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厅>生活健康

健康生活新主张

  来源:《广州卫生健康》

佩戴口罩保持距离

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科学佩戴口罩,是预防新冠肺炎和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广大市民应该根据所处地区的风险程度以及个人的身体状况,科学合理地选择和佩戴口罩。在低风险地区,普通公众居家无需佩戴口罩;处于户外、公园,建议随身备用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在保持一米以上社交安全距离的情形下,无需戴口罩;市民外出前往公共场所、就医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

正确佩戴口罩才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以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为例,佩戴顺序为:

◆鼻夹侧朝上,深色面朝外(如果颜色无法区分,则褶皱朝下)。

◆上下拉开褶皱,让口罩覆盖口、鼻和下颌。

◆用双手指尖沿着鼻梁金属条,由中间至两边,慢慢向内按压,直至紧贴鼻梁。

◆适当调整口罩,使口罩周边充分贴合面部。

公共场所人员聚集,咳嗽、打喷嚏、说话产生的飞沫,容易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疾病传播。市民应减少前往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相对封闭、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例如公共浴池、温泉、影院、网吧、KTV、商场、车站、机场、码头、展览馆等。日常生活中,避免聚餐、聚会、打牌、下棋、跳广场舞等活动。在复工复产、复学复课的同时,应避免与他人近距离接触,保持与他人一米以上的社交安全距离。

勤洗双手开窗通风

洗手是预防传染病最简便有效的措施之一。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人的手不断接触到被病毒、细菌污染的物品,如果不能及时正确洗手,手上的病原体可以通过手和口、眼、鼻的黏膜接触进入人体。勤洗手,保持手的清洁卫生可以有效降低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风险。

在以下情况应及时洗手:外出归来;接触公共设施或物品后(如门把手、电梯按钮、扶手等);戴口罩前及摘口罩后;接触过泪液、鼻涕、痰液和唾液后;咳嗽打喷嚏用手遮挡后;护理患者前后;准备食物前、中、后;用餐前;上厕所后;抱孩子、喂孩子食物前,处理婴儿粪便后;接触动物或处理粪便后;其他需要洗手的情形等。

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动水下洗手;不方便洗手时,可以使用含醇的免洗洗手液进行手部清洁。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触碰口、眼、鼻。

正确洗手的步骤是:用流动水将双手淋湿,取适量洗手液(或肥皂)均匀涂抹双手,采用7步洗手法认真搓洗双手,牢记内外夹弓大立腕七字口诀,具体步骤如下:

内:洗手掌,先用流动水湿润双手,抹上香皂,手心相对,手指并拢互相揉搓;

外:洗手背,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夹:洗手指缝,掌心相对,手指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

弓:洗手指背,弯曲各手指关节,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大:洗拇指,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立:洗指尖,弯曲各手指关节,把指尖合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腕:洗手腕,揉搓手腕、手臂,双手交换进行。

整个揉搓的过程不少于20秒。揉搓后用流动水将双手彻底冲洗干净。用干净毛巾或抹手纸彻底抹干双手。

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可以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病毒、细菌以及其他空气污染物的浓度,减少疾病风险。每天早中晚均应开窗通风1次,每次通风不低于15 分钟。

随着夏季来临,气温升高,不少市民已经开始使用空调。为了有效降低疾病传播风险,市民居家使用空调时,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使用前,对空调机外壳和空调滤网等进行清洗、消毒。首选专业机构对空调进行清洗和消毒作业。运行前,检查设备是否正常运行。

◆空调运行时,室内温度调节建议不低于26摄氏度。如能满足室内温度调节需求,建议空调运行时门窗不要完全闭合。

◆每天使用分体空调前,应先打开门窗通风20~30分钟,再开启空调、建议调至最大风量运行5~10分钟以上才能关闭门窗;分体空调关机后,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长时间使用分体空调,空调每运行2~3小时须通风换气约20~30分钟。

咳嗽打喷嚏掩口鼻

咳嗽或者打喷嚏时,容易通过飞沫释放和传播大量的病毒。避免用手捂口鼻,一旦手沾染上病毒,如果不能及时洗手,手接触过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电梯按钮等)也会被病毒污染,进而造成病毒的传播和他人的感染。所以,咳嗽或者打喷嚏时应避免直接用手遮掩,可以使用纸巾或屈肘遮掩口鼻,用过的纸巾放入有盖的垃圾桶内。咳嗽或打喷嚏后,应尽快用流水清洗双手或使用含醇的免洗洗手液进行手消毒。

