看看!
为什么冬季容易诱发心梗和中风?
心梗,全称为心肌梗死,是由于为心脏供血的血管(冠状动脉)突然被堵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最终心肌细胞因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坏死。中风,是脑卒中的俗称,是由于脑部血管阻塞或脑部血管突然破裂而导致脑组织损伤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又称为脑梗死)和出血性脑卒中两种。
气温骤降,是心脑血管的“隐形杀手”。在寒冷的环境中,一方面,人体的交感神经系统会变得异常兴奋,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另一方面,血液的黏稠度增加,血流速度减缓,提高了动脉硬化斑块破裂以及血栓形成的风险,这些变化极易导致血管被堵塞,进而引发心梗和中风。此外,冬季人们的户外活动量减少,同时又进补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容易引起血脂升高,加重动脉粥样硬化,也会诱发心梗和中风发生。
除了气温变化以外,剧烈运动、过度疲劳、暴饮暴食、大量饮酒、情绪波动、便秘者用力排便等也是心梗的诱发因素。
心梗和中风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第一类是高龄、有家族遗传史的群体,如老年人、父母有早发冠心病史者、脑卒中家族史者,以及既往出现过心梗、脑卒中的群体。
第二类是有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慢性病的人群以及肥胖人群。
第三类是有不良生活习惯的群体,如长期吸烟、大量饮酒、熬夜、缺乏运动、不合理膳食、精神紧张等。
心梗发作有什么症状?
心梗的到来并非毫无预警。早期识别这些信号,及时就医,就有可能避免致命的后果。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数日可能会有乏力、胸部不适、心悸、气促、烦躁、心前区疼痛及心绞痛加剧等表现。但也有部分患者,心梗前可以没有任何胸闷、胸痛的症状,而是表现为上腹疼痛、胃灼热、恶心、呕吐等消化道不适症状。
心梗发作时,典型症状为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烈的压榨性疼痛,持续时间常超过10-20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且这种疼痛可向左上臂、下颌、颈部、背部或肩部放射。部分患者常伴有恶心、呕吐、大汗淋漓、呼吸困难、恐惧、有濒死感的症状,甚至发生晕厥、休克等。心梗的先兆症状多种多样,表现形式因人而异,尤其是女性、老年人、糖尿病或既往脑血管病的患者,症状可能并不典型,容易漏诊或延误治疗。因此,不要忽视身体发出的这些信号,特别是在既往有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情况下,出现上述症状,及时就医尤为重要。
突发心梗,如何急救?
急性心梗发作时,心肌细胞会因为缺血、缺氧而坏死,时间越长,心肌坏死的范围就越广,患者死亡的风险也越高,因此,记住2个“120”:一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要迅速拨打120;二是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的黄金时间为120分钟。
如果家人在院外突发心梗,家属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说清患者的症状和地址,不要贸然自行前往医院。在等待救援过程中,有条件者给患者测量血压、心率,判断呼吸和意识。如果患者是清醒的,家属应立即让患者平卧,迅速松开其衣领并保持呼吸道通畅,安抚其焦虑和紧张的情绪,减少心脏负担和心肌耗氧量。有条件者给予患者吸氧。若血压正常,胸痛症状明显的患者可遵医嘱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一片,或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服用阿司匹林以及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如果患者出现意识丧失且呼吸停止,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等抢救措施。如上述情况发生在公共场所,且附近有AED(心脏自动体外除颤仪),可根据情况尽快行AED电除颤。
硝酸甘油和阿司匹林是常见的心梗急救药物。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有助于缓解心绞痛,扩张血管。阿司匹林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的进一步扩大。但是,家属在给患者服用这两种药物时一定要确保安全,排除患者自身对药物过敏的情况,最好在专业的急救医生指导下用药。
心梗的黄金救治时间窗是发病后的120分钟,在这期间内接受有效的治疗,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溶栓治疗,开通堵塞的血管,恢复心肌的血液供应,可以显著降低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和并发症。
如何快速识别中风?
