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厅>人群保健

四种训练让孩子摆脱这种“世界最奇怪的病”

  来源:通讯员:韩文青 医学指导: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心理科 刘英华 副主任医师

口吃俗称结巴,是一种在说话过程中出现气流阻断现象而说不出或说话不流畅的症状。口吃被医学界认为是世界上最奇怪、最复杂的疾病之一,它能对患者造成心理上巨大的痛苦。

口吃大多由于“心病”引起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心理科刘英华主任接诊了一个大学生小李,被口吃折磨了15年。他患有社交恐惧症,在与陌生人相处时会出现口吃、紧张、脸红的状况。

据小李回忆,读小学的时候一次回答老师提问,结结巴巴而且答错了,引起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还被老师罚站了2节课。从那以后,他上课时总是提心吊胆害怕被提问,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长大后,只要上台发言或者见到陌生人,就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结果越害怕越结巴,脑海中还不断浮现出被人耻笑的场景,甚至整晚做噩梦……

刘英华主任介绍,口吃极少是因为发音器官的器质性原因,而大都是“心病”。它是心理原因(如患者的一些童年经历或者童年创伤)引起的条件反射。由于当时的过度紧张、过度关注发音等而出现口吃,之后患者对于口吃的关注和紧张又形成恶性循环。多数患者在一些被称为权威的人物面前,如老师、领导或者异性面前发言困难尤为明显,但在医生面前或者自己和自己讲话时,又没有任何口吃的迹象。

“口吃给患者的人际交往带来直接的不便,容易使他们形成孤独、退缩、羞怯和自卑的不良人格特点,而这些又往往反过来加剧口吃。”刘英华主任说。口吃虽不像儿童糖尿病、肥胖症等疾病会直接损害孩子身体,但也会给孩子的学习和日常交往带来很多烦恼。如果引导不当,甚至会影响到他们以后的就业和婚恋。

心理矫正技术引导孩子正确表达

一旦发现孩子讲话不利落,家长们应该给予孩子们更多的耐心,可以尝试一下这些心理矫正技术,引导孩子正确表达,摆脱口吃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口吃标签不可轻易贴。孩子2~5岁整个学说话的阶段都会出现暂时性结巴,可以不去管它。千万不要轻率地给孩子贴口吃的标签。最佳策略是告诉孩子“别急,慢慢说”。着急地催促,势必“欲速则不达”,这样可能真会把孩子的暂时性结巴,引到习惯性结巴上去。

1.正确示范法:父母用一种和蔼温柔的表情和态度,从容不迫地说出一句话,让孩子跟着学一遍。开始如果讲不好,切忌急躁,应耐心引导。孩子稍有进步,马上赞扬鼓励:“对,就这样慢慢讲,你看,比昨天又进步了。”必要时可以采用贴红花的方式激励孩子的正性行为。

2.缓慢对话法:平时孩子跟您谈话时,让他慢慢讲,特别是开头第一句,甚至头一个字,更要慢而再慢。应极耐心地倾听,不要忙于插话,不要用插话代替孩子要说的话。孩子说完话时,过一两秒,您再做反应,用慢节奏回答孩子,并尽量用孩子刚才用过的词语。在您跟孩子这样有意识地对话时,最重要的是要尽量显示您对他的爱和接纳。  

3.唱歌朗读法:口吃的孩子唱歌或朗读课文时并不口吃。这是因为这种语言活动中的节奏感使然。可以有意识地和孩子一同唱歌、背课文、读儿歌,使其掌握语言的节奏,再进一步引导他以读课文的节奏来说话,一点点地过渡。 

4.节拍训练法:孩子说容易结巴的语句时,您可以打拍子,打一拍说一个字,一字一字慢说,也可以利用音乐节拍伴奏练习。



请给以上评星
你认为这篇文章的内容:
查看排行
转发到 0
版权所有:网上健康教育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5 粤ICP备2021027967号-2 网站地图/关于我们/进入健康教育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