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厅>生活健康

兄弟,怎么“黄瓜变豆腐”了……这不行啊!

  来源:网上健康教育馆

□通讯员:张小瑞、付欣     

医学指导: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 安庚


没有一个男生会承认自己“不行”,但有时候,可能气势足足地提起“枪”,却发现“强撸间,灰飞烟灭”,本来坚如磐石的“冲锋枪”突然就不硬了?!如果这个场景经常发生,那么不要怀疑,你很可能是“阳痿”了,专业点说,叫做“勃起功能障碍”,英文简写为“ED”。

从黄瓜到豆腐,怎样算不硬? 

广医三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医师安庚表示,当一个成年男性在啪啪啪时,阴茎不能达到或不能维持足够的勃起硬度以完成满意的X生活,这就称之为勃起功能障碍,也就是俗称的“阳痿”(简称“ED”)。

很多有勃起障碍的男性都不愿意相信这一事实。他们总觉得,其实也没有那么糟糕,撑一撑,还能用……但事实上,并非说阴茎完全疲软才算“阳痿”。

一般来说,男性小弟弟的硬度可能分为以下四个维度:

1级硬度像豆腐;2级硬度像剥了皮的香蕉;3级硬度像没剥皮的香蕉;4级硬度像黄瓜。

 如果自我评估只有3级,甚至2级、1级的硬度,就需要考虑到医院来看看了。


别慌,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

ED是让男性难以启口的一种疾病,所以对于它的流行病学调查也存在一定难度。

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在40-70岁的男性当中,轻度、中度、中度ED的发病率分别是17.2%、25.2%和9.6%,总发病率为52%。我国的一项调查显示,ED的发病率为40.2%。欧洲的一项调查显示,ED的发病率为39%。


因此,整体来看,ED的发病率还是很高的,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也会随之增高。


为什么会得这种病?

找对病因,是治疗ED的第一步。一般而言,ED的病因有3种:

●心理性ED:由于紧张、压力、焦虑等心理精神因素所引起的ED。

●器质性ED:由于各种疾病所导致的ED,包括血管性病变、神经系统病变、手术及外伤、内分泌系统疾病、阴茎本身疾病等。

●混合型ED:既有心理性因素,也有器质性因素所引起的ED。

至于每个人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还需要医生的专业评估才能加以确定。


什么情况下需要去医院就诊?

如果在啪啪啪过程中出现了以下这些情况,就需要考虑到医院来进行下一步的检测和评估:

●对阴茎勃起及维持勃起的信心下降;

●啪啪啪时阴茎勃起硬度下降甚至难以插入阴道;

●啪啪啪时维持阴茎勃起硬度的能力下降;

●夫妇对啪啪啪的满意程度下降等等。

此外,如果还有其他疑虑,也可以到医院进行咨询和评估。


偶尔一次不给力,有问题吗?

由于性生活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譬如说白天太劳累晚上没状态、有心事导致心不在焉、夫妻关系欠和睦、忧虑和抑郁等心理状态、外界环境的干扰(噪音、电话、担心子女发现等)……这些都可能导致偶尔的勃起硬度不足。因此,偶尔的“状态不佳”并不能轻易下勃起功能障碍的诊断。

不过,有些人在出现了偶尔的勃起硬度不足之后,会引起心理上的变化,时间长了可能会发展为心理性ED。因此,对于心理压力比较大的男性而言,向医生进行咨询也是有必要的。


到医院要做哪些检查呢?

到医院后,生殖男科医生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专业评估,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这些检查:

除了一般的体格检查之外,有些男性还需抽血检查性激素。

此外,为了区分是心理性ED还是器质性ED,需要通过硬度测试仪来评估阴茎勃起的情况(很重要的一点)——进行夜间阴茎涨大试验(NPT)或者是影像视听性刺激试验(AVSS)。目前,广医三院生殖医学中心已经开展了这些检测项目,通过记录在夜间睡眠状态下或者在视听刺激下的阴茎勃起状态,借以判断有无ED及ED的类型。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检测,譬如血管造影、阴茎海绵体注射血管活性药物试验等。


这个病能治好吗?

对于绝大多数患者而言,通过治疗能够使得患者的性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其中,口服药物是最简单,也是效果较好的方法之一。比较常用的药物是PDE5抑制剂,包括西地那非和他达拉非等,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勃起功能障碍可能存在某些微小血管病变,因此,将ED视为像高血压、糖尿病这样的慢性疾病的观点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规律用药,不仅能够改善症状,也有助于改善阴茎海绵体的纤维化和血管病变。通俗来讲,既治“标”也治“本”。所以,不必过于担心长期用药的风险,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是安全的。

如果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则需要考虑其他的治疗方案,包括海绵体注射药物、假体植入等。

此外,生活方式的改变、基础疾病的控制、心理辅导也是对疾病的治疗大有裨益的。



推荐认知

请给以上评星
你认为这篇文章的内容:
查看排行
转发到 0
版权所有:网上健康教育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5 粤ICP备2021027967号-2 网站地图/关于我们/进入健康教育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