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厅>人群保健

慢性病人需注意:心脑血管疾病

  来源:网上健康教育馆

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也是威胁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带来了沉重的社会及经济负担。

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以及肥胖、吸烟、缺乏体力活动、不健康饮食习惯等是心脑血管疾病主要的且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不仅能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而且能够和药物治疗协同作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复发。做好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保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知晓个人血压。18岁及以上成人定期自我监测血压,关注血压变化,控制引起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超重或肥胖、高盐饮食、吸烟、长期饮酒、长期精神紧张、体力活动不足者等是高血压的高危人群。血压正常者至少每年测量1次血压,高危人群经常测量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健康指导。

自我血压管理。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患者要学会自我健康管理,认真遵医嘱服药,经常测量血压和复诊。

注重合理膳食。饮食以水果、蔬菜、低脂奶制品、富含食用纤维的全谷物、植物来源的蛋白质为主。控制膳食中盐的摄入,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戒酒限酒,减少摄入富含油脂和高糖的食物,限量食用烹调油。

适度运动控制体重。根据个人健康和体质,进行规律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健走、慢跑、游泳、太极拳等运动,减少久坐时间。运动要遵循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持之以恒的原则。

关注并定期进行血脂检测。40岁以下血脂正常人群,每2~5年检测1次血脂;40岁及以上人群至少每年检测1次血脂。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每6个月检测1次血脂。

防范脑卒中发生。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与血压升高、血脂异常关系密切。房颤是引发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病因。降低血压,控制血脂,保持健康体重,可降低脑卒中风险。建议房颤患者遵医嘱采用抗凝治疗。

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急促、凶险,严重威胁生命 ,学习掌握自救措施及紧急就医指导十分必要。

急性心肌梗死疼痛的部位(心前区、胸骨后、剑突下、左肩等)与心绞痛相同,但持续时间较长,程度重,并可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应让病人绝对卧床休息,松解领口,保持室内安静和空气流通。有条件者可立即吸氧,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同时立即呼叫急救中心,切忌乘公共汽车或扶病人步行去医院。

 

早期脑卒中发病的特点是突然一侧肢体无力或者麻木,突然说话不清或听不懂别人讲话,突然视物旋转、站立不能,一过性视力障碍、眼前发黑,视物模糊,出现难以忍受的头痛,症状逐渐加重或呈持续性,伴有恶心、呕吐。出现这种情况时,应将患者放平,仰卧位,不要枕枕头,头偏向一侧,注意给病人保暖。同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尽量快速到达医院。抓住4小时的黄金抢救时间窗,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可大幅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


推荐认知

请给以上评星
你认为这篇文章的内容:
查看排行
转发到 0
版权所有:网上健康教育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5 粤ICP备2021027967号-2 网站地图/关于我们/进入健康教育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