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指导: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吴文涛 主治医师 通讯员:许咏怡 李敏
8月4日晚,樊振东用一场势如破竹的胜利,为中国队赢得巴黎奥运会的第17块金牌,成功晋级乒乓球大满贯得主。而在此前的1/4乒乓球男子单打比赛中,樊振东在连输两局的情况下,以4:3极限逆转战胜张本智和,这让不少观众直呼“费心脏”“不敢看”。这场比赛不仅展现了樊振东的高超技术,更体现了他卓越的心理素质,如积极的自我调节、适当的心理暗示、善于寻求团队的帮助等等,其中,在逆境中的心理弹性更是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理科吴文涛医生指出,我们在体育比赛中常听到的“大赛型选手”“大心脏球员”等称呼即是对其强大心理弹性的恰如其分的形容。
何谓心理弹性
心理弹性(Resilience)又称心理韧性,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逆境、创伤或重大变故时,能够迅速恢复并继续前进的能力。心理弹性不仅仅是简单的抗压能力,更是一种不断适应、增长和超越的动态过程。这种能力不仅体现在情绪上的稳定,还包括在认知、行为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主动调整和积极适应。
心理弹性形成的影响因素
个人因素
1.遗传因素:研究发现,遗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个体的心理弹性。有些人天生就具有更强的应对压力和逆境的能力。
2.人格特质:具有乐观心态的人更容易在逆境中看到希望和解决办法。
3.情绪管理:能够有效管理和表达情绪,有助于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和思考清晰。
4.认知方式:积极的认知方式,如乐观解释风格,使个体在面对困难时能够更加积极地思考和行动。相信自己有能力应对挑战的人一般具有较强的心理弹性。
家庭因素
1.家庭环境:和谐、支持性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培养个体的心理弹性。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理解和支持是个体面对挑战时的重要后盾。
2.教养方式:父母的教养方式也影响个体的心理弹性。采用民主、鼓励和支持的教养方式,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心理弹性。
社会因素
1.社会支持:来自朋友、同事、社区等方面的支持网络,能够为个体提供情感和实际的支持。
2.社会资源:获取教育、医疗、职业培训等社会资源的机会,也能提升个体应对困境的能力。
生理因素
1.健康体质:良好的身体状态为心理弹性提供了基本支持。
2.充足睡眠和营养:保障生理需求,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提高心理弹性的技巧
虽然心理弹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遗传等先天因素的影响,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提高心理弹性。
建立支持系统:与家人、朋友和社区建立紧密的联系和支持系统,以便在需要时能够获得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
学会应对技巧:如时间管理、放松训练、情绪调节等应对技巧有助于个体更好地应对压力和逆境。通过正念冥想,训练自己的注意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减少消极情绪。在面对困境时,使用积极的自我暗示,如“我能做到”,“这是我的学习机会”。通过深呼吸和放松练习来缓解紧张情绪。
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不仅运动员需要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和训练状态,其他各行各业的从业者也是一样。均衡饮食、充足睡眠等都是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本钱”。
总之,心理弹性既是一种宝贵的能力,也是可以通过系统训练和策略提升的。通过理解心理弹性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应用多种提升技巧,个人和团队都能在面对压力和逆境时更加从容,恢复速度更快,实现更高的目标。心理弹性的提升不仅对个体的成长有益,对整个团队的持续发展和创新也具有重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