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厅>人群保健

精神疾病复发的征兆和预防

  来源:北京大学第六人民医院

每年春季,精神专科医院的就诊数量和住院人数都有明显的增加。精神疾病治疗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病情复发。复发次数越多,症状缓解所花费时间就会延长;维持治疗的时间也就越长。反复发作,也会对大脑造成损害。因此要及时识别精神心理疾病复发的征兆,积极预防复发。

一、精神疾病复发之前有征兆吗?

精神疾病从病情稳定到复发之前,往往都有一个病情变化的过程,这段时间患者常常会出现精神行为的改变,这些变化称为复发先兆。复发之前每一个患者的症状各有不同。常见的表现如下:

1、睡眠改变:睡眠是精神疾病的晴雨表,在复发之前多数患者都有睡眠的改变。多数患者会出现入睡困难、早醒、多梦、睡眠不规律等表现,也有的患者会出现睡眠过多的表现。

2、情绪改变:情绪变得不稳定,表现为烦躁、易怒、紧张恐惧,或变得沮丧、悲观失望、焦虑不安、情绪亢奋或低落等表现。

3、行为改变:行为上会出现冲动、伤人、毁物等行为;会变得活动增多、无目的性,或活动减少、疏远他人、生活懒散等。

4、进食改变:出现食欲的减退或亢进、过量饮酒、不加控制地进食高热量的食物等行为表现。

5、精神症状:再次出现敏感多疑、自语自笑、不承认有病,拒绝服药等。“复写症状”也是复发的重要标志,即既往发病时曾经具有的精神症状再次出现。如,再次说能听见楼下老王骂自己。

二、如何预防精神疾病的复发?

1、坚持服药:

这个非常重要。造成病情复发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中断治疗。研究显示,没有维持服药的患者中,60-70%的患者将在1年内复发,约90%的患者在2年内复发。拒绝服药的原因,很多患者担心吃药会“变傻”。一些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以后,出现表情呆板、动作迟缓,给大家造成的印象是吃药使人变傻了。作为家属或患者要清楚,看起来“傻”的表现可能是药物的不良反应引起的,我们的智力并没有下降。通过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对症处理药物的不良反应后,这种“傻”是可以减轻和消失的。

2、定期复诊:在维持治疗的前提下,定期到医院复诊,在专业医护人员的帮助下,才能更好的预防和治疗精神疾病。定期就诊过程中建议固定一个医生看门诊,这样医生可以动态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定期复诊并不是我们简单理解的“定期开药”,治疗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向医护人员咨询,寻求帮助。

3、规律生活:保证睡眠时间,每天7-8小时;早晨按时起床,晚上按时就寝;饮食规律,食量适中,注意饮食结构合理搭配;适量运动,保障身体健康,体力充沛;学会做家务,既可以帮助家人减轻负担,又可以丰富生活。

4、家庭照料:家庭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地方,我们形容她是港湾,是加油站,对于精神疾病患者家庭更为重要。我国95%的分裂症患者与家人共同生活,家庭承担着长期照料患者的任务。家属是与患者接触最紧密、最频繁的人群。家庭因素对于患者病情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外研究表明,导致精神疾病复发的诸多因素当中,家庭因素占主导地位。家属对待患者的态度不好,家庭生活气氛不和谐等可导致病情复发。家属在照料患者的过程中,可以做到:监督服药、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帮助患者及时心理疏导,排忧解难;陪伴患者就医,和医生及时沟通,成为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桥梁;为患者提供和睦温馨的生活环境,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

5、应急预案:提前做好病情波动时应急预案。将就医所需要的所有物品放在一起,包括:就诊卡、医保卡、门诊病历本、既往医院检查的报告单等。用卡片记录各家医院的门诊、病房电话、医生的联系方式、社区紧急求助电话、片警的联系方式、各家精神专科医院的地址、药物中毒急救医院的地址等信息。

6、康复训练:大量研究显示,在给予患者合适的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系统的社会功能康复训练,能有效预防疾病复发,提高患者重新回归社会的可能性。统计数据表明:接受康复或功能训练的患者,复发率和再住院率都显著低于未接受康复训练组。康复或功能训练需要医院和家庭共同参与,改善患者的精神面貌、心理环境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减少病情的复发,尽可能的防止患者社会功能减退。常见的康复训练内容包括社交技能、生活自理技能、药品自我管理技能、运动技能、心理自我调节技能等。康复或功能训练不能急于求成,应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针对患者的主要表现症状,由简单的生活料理到社会功能训练,逐渐提高训练难度。通过康复训练,能够帮助患者变得自信阳光、积极向上、自律主动,恢复并提高生活质量,早日回归社会。

总之,精神疾病的复发是可预防、可控制的,只要我们掌握了科学的方法,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参与社会活动,维持病情稳定,恢复社会功能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理想。



请给以上评星
你认为这篇文章的内容:
查看排行
转发到 0
版权所有:网上健康教育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5 粤ICP备2021027967号-2 网站地图/关于我们/进入健康教育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