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寒流袭粤,广州街坊明显感觉到冬天的滋味,一些年青女性双手双脚又冷又麻,保暖内衣、袜子皮靴、毛衣羽绒虽然齐齐上阵,但仍然不能驱散身体的寒冷......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手脚暖起来?广州市中医医院的专家,教大家几招给身体加点暖,甩掉“冷美人”的称呼。
为什么会手脚怕冷?
中医这样说,西医那样讲
春暖夏热秋凉冬冷,大自然一年四季更替、循环往复。中医学认为,人生活在自然界里,与其是相统一的。冬季自然界的阳气收藏,寒气偏盛,因而天寒地冻。人体在这个寒冷的环境中,其阳气也会随自然界的规律发生收藏,以防耗散过多。所以,如果个体平素阳气不足,气血亏虚,特别是脾肾阳虚属虚寒型体质者,则在这个时候更显得阳气不足,阳气不能温煦四末(四肢),阳虚则寒,所以出现身寒怕冷,手足冰冷的症状。
现代医学认为,局部的组织产热和散热失调,就会出现温度觉异常。手脚冰冷与心血管系统及神经系统有密切的关系,因为血液是由心脏泵出,携带氧气等物质到全身各脏腑组织,局部组织经过新陈代谢产生热能,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便有温暖感觉。人体的四肢距离心脏较远,特别是脚趾、膝盖、肩膀和手指等运动较多的关节区,因为脂肪、血管都相对较少,末梢血液循环比较差,产热少而散热多,所以容易出现手脚冰冷。
警惕手脚冰冷的特殊情况
当然,手足冰冷有时也是身体某些疾病的一个症状,需要注意及早诊治,如各种原因引起休克时,末梢血液循环比较差,会引起手足发冷,又如低血糖时,也可出现手足发冷,这些情况往往伴有其它症状,如头晕,出虚汗,疲倦,心慌胸闷等,当原发疾病得到及时治疗后,手足湿冷症状也随之改善。
手足冰冷,在中医方面还有两种特殊状况,一种叫阳郁厥逆,即是在大热天,也存在手足不温,但这种冷的范围不会超过肘膝,其原理是人体的阳气郁结在机体里面,不能畅达温暖四肢,所以导致手足肘膝以下发冷。还有一种叫真热假寒,这是临床上的重症急症,指内有真热而外见某些假寒的症候,即所谓“热深厥亦深”。多由阳热内盛,格阴于外,阳气内闭而不能布达四末。故其外四肢甚凉甚至厥冷,恶寒甚,神识昏沉,面色紫暗,脉沉迟(或细数)等似为阴寒证的表现,但其本质为热,必有四肢冷而胸腹灼热,口鼻气灼,口臭息粗,口渴引饮,小便短赤,大便燥结或热痢下重,舌红苔黄而干,脉搏有力等实热证的表现。
给身体加点暖 克服手脚冰冷
要解除手脚冰冷,必须从日常生活各方面来着手,衣着、运动、食疗、药膳、泡脚、艾灸按摩…,你就可以四肢温暖,远离“冷美人”一族。
要温度,弃风度
美丽“冻”人要不得。现在冬天都流行穿裙子,下面就是一条薄袜子,整个下身都冷了,怎会不手脚怕冷。相反,如果下肢保暖做得好,全身都会觉得暖和,因为避免了“寒从下受”。
动动脚,甩甩手
一早起来做做运动,比如健走、爬楼梯或原地跳跃,动个20-30分钟,同时双手顺便甩一甩,促进气血运行,全身就会暖呼呼。上班工作一段时间后,最好站起来走一走、踏踏步,工作中也不时地动动手指、脚趾,皆可帮助血液循环,提高手足的温度。每日也可打打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等动作轻柔的健身操。
睡前泡泡脚,早上喝杯热水
泡脚是非常有效的驱寒方法。在较深的盆中加入40度左右的热水,让水漫过脚踝。浸泡20分钟左右,就会感觉到全身发热。如果在泡脚的同时再揉搓双脚,效果会更好。若条件允许,用散寒温阳的生姜或是用有温通经络、活血化瘀作用的艾叶、桃仁等煲水来泡脚效果更好,脚热了更容易入睡。早上洗漱完毕后,喝杯热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既可以暖身驱寒,又有助于脾胃功能的消化吸收。
进补热量食物,远离生冷饮食
天气冷,为增加热量,改善手脚冰冷要有意进补,介绍几款常用的手脚冰冷调理药膳给大家参考。另外,要尽量少吃寒性生冷的饮食,如雪糕、冰镇饮料、凉拌菜,寒性水果如梨、荸荠等也不宜吃。
1.枸杞老姜茶
红糖性温、味甘、入脾,具有益气补血、健脾暖胃、活血化淤的作用。老姜(姜母),味道辛辣,可以补血活络。
具体做法:准备一块老姜、50克枸杞、50克红糖、500克水,将老姜枸杞洗净,所有材料放入锅内中火煮约15分钟即可。
2.当归生姜羊肉汤
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记载,有温中补血,祛寒止痛功效,特别适合冬日早晚食用。
具体做法:当归20克,生姜30克,冲洗干净,用清水浸软,切片。羊肉300克,洗净切碎。当归、生姜、羊肉放入砂锅中,加清水旺火烧沸后去浮沫,加料酒,小火炖至羊肉熟烂,加以调味。
3.十全滋补牛腩
原料:牛腩、白萝卜
药材:当归、党参、枸杞子、天麻、黄芪、淮山、杜仲、肉苁蓉、巴戟、锁阳
调料:盐、味精
做法:
1、牛腩洗净切块,用沸水焯一下。白萝卜洗净切片,待用。
2、锅内放适量水,下入牛腩和十种药材,小火煲3-4小时。
3、待牛腩将熟时,放入白萝卜片,炖煮后即可食用。
辨证服用中药或运用
传统疗法,改善虚寒体质
如果手脚冰冷、怕寒畏冷症状突出,尝试了以上几种方法但效果一般,那建议看看中医,由中医师根据个体情况,辨证处方,通过中药的综合调治增强人体的阳气,改善体质,达到驱散寒邪,温暖四肢的目的。常用的改善及预防手脚冰冷中药有:如人参、党参、当归、北芪、鹿茸、兔丝子、巴戟天、肉桂、肉苁蓉、仙茅、桂枝、麻黄、干姜、高良姜、花椒、胡椒等,其中鹿茸、当归尤其适合女性使用。
三九天灸
与三伏天灸一样,这是一种根据节气进行的穴位敷贴疗法,通过在某些穴位如关元、气海等敷贴有温通走窜的中药来温补阳气、活血通络来治疗冬天手脚冰冷。今年的时间是12月12日、12月21日、12月30日、2013年1月8日、2013年1月17日。
保健灸法
用点燃的艾条在某些穴位如关元、气海、足三里、绝骨、曲池、合谷等来进行回旋灸、雀啄灸,以温补阳气、温通经络来治疗冬天手脚冰冷。
摩腹
两手掌对搓,用搓暖的手掌按在肚脐(中医说的神阙穴)上,稍用力下按,直到温度变凉为止。或两手掌对搓,用搓暖的手掌按在腹部中央,顺时针36转,然后逆时针36转。同样也能治疗冬天手脚冰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