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马灿业,来自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我们医院是一家传染病医院,也是一家治疗艾滋病的定点医院。
我本人呢,是一名专业为艾滋病人做手术的外科医生,同时也是一名传染病视频科普博主。经常有人见到我的时候都会说——哦,原来你就是那位“妨碍”科普的博主啊!
防艾,就是预防艾滋病。说起防艾的科普,那真是任重而道远。从我经常接到的那些奇葩咨询就能看出来。
有网友私信我,说他坐公交的时候,旁边有个人很瘦,感觉像艾滋病携带者,而且这个人放了一个屁,他觉得这个屁,里面有一股不一样的味道,一开始不太确定,随后就多吸了几口,后来十分确定就是有不一样的味道!问我他会不会有感染的风险?
当时我的表情是这样的(冷漠),我劝这位朋友冷静一下。他说他现在冷静不下来,怎么办?我说,那你多吸几口,晕过去你就肯定冷静了。
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误解,以为只要接触了艾滋病人,就有发生感染的可能。我接到最多的几个询问就是:按摩足浴会不会感染艾滋病?坐了别人坐过的马桶圈会不会感染艾滋病?跟室友共用了洗衣机会不会感染艾滋病?最无语的一个问题是,摸了你们医院的门把手会不会感染艾滋病?
因为有这样一层对艾滋病的误解,不少朋友每天都会陷入恐慌、焦虑、甚至抑郁。轻度的恐友,乱搜、乱想、乱发飙。中度的恐友,看脸、看嘴、看私部;重度的恐友那是温度枪不离手,检测比吃饭积极,真是苦了他们,为降低国家恩格尔系数做这么大的贡献,因为钱都不买吃的了,买HIV试纸。
朋友们,放松。要相信光啊,要相信科学啊,没有必要这么恐艾。我们真正要做到的是,防艾但不恐艾。
最基础的,就是要弄清楚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就这三种: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只要你不和别人共用注射器,不输不明来历的血液,不使用未经消毒的医疗器械,洁身自好,不发生高危性行为等等,那马医生负责任地告诉你,感染艾滋病的几率是很小很小的。一般情况下,拥抱啊、握手啊、接吻啊、蚊虫叮咬啊,共用公共设施或生活用具、共餐、咳嗽等行为,是不会造成艾滋病毒的传染的。
所以,那位闻了个有味道屁的朋友,你是不用担心感染艾滋病的,这只会让你感觉到不舒服。但是,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马医生还是建议,坐到通风处吧,哪怕你俩感情再深,也没必要在那一口闷。实在无处可逃,你也可以释放一下气量,让他也尝尝滋味!毕竟这种东西又不是艾滋病,谁没有啊!
好,今天的科普就到这里,希望大家都多了解点艾滋病的知识,真正做到防艾不恐艾。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