咳嗽的同时经常伴有痰液,一口痰里含有成千上万的细菌和病毒,随地吐痰会污染环境,使细菌、病毒随着飞沫和尘土传给健康人,造成疾病的扩散。吐痰时用纸巾包裹后丢入有盖的垃圾桶,既是防止疾病传播的需要,也是尊重他人,赢得他人尊重,体现个人文明素养的良好行为习惯。

拒食野味文明饮食

50年来,世界范围内出现了40余种新发传染病,绝大多数都在不同程度上与野生动物有关。许多野生动物体内携带大量病原微生物,接触和食用野生动物都会增加罹患疾病的风险,如1976年发现的埃博拉病毒病、1981年发现的艾滋病、2003年出现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2012年发现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都被证实来源于野生动物。此次,新型冠状病毒也可能是通过与野生动物的接触传播到人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指出,禁止出售、购买、利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禁止生产、经营使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或者使用没有合法来源证明的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制作的食品。今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

为了人类健康和安全,个人不要猎捕、出售、接触、贩卖、购买、加工和食用野生动物。任何一种野生动物都是大自然生态链上重要的一环,每个人都应保护野生动物,尊重自然,拒绝食用野味。

合理膳食营养均衡

合理膳食是指能提供全面、均衡营养的膳食。科学合理的膳食能有效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抵抗力,抵御疾病。日常生活中,合理膳食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每天的膳食应有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建议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克,薯类50~100克。

◆多吃蔬果、奶类、大豆。蔬菜和水果是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的重要来源,奶类和大豆类富含钙、优质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对降低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具有重要作用。提倡餐餐有蔬菜,推荐每天摄入300~500克,深色蔬菜应占1/2。天天吃水果,推荐每天摄入200~350克的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吃各种奶制品,摄入量相当于每天液态奶300克。经常吃豆制品,每天相当于大豆25 克以上,适量吃坚果。

◆适量吃鱼、禽、蛋、瘦肉。鱼、禽、蛋和瘦肉可提供人体所需要的优质蛋白质、维生素AB族维生素等,有些也含有较高的脂肪和胆固醇。动物性食物优选鱼和禽类,鱼和禽类脂肪含量相对较低,鱼类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蛋类各种营养成分齐全。吃畜肉应选择瘦肉,瘦肉脂肪含量较低。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推荐每周吃鱼280~525克,畜禽肉280~525克,蛋类280~350克,平均每天摄入鱼、禽、蛋和瘦肉总量120~200克。

◆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清淡饮食,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6克,每天烹调油25~30克。过多摄入添加糖可增加龋齿和超重发生的风险,推荐每天摄入糖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足量饮水,成年人每天7~8杯(1500~1700毫升),提倡饮用白开水和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成人如饮酒,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科学健身戒烟限酒

规律、科学地进行身体活动既有助于提高机体抵抗力,又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等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还可帮助保持健康体重。提高身体活动意识,培养运动习惯,将身体活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要掌握科学运动技能、避免运动损伤,少静多动,减少久坐。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宜坚持中等强度运动30分钟,每周不少于150分钟。

吸烟能导致多种慢性病,包括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等。孕妇吸烟易引起自发性流产、胎儿发育迟缓和新生儿低体重。被动吸烟同样会引起多种疾病。吸烟不仅不能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还会降低身体抵抗力。任何年龄戒烟均可获益,戒烟越早越好。

过量饮酒会导致心源性猝死、慢性酒精中毒、慢性胃炎、酒精性肝硬化和高血压等疾病,增加交通事故及暴力事件的发生。饮酒应适量,切勿过量伤身。

垃圾分类爱护环境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消费水平日益提升,相对应的垃圾产生量也在迅速增长,由垃圾产生的环境和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推行垃圾分类具有深远意义。垃圾分类可以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蚊蝇、蟑螂等有害生物的孳生,改善生活环境,从而有利于保障人们的健康。再者,垃圾分类能提高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率、焚烧处理效率和减少垃圾的焚烧填埋处理量。一些可回收物经过回收与利用变废为宝,能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垃圾分类作为一种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个人和家庭是实行垃圾分类的主体,它体现着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人民的文明素质与社会的文明进步。

