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药学部中药房 梁剑华 主管中药师 通讯员:许咏怡
秋风送爽,秋意正浓。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令与肺气相应,肺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而秋天燥气易伤肺金,耗损人体津液,引起皮肤干燥、舌红少津、毛发干枯、鼻咽干燥等呼吸系统不适症状。因此,“润燥”就成了秋季养生的关键。
情志养生
秋季日短夜长,日照变短,容易抑郁。要注意调节自身的情绪,适当到户外接触日光,运用柴胡、郁金、香附等中药膳解肝胆气郁,做好悲秋的预防。
起居养生
《黄帝内经》云:“秋三月,早卧早起,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应顺应天时,早睡早起,不要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饮食养生
秋燥容易伤津液,饮食上以滋阴润肺为宜。可适当食用海带、藕粉、银耳、燕窝、芝麻、乌骨鸡、猪肺、蜂蜜、橄榄、燕麦、苹果、石榴、葡萄、柚子、柠檬、山楂、梨、枇杷等这些柔润的食物,以滋阴润燥、益胃生津。
润燥三宝
沙参:养阴润肺
沙参味甘、微苦,归肺、胃经,具有滋阴清热、润肺止咳、益气生津等多种功效。沙参煲汤,甘甜又滋润,用于对抗秋燥,体现了广东人的养生智慧。
沙参玉竹煲老鸭
材料:南沙参30克,玉竹30克,老鸭半只。
做法:老鸭去毛及内脏洗净焯水,所有材料一起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水,大火煮沸后转中小火煲1小时左右,出锅前调味即可。
功效: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肾阴虚型),主要表现为咳嗽时作、干咳少痰、痰中带血、喘息、咽干口燥、失眠、盗汗、五心烦热、面色潮红或颧红、舌质红、苔少、脉细数弱者。
注意:南、北沙参均属养阴药,但各有所长。南沙参偏于养阴清热、润肺止咳,善于治疗温燥咳嗽;北沙参专长于入“胃 ”,偏于养阴生津益胃,善于治疗胃阴不足。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之功不及北沙参,故燥咳无痰、阴虚劳嗽及胃阴伤甚者多用北沙参,而南沙参兼能化痰、益气,适用于肺热燥咳、劳嗽有痰及气津两伤证。如果只是秋季日常养生食疗,并没有明显的燥咳和胃阴不足之症,更推荐南沙参。
玉竹:养阴润燥佳品
玉竹味甘,性微寒,归肺、胃经,具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的功效,常用于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干口渴,内热消渴。养胃阴同时清胃热,故养阴而不滋腻,是很好的初秋调补之品。玉竹不仅是煲汤的好帮手,还是一款擅长为皮肤“补水”的润肤佳品。
玉竹生地百合藜麦粥
材料:藜麦50克,生地黄30克,玉竹10克,白果3克,百合20克。
做法:将所有材料洗净一起放进煲里,用适量清水在火上煮半个小时左右,煮熟即可食用。
功效:具有滋阴益胃、凉血生津 、养肺祛痰、美肌的功效。适用于气阴亏虚而引起的肺燥咳嗽、口鼻干燥、眼睛干涩、皮肤干燥瘙痒人群。
麦冬:“不死神药”
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归心、肺、胃经,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等作用,为秋季养阴之要药。对于那些内热生而阴津少,热扰心神,夜寐不安、辗转难眠、失眠烦躁之人来说,麦冬是秋季养阴更好的选择。
百合麦冬汤
材料:莲子12克,百合30克,麦冬15克,猪肉50克。
做法:将莲子、百合、麦冬洗净,与猪肉一起放入炖盅中,加入适量清水,炖煮1小时后加入适量食盐调味即可。
功效:麦冬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火,用于肺燥干咳、阴虚痨咳、津伤口渴等;莲子健脾止泻、益肾涩精,用于脾虚泄泻、带下、心悸失眠;百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用于阴虚燥咳、失眠多梦、虚烦惊悸。三者可滋燥敛火、清脾养心、润肺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