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厅>中医养疗

雨水养生——东风解冻春意近,调肝护脾迎雨水

  来源:《广州卫生健康》

作者: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 中医科 罗纯 副主任医师  通讯员:刘琪莎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2月18日是雨水节气,作为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雨水节气标志着春季的到来和降雨的增多。在养生方面,雨水节气期间的调养要点在于“健运脾胃以防湿滞,调达肝木以助升发”。这份养生攻略的建议请收好!

起居养生

防“倒春寒”   

早晚温差大,需“春捂”,重点保暖背、腹、足部,避免寒湿入侵引发关节痛、感冒。

外出可随身携带轻便围巾或披肩,护住大椎穴(颈后),防风邪。

早睡早起,养肝气 

早睡(22:30前)助肝血归藏,早起(6:00-7:00)顺应阳气升发,晨起可轻拍胆经(大腿外侧)疏肝利胆。

饮食调养

健脾祛湿

多食山药、茯苓、芡实、白扁豆等,可煮粥(如四神汤:山药+莲子+茯苓+芡实)。  

忌生冷

减少冰饮、沙拉,以免加重脾虚湿困。

少酸增甘,疏肝和胃

甘味食物:南瓜、红枣、桂圆、蜂蜜,调和脾胃。  

搭配辛温食材:如生姜、紫苏叶、陈皮,煮水代茶饮,驱寒化湿。

推荐食疗方

薏米红豆粥:薏米30g+赤小豆20g+粳米50g,健脾利湿。  

玫瑰佛手茶:玫瑰花5朵+佛手片3g+红枣2颗,疏肝理气。

运动保健

柔和运动升阳气

晨练选太极拳、八段锦,尤其八段锦第三式可以助脾运化。

午后散步30分钟,微汗即可,避免大汗耗气。

艾草泡脚驱寒湿

睡前用艾叶15g+生姜3片煮水泡脚(15分钟),温通经络,改善手脚冰凉。

情志调理

疏肝解郁

春季肝气易郁结,可多听轻快音乐,晨起拉伸两肋(肝经循行处),或按揉太冲穴(足背第1-2跖骨间)。

静心养神

午后闭目养神10分钟,配合深呼吸(吸气4秒,呼气6秒),缓解春困、焦虑。

穴位保健

足三里(健脾要穴):膝下3寸,每日按揉3分钟,增强脾胃功能。  

阴陵泉(祛湿要穴):小腿内侧胫骨后缘凹陷处,点按5分钟,排水湿。  

太冲穴(疏肝要穴):脚背第1-2趾骨间,睡前推揉,疏泄肝火。

防病提醒

防呼吸道疾病:湿度增加易滋生细菌,可熏艾条(10分钟/次)净化空气。  

防过敏:花粉、尘螨渐多,过敏性体质者外出戴口罩,饮食少食发物(如海鲜、芒果)。

雨水节气期间养生需“外防寒湿,内调肝脾”,饮食温中带甘,运动舒缓升阳,情志平和舒展,为一整年健康打下基础。 


请给以上评星
你认为这篇文章的内容:
查看排行
转发到 0
版权所有:网上健康教育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5 粤ICP备2021027967号-2 网站地图/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