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厅>热点关注

专家话你知:哮喘是可以控制的

2014-06-24  来源:越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哮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2013年,我国发布的“全国哮喘患病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有哮喘患者近2000万。大多数患者开始发病的年龄在5岁之前,小儿患者中3岁以前发病的比例占50%。如果不能得到积极防治,儿童哮喘中约1/31/2的人可迁延至成年。哮喘治疗不及时、不规范,可对身心健康造成重大妨害甚至致命;而规范化治疗可使接近80%的患者病情得到很好控制,工作生活几乎不受影响。

为了提醒公众对疾病的认识,提高对哮喘的防治水平,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5月第一个周二定为“世界防治哮喘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哮喘是可以控制的”。

哮喘应早防早治

在今年的“世界防治哮喘日”来临之际,越秀区卫生局、越秀区教育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举办了一期哮喘病防治知识培训班,来自全区基层医院的医生、托幼机构、中小学校医共250人参加了培训。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院士亲临培训班进行主题演讲。钟南山院士在演讲中呼吁:“在广大社区和基层医院,社区医生和老师对哮喘疾病的防治意识还需要提高,家长要重视孩子早期哮喘的防治,哮喘的早防早治是我国当前慢性呼吸道疾病防控的重点。”来自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的陈爱欢教授、李靖教授和孙宝清教授等知名专家也就哮喘病防治作了专题演讲。

据专家介绍,哮喘患者的常见症状是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少数患者还可能以胸痛为主要表现,这些症状经常在患者接触烟雾、香水、油漆、灰尘、宠物、花粉等刺激性气体或变应原之后发作,夜间和清晨症状也容易发生或加剧。很多患者在哮喘发作时自己可听到喘鸣音。症状通常是发作性的,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很多哮喘患者在确诊之前常常经历很长时间的误诊过程,被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咽炎等,由于错误的诊断导致治疗方案的错误,不仅延误治疗,给患者造成身体上的痛苦,也给患者带来精神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负担。很多患者会频繁使用抗生素,但由于抗生素对哮喘病本身没有治疗作用,反复使用反而容易造成耐药。仅在合并细菌感染时,抗生素才会有效用。

哮喘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如果出现严重急性发作,救治不及时时可能致命。控制不佳的病情对日常工作及日常生活都会发生影响,可导致误工、误学、活动受限,使生命质量下降。哮喘反复发作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肺心病、心功能衰竭、呼吸衰竭等并发症。

专家介绍,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遗传因素在很多患者身上都有体现,比如绝大多数患者的亲人(有血缘关系、近三代人)当中,都可以追溯到有哮喘或其他过敏性疾病病史。大多数哮喘患者属于过敏体质,本身可能伴有过敏性鼻炎或特应性皮炎,或者对常见的经空气传播的变应原(螨虫、花粉、宠物、霉菌等)、某些食物(坚果、牛奶、花生、海鲜类等)、药物过敏等。

专家提醒,哮喘患者应该积极进行治疗,争取完全控制症状,保护和维持尽可能正常的肺功能。治疗的关键是遵循合理的治疗方案和坚持长期治疗。

避免哮喘治疗的几个误区

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陈荣昌所长在培训中提到了当前哮喘治疗中的“三个误区”。他指出很多人不了解哮喘的临床表现,有时候长期的感冒也有可能是哮喘引发的,容易导致病情被拖延以致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误区一:哮喘不发作就不治疗

2013年发布的“全国哮喘患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结果分析,很多患者哮喘发作才紧急到医院治疗,感觉症状稳定了,就擅自减少用药甚至停止用药,结果往往造成病情的反复。调查结果还显示,近两成的受调查患者或其家属认为没有症状就应中断治疗,认为“是药三分毒”,能不用就不用。

专家观点:这是一个很普遍的误区,稳定期的维持治疗是哮喘患者疾病长期管理的重点内容,可以明显减少患者哮喘急性发作次数,不仅有利于保护肺功能,也会减少入院治疗费用及总体治疗费用,有助于改善患者及家庭的生活质量。

误区二:拒绝激素治疗

不少患者和家属听说需要长期吸入激素来治疗,担心激素的副作用,对身体造成伤害,尤其是女性和儿童患者,怕吸入激素会发胖或影响生长发育。所以,在哮喘症状缓解后,往往自行断药,有些患者转而去使用未经正规批准的偏方,潜在危害很大。

专家观点:吸入激素是目前公认的有效且安全的哮喘治疗方法。支气管哮喘的本质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这种炎症属于变态反应性炎症,不同于细菌感染性炎症,使用抗菌素治疗是无效的,只有规律应用激素才能抑制此类炎症。吸入疗法为局部用药、剂量小、直接作用于靶器官、起效快、全身不良反应少,无痛无创,适合包括儿童在内的哮喘人群的防治。现有的研究表明,儿童患者使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是安全的。吸入激素治疗,药物可直接吸入气管,直接作用于气道,吸收入血液循环的药物剂量极小,吸入激素治疗所需的激素剂量也比口服给药所需剂量小得多,大约只相当于口服剂量的1/101/20,所以长期吸入激素治疗一般不会造成全身性的副作用。

误区三:治疗期间不检查肺功能

患者常常根据自身的某些症状及用药次数,来判断哮喘的病情,这样的作法主观成分较多,每个人对某一个症状的轻重判断都可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需要能客观反映哮喘疾病程度的指标。

专家观点:肺功能对于哮喘的诊断与评估很有价值,其指标为医生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请给以上评星
你认为这篇文章的内容:
查看排行
转发到 0
版权所有:网上健康教育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5 粤ICP备2021027967号-2 网站地图/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