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指导: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 陈超刚 教授 通讯员:黄睿 刘文琴 林栩琪
近日,国家疾控局、教育部、卫健委和体育总局联合发布《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公共卫生综合防控技术导则》,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这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陈超刚教授提出8条居家可行性高的“小技巧”,号召广大家长做好孩子体重管理的健康管理师,成为孩子未来前行路上的健康引领者。
肥胖: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
肥胖是人体脂肪积聚过多达到危害健康程度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近40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快速上升,已成为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国家卫健委在2024年组织专家,根据营养科学理论、中医理论和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在专家组共同讨论、建立共识的基础上,对儿童青少年肥胖的日常食养提出6条原则和建议。包括:1.小份多样,保持合理膳食结构。2.辨证施食,因人因时因地制宜。3.健康饮食习惯,促进长期健康。4.积极身体活动,保持身心健康。5.多方合作,创造社会支持环境。6.定期监测,科学指导体重管理。
体重管理8条家庭实用小技巧
参照以上建议,陈超刚提出体重管理8条家庭实用小技巧:
严格控制家庭烹调用油。现今生活中,烹饪油脂高,再加上各类加工食品中的油脂,总的脂肪摄入过多,是形成肥胖的重要原因。建议家长在准备肥胖孩子日常餐食时,严格采取不加油或极少烹调油的煮、蒸、焖等方法。
食物品种尽量多。以一个三口之家为例,建议每餐3-5种以上菜肴,其中至少3种以上是蔬菜类,例如:冬瓜煮肉、蒸南瓜、胡萝卜冬菇焖鸡、白萝卜煮鱼、盐水菜心、沸水捞生菜等。
选择孩子喜欢的蔬菜。留意孩子喜欢吃的蔬菜类,烹煮时可以经常选择这些蔬菜。对挑食、偏食或口味比较重的孩子,家长在烹煮时可以增加姜蒜和新鲜小米椒、青椒等自然食物调味,有助提高口感。减少各类酱料的使用,避免摄入过多的油脂和糖。
务必吃好早餐。早餐同样应遵循多元化的原则,要品种丰富,至少准备2-3种谷类主食,防备孩子不喜欢吃其中一种时,至少还有1-2种候补可吃的。足量吃饱早餐,这样中餐和晚餐就不会狼吞虎咽进食高油脂食物了。早餐一旦没有吃饱,中午和晚餐就有可能多吃,甚至吃零食来补偿,以满足学习、生长发育和频繁活动等需要。高能量食物后移,到了晚上没有利用完的能量则转化成脂肪储备,日积月累就“变胖了”。
中餐和晚餐也要吃饱。孩子天性是要吃饱的,进食满足感是孩子的成就感体现之一,也是家庭爱的关怀。但中餐和晚餐的饱是相对的,是低能量的饱,是大量蔬菜和一半左右的粗粮主食以及极少油脂烹调的鱼类、豆腐等食物,食物营养质量高,油脂少,又能饱腹,不增加过度的能量负担。这就要求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要想方设法地准备好食材、做好烹调。
家长要以身作则。家长自己做到少油,不吃高油加工食品,避免饮料等。
固定给孩子健康零食。与其让孩子自己偷偷买零食,不如固定给孩子健康零食,这样的体重管理效果更好。在上午课间操,甚至晚餐后,都可以加上一个水果,及时给孩子吃低热量的口感好的水果,接下来的时间孩子就没有想吃其他零食的欲望了。同样,水也要随时准备好,让孩子经常喝水。水果吃了,水喝够了,自然就没有想法去喝饮料了。
不可随意克制孩子进食。不可唠叨孩子肥胖是因为孩子贪吃了、吃多了,更不能因为要孩子减重让其三顿正餐少吃饭、不让吃饱。这样对孩子的心理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不利孩子身心发育。家长应想办法让孩子避免高油脂菜肴和加工食品并三餐吃饱,孩子自然不会偷吃零食了。
陈超刚提醒,儿童青少年不宜快速减肥,儿童和青少年会有一个“迅速长高”的成长阶段,也就是民间说“抽条”,尤其是青春期女生和青春后期男生。因此,对已经超重肥胖的孩子,首要任务是保证饮食营养均衡,保持体重不再继续过度增加或维持现有体重,对重度肥胖的孩子可以适当减重。通过为孩子制定体重管理措施,让孩子做到健康膳食,增强体质,保持良好的身心和智力发展。体重管理就是孩子良好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的综合管理,父母应该多学习营养知识和实践方法,必要时到专业营养门诊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