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由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主办的“减痛缓疾喜乐保护”骨关节炎患者规范化管理公益项目在北京正式启动。
骨关节炎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关节软骨纤维化、皲裂、溃疡、脱失而导致的关节疾病。主要病理改变是关节软骨的退行性病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它可以发生在人体任何关节,但以膝关节最为常见。其发病与年龄、肥胖、炎症、创伤和遗传等因素有关,是一种慢性关节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研究显示,目前全世界骨关节病患者已超过4亿。在亚洲地区,每6个人中就有1人在一生的某个阶段患上骨关节炎疾病。骨关节炎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且女性多于男性。
资料显示,我国的骨关节炎患者超过人口总数的10%,多达1亿以上,且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骨关节炎疾病早期由于受累关节疼痛、僵硬,患者活动能力受到影响,生活质量随之下降。随着病情持续发展,可能会导致关节功能丧失而致残,患者会失去工作能力,生活将无法自理,所以,骨关节炎病素有“致残杀手”之称!
在我国,骨科往往是一个被忽视的领域,没有引起社会和公众的充分重视,普遍存在认知度低,就医率低等现象,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让我们看看下面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就可以了解骨科疾病在我国的发病趋势:1990-2010年20年间膝关节炎发病率增长为45%,致残率位居全球第二位,占21.3%;据推算,到2020年中国骨科慢病产生的治疗费用将增至850亿;到2050年将达18000亿元。
骨关节炎患者规范化管理公益项目在全国不同地区、不同城市选择了20家在当地学术地位较高的三级甲等医院为项目基地,以项目医院骨科为平台,项目内容包括开展“预诊机器人”患者筛查、患者健康教育大课堂、免费发放骨关节患者健康教育手册等。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平台,通过全社会的参与、权威专家的支持,为广大公众和骨关节病患者提供专业的康复指导和健康教育服务,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骨关节炎病,以达到有效延缓疾病进展,使患者保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同时也减轻了家庭与社会负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