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厅>百病防治

明星“钙化”上热搜!医生:九成无需恐慌

  来源:《广州卫生健康》

作者: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泌尿外科 李天 主任医师

近日,演员杨幂在采访中提及自己胳膊出现“钙化”现象,引发热议。随着体检的逐渐普及,“钙化”一词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面对“钙化”,有人焦虑不安,担忧自己得了大病;有人则不以为然,认为无关痛痒。

什么是钙化?

钙化,是指生物体内某些组织中出现钙质沉积的现象,即钙离子以磷酸盐或碳酸盐的形式在组织内沉积。它是一种体征而非疾病,是通过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手段发现的现象。

钙化可以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大类:

生理性钙化:这人体正常生理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如儿童骨骼的发育便是生理性钙化的典型体现。这种钙化有助于维持骨骼的正常形态和功能。

病理性钙化:多与疾病、代谢紊乱、组织损伤、药物副作用或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它往往出现在骨骼以外的组织,如血管壁、肝脏、肺部等关键器官。这些异常钙化灶的形成,往往预示着特定的疾病状态,如动脉硬化、肝硬化、肺结节等。

常见钙化的误区有哪些?

误区一:发现钙化就等于得了大病

钙化并不意味着得了大病,需要结合钙化的部位、形态和患者的临床表现来综合评估。临床统计显示,约90%的钙化属于良性范畴,如结核愈合后的钙化点、血管老化斑块等。仅特定形态的钙化(如甲状腺砂砾样钙化、乳腺簇状钙化)才需警惕恶变的可能。

误区二:补钙多会导致钙化

许多人误认为钙化是由于补钙过度所引发的,事实并非如此,它们并无直接关联。钙化是人体组织对损伤或炎症的一种自我修复机制,与补钙量无关。相反,合理补钙可以预防骨质疏松。同时过量的磷摄入会扰乱钙磷代谢,加速血管钙化,因此,需要减少高磷食物(如加工食品、碳酸饮料)的摄入。

误区三:所有钙化都需要治疗

大多数钙化灶并不需要特殊医疗干预,特别是那些源于感染或炎症愈合后形成的钙化。仅在钙化与某种潜在疾病存在关联,或影响器官功能时,才需要针对性治疗。

误区四:钙化迟早会癌变

这种说法是过度恐慌的源头。研究表明,除高危类型外,绝大多数钙化灶终生稳定,癌变率低于5%。对于钙化灶的处理,动态随访优于盲目手术。例如,对于肺微小结节钙化,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CT检查即可有效监测其变化。

误区五:年轻人不会钙化

钙化的发生率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现上升趋势,但它并非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同样有可能遭遇钙化,尤其当涉及到外伤、感染或代谢异常等因素时。此外,长期熬夜、高盐高糖饮食、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加速血管钙化。

哪些钙化类型需要重点关注?

甲状腺钙化:甲状腺钙化灶的颗粒越小,恶性的概率相对越高。微小钙化(直径小于2毫米)尤其是砂砾样微钙化,往往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典型标志。

乳腺钙化:虽然80%多为良性,但细小、颗粒状、成簇的微钙化点可能是早期乳腺癌的重要特征之一。

血管钙化: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冠状动脉、主动脉及颅内动脉钙化均需高度关注。

肾脏钙化:可能与肾结核、肾结石、肾肿瘤、肾囊肿等疾病相关,钙化数量、大小、分布变化伴随腰痛、尿频、血尿等症状时,应通过超声或CT检查,结合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来综合判断。

前列腺钙化:多与前列腺增生或感染相关,通常无需特殊处理。但合并慢性前列腺炎及出现相关症状,如疼痛、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症状时,需警惕并及时就医。通过超声或直肠指检,结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2项等检查和临床症状,必要时进行MRI引导靶向穿刺以排除前列腺癌。

如何预防钙化?

健康饮食:避免高盐、高脂、高糖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维持钙磷代谢平衡。

戒烟限酒: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增加血管钙化风险。因此,戒烟限酒对于预防钙化至关重要。

适量运动:增强体质,提升机体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

定期体检:对于慢性疾病或家族病史的人群,应定期体检,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请给以上评星
你认为这篇文章的内容:
查看排行
转发到 0
版权所有:网上健康教育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5 粤ICP备2021027967号-2 网站地图/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