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厅>生活健康

急诊医生告诉你 酒精中毒如何应对

  来源:网上健康教育馆

酒精中毒的表现不只是不省人事

酒精中毒俗称“醉酒”,临床通常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1. 兴奋期:感觉头痛、兴奋、健谈、情绪不稳定、可有粗鲁行为或攻击行动,也可能沉默、孤僻。

2. 共济失调期:肌肉运动不协调,行动笨拙,言语含糊不清,视力模糊、步态不稳,伴有出现恶心、呕吐。

3. 昏迷期:陷入深昏迷、瞳孔散大,体温降低,血压下降,呼吸慢而有鼾音,可出现呼吸、循环衰竭而有生命危险。

酒精中毒怎么办?

1. 远离危险场所

因醉酒后神志不清,运动不协调,情绪不稳定,随时可能发生危险。这时一定要将酒精中毒者带离危险环境,远离泳池、高地、跳台等地,远离管制刀具,时刻保持陪同,切勿让其单独行动。

2. 防止误吸

误吸是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发生死亡的主要原因。对酒精中毒的患者,注意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一定不能仰卧,防止呕吐物误吸进入气管,诱发吸入性肺炎甚至导致患者窒息,或呕吐物刺激气管,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反射性心脏停搏。

3. 注意保暖

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全身血管扩张,散发大量热量,尤其是在寒冷的环境中,易造成低体温。后者可使机体出现高凝血症、高血糖症和心律失常,造成意外死亡。

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应适当提高室温,加盖棉被,做好保暖措施,并补充能量,及时更换床单、衣服,避免受凉。

如果患者出现低体温,应该把体温缓慢地提高到正常水平(每小时提高≤0.6℃),较迅速地复温容易引起不可逆的低血压。

4. 注意鉴别双硫仑样反应

患者在饮酒前后或期间如服用头孢哌酮等含有N-甲基硫代四唑等基团的药物后,体内乙醛脱氢酶活性被抑制,乙醛无法降解,蓄积在体内,造成乙醛中毒。出现类似于服用戒酒药双硫仑(又名双硫醒、戒酒硫)后饮酒的反应,多在饮酒后半小时内发病。

患者主要表现为面部潮红、视物模糊、头痛、气短、胸闷、恶心、呕吐、心率增快、四肢乏力、多汗、失眠、严重者出现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甚至发生意识丧失、惊厥及死亡,一般持续2~6h。

故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应注意询问近期用药病史,用药期间或用药后5天内饮酒皆可出现双硫仑样反应。发现应及时送往附近医院。

院内如何处理?

1. 仔细查体,完善检查

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有可能合并有外伤。长时间不清醒的病人,要注意查一下病理征,必要时需要行颅脑 CT 检查以除外脑出血。

虽然国内急性酒精性胰腺炎较少见,但饮酒会对胰腺腺泡产生毒性作用,造成胰腺损害,导致急性胰腺炎。因此应常规查血清淀粉酶。

饮酒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急性酒精中毒本身也可引起心脏损害。因此对此类患者应完善心电图等心脏检查。

2. 监测血糖

当大量饮酒,特别是空腹喝酒时,有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多见于营养不良的慢性嗜酒者、初次大量饮酒患者及口服磺脲类或需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低血糖一般多发生在中等量或大量饮酒后6~24小时,因此应注意监测血糖。

3. 葡萄糖的用法

醉酒者输液时首选葡萄糖,已经成了毋庸置疑的共识。输注葡萄糖,不仅仅是为乙醇代谢提供能量,还能加速酒精排出,同时也能纠正低血糖。对轻中度饮酒,没有意识障碍者:选择5% 葡萄糖盐水静注,对于有急性意识障碍者,可视情况选择更高浓度葡萄糖静注。

4.纳洛酮的用法

纳洛酮能特异性拮抗内源性吗啡样物质介导的各种效应,从而解除酒精中毒的中枢抑制,缩短昏迷时间,保护大脑功能。建议中度酒精中毒者首剂用0.4~0.8mg 缓慢静脉注射,重度酒精中毒时则首剂用0.8~1.2mg 静脉推注,必要时1小时后重复给药0.4~0.8 mg。用药后30min 神志未恢复可重复 1 次,根据患者反应控制滴注速度。

身为医生,接诊醉酒者要注意什么?

对所有醉酒者都应谨慎对待。尽管醉酒者及陪护人态度可能恶劣、酒臭难闻,但是作为急诊医护,头脑必须清醒。始终监测评估其瞳孔、气道、呼吸、循环,及时处置突然变化的情况。

急诊医生需要评估的项目主要有:气道是否能保持通畅,必要时气管插管;血压是否稳定,是否需要补液;是否低血糖;其他致命性合并症如吸入性肺炎、急性胰腺炎、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横纹肌溶解症、低体温、跌倒后重要部位损伤等。

当然,最重要的是,在接诊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安全。

         本文摘自《丁香园》微信平台

 

编后:

新春佳节,少不了把酒言欢,然而悲剧年年都会发生。编者希望此文对醉酒者有所警示,对需要应急者有所指引。也许以下网友评论才是点睛之论:“需要科普的,并不是怎么解决酒精中毒,而是怎么在那些劝酒者的脑子里种下尊重他人的基本礼仪规范”。“国人的思想观念要有所改变,为什么非要让对方喝到不省人事才开心?大家相聚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应该好好珍惜这一刻,而不是成为一种悲剧”。

 

请给以上评星
你认为这篇文章的内容:
查看排行
转发到 0
版权所有:网上健康教育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5 粤ICP备2021027967号-2 网站地图/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