作为普通公众,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不乱扔垃圾,自觉保持环境卫生,增强垃圾分类的意识,学习垃圾分类的知识,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的工作当中来。

清洁家居防御蚊虫

保持良好的居家卫生习惯和居家环境卫生,可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和阻断疾病的传播。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

◆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等个人卫生用品,保持餐具清洁。

◆勤洗衣物,勤晒衣被;

◆垃圾及时清理,清除卫生死角;

◆保持家居清洁。对门把手、手机、桌面、地面、马桶坐垫等经常接触的物品,加强清洁,必要时可以做预防性消毒措施,用酒精或含氯消毒剂等擦拭消毒(按产品说明书使用),也可直接使用消毒湿巾擦拭。

做好居家环境卫生和清除积水,可以有效遏制蚊虫孳生,减少疾病的发生。当前是登革热的流行季节,预防登革热,市民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做好家居洁净和环境卫生。及时清除垃圾,特别是破盆烂罐、瓶子、瓶盖、蛋壳、一次性餐具等容器。清除家居闲置容器积水,翻盆倒罐,并将其倒置,清除无用的容器。

家庭内安装蚊帐、纱门、纱窗等实物屏障,使用蚊香、电子驱蚊器、电蚊拍、防蚊灯等装备,还可以适时使用杀虫喷雾剂向居室隐蔽处喷杀成蚊。

对于家中种养的水生植物,应每隔35天换一次水,并洗净根部和容器,以防有残余的幼虫和蚊卵粘附在水生植物根部和容器壁上;或改用砂养(砂养时以水面不超过砂面为宜)。注意清除花盆托盘积水。

及时清除居家周围的沟渠、天台等积水、填塞竹节、树洞,对于长期无法清除的积水,可以投放杀灭幼虫的缓蚀包药物,可保持三至五月对伊蚊幼虫的杀灭作用。

白天到户外活动,如公园、绿化带、林带等处,应穿长袖衣服及长裤,避免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蚊虫较多的地方逗留,必要时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上蚊虫驱避药物。

科学就医合理用药

科学就医是指合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选择适宜、适度的医疗卫生服务,有效防治疾病、维护健康。生病后要及时就诊,早诊断、早治疗,避免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这样既可以减少疾病危害,还可以节约看病的花费。生病后要选择合法医疗机构就医,不到无《医疗机构许可证》的不合法机构就医。遵从分级诊疗,避免盲目去大医院就诊。

市民就医时,要携带相关证件、既往病历及各项检查资料,如实向医生陈述病情,配合医生治疗,遵从医嘱按时按量用药。不要有病乱求医,不要轻信偏方,不要凭一知半解、道听途说自行买药治疗,更不要相信封建迷信。

定期体检有助于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疾病预防的重要措施;而接种疫苗能够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提高自身抵抗力,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

合理用药是指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物,避免用药过程中发生耐药、减少不良反应。购买药品要到合法的医疗机构和药店,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购买。服药前要仔细读药品说明书,检查药品有效期,妥善存放药品。防止抗生素滥用,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合理使用抗生素。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用药过程中如有不适要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不得自行增减药量。

规律作息心理平衡

规律的生活作息对健康十分重要,工作、学习、娱乐、休息、睡眠都要按作息规律进行。生活中要注意劳逸结合,培养有益于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爱好。顺应四时,起居有常,不沉迷网络,不熬夜透支。保证充足的睡眠,能有效提高个人的记忆力和免疫力。建议成人一般每天78小时睡眠,长期睡眠时间不足有害健康。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认识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之间的相互影响,保持乐观、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学会换位思考和理解包容,用科学的方法缓解压力。自我调适不能缓解时,要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家庭成员之间应平等沟通交流,邻里间、同事间、朋友间应和睦相处。

本版内容综合自《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释义(2015年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第三版)》。


推荐认知

请给以上评星
你认为这篇文章的内容:
查看排行
转发到 0
版权所有:网上健康教育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5 粤ICP备2021027967号-2 网站地图/关于我们/进入健康教育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