“BEFAST”口诀
B指平衡Balance
平衡或协调能力丧失,突然出现行走困难
E指眼睛Eyes
突发的视力变化,视物困难,或者一过性黑蒙
F指面部Face
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
A指手臂Arms
手臂突然出现无力感或麻木感,通常出现在身体一侧
S指言语Speech
说话含混、不能理解别人的语言
T指时间Time
上述症状提示可能出现中风,请勿等待症状自行消失,立即拨打120获得医疗救助
“中风120”口诀
1看1张脸 不对称口角歪斜
2查2只胳膊 平行举起单侧无力
0聆(零)听讲话言语不清表达困难
有上述任何突发症状快打120
发生中风,怎么急救?
无论是缺血性卒中还是出血性卒中,时间就是生命,研究显示,早1分钟到达卒中中心,就会挽救190万大脑神经细胞。所以,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正确的急救对于减少卒中致残、致死的发生至关重要。在发病后应立即拨打120,要听从120的专业建议去往最近的具有卒中急救能力的医院救治。在等待120救护的这段时间,一是要保持患者处于最舒服的状态,不要拖拽病人,避免出血性卒中病人进一步出血;二是不要大声叫喊会导致患者紧张,进而使其血压升高;三是不要随意吃任何食物和药物,以防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导致救治机会的减少。
家属在等待过程中,要注意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若呼吸和心跳已经停止,要马上做心肺复苏。若患者意识清楚,可让患者仰卧,头部略向后,以开通气道,不需垫枕头,盖上棉毯以保暖。若患者失去意识,应维持昏睡体位,以保持气道通畅。如果患者出现呕吐,应将其脸朝向一侧,让其吐出,家属可用干净的手帕缠在手指上伸进患者口内清除呕吐物,以防堵塞气道。装有假牙者要将其取出,不可给患者进食或饮水。如果患者出现抽搐,迅速清除患者周围的危险物品。
在有限的时间内开展静脉溶栓治疗和血管内介入治疗(取栓治疗)是目前脑卒中最有效的救治措施。缺血性卒中患者急救应牢记三个时间窗:3-4.5小时的静脉溶栓时间窗,个别人时间窗可以放宽到6小时,24小时以内的动脉取栓时间窗。
如何预防心梗和中风?
心梗和脑卒中都是严重威胁居民健康的慢性疾病且都具有致残率和致死率高的特点。近年来,心梗和脑卒中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和年轻化的趋势。除了不可控的高龄和遗传因素以外,预防心梗和脑卒中,最重要的是要养成适量运动、合理膳食、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坚持定期进行疾病危险因素的筛查,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适度锻炼
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避免超重或肥胖。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兴趣,选择相应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于老年人及患有慢性病的人群应根据身体状况或专业医生建议制定适合自身状况的身体活动计划,避免久坐不动。冬季气温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避开清晨时段进行户外运动,运动前要注意热身,循序渐进,避免运动损伤。
合理膳食
天气寒冷,摄入高热量、高胆固醇的食物会进一步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注重饮食多样化,增加全谷物、杂粮、杂豆和薯类的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适量吃鱼类、蛋类、豆制品和奶类,提倡“少盐、少油、少糖”的清淡饮食方式,足量饮水,少吃加工肉类和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动物油脂等),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增加心梗和脑卒中的风险。应尽早戒烟,限制酒精的摄入量,成年人一天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15克。规律作息,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对维护心脑血管健康大有裨益。
积极治疗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患者要做好自我健康管理,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如出现明显波动,应及时就医。通过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等方式来维持病情稳定,严格遵医嘱服用药物,切忌自行停药减药。心脏病患者要控制心脏病相关危险因素。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血压、血糖、血脂、心电图、颈动脉超声等项目。体检异常者要尽早进行干预。
心态平和
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学会应对生活中的压力,通过运动、冥想等方式来放松身心。
防寒保暖
关注气候变化,及时增添衣物,尤其要注意头部、手和脚的保暖,最好戴上帽子防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从寒冷室外进入室内后不要急着脱掉衣帽,以减少室内外温差大对血压的影响。冬季洗澡,水温不宜过高,清洗时从四肢开始,再洗身体,最后才洗头,时间宜尽量控制在10-15分钟左右,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切忌饱食、空腹情况下洗澡。
(内容综合自:健康中国、科普中国、中国疾控中心、中山一院等公众号及相关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