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小儿高血压
  • + 全部展开 -全部收缩

  • -概述
    疾病概述: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指全身体循环动脉压升高,是临床常见的全身血管性疾病。
    儿童高血压的评定,目前尚缺乏统一标准。当前国际上多采用百分位法。1987年,美国心、肺、血管研究中心儿童血压研究小组制定下列血压标准:根据年龄、性别、收缩压和(或)舒张压:①在90百分位数以下者为正常血压;②在90~95百分位数之间为临界高血压;③一年内至少3次以上在95百分位数以上者为血压偏高。为便于临床判断应用,通常认为高血压值在新生儿>90/60mmHg,学龄儿童>120/80mmHg,下肢血压较上肢血压高10~20mmHg。儿童于首次测量时血压常处于紧张状态,影响测值,应在坐位或仰卧位安静状态下测量,最好先休息10分钟以上再测。
  • -预防
    预防:
    儿童高血压应视为成人后致死的首要病因。预防高血压应从儿童期做起,预防的目的是减少高血压发病率,降低血压以减少或避免脏器受累,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应采用综合措施,对血压偏高的儿童,有阳性家族史者及肥胖儿应做重点预防对象,定期测量血压。饮食上在保证儿童正常生长发育需要的前提下,避免超重,并应从婴幼儿时期开始,避免喂哺过量牛奶或总热卡过多。日常饮食避免过多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多食蔬菜,鼓励低盐饮食5。坚持体育锻炼,避免精神过度紧张的刺激,如学习负担过重、经常看富于恐怖或惊骇性内容的电视及电影等,减轻环境中的噪音,保证足够睡眠时间,避免吸烟、饮酒等。
  •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原发性高血压占成人高血压的90%,其患病率约5%~7%,与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如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密切相关。儿童原发性高血压多见于青少年。20世纪70年代以来,儿童血压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成人原发性高血压可能始于儿童期,并提出在儿童时期进行干预,以预防或推迟高血压的发生。正常儿童血压从婴儿开始就有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的趋势,至18~20岁趋于稳定。小儿血压发育的研究表明,其血压发育的自然规律(即轨迹现象)指个体血压在一定时间内持续在相应的百分位数不变,并以一个体2次方同时期的血压值的相关系数强弱表示轨迹现象的强弱,从而可了解原发性高血压的自然病史。有资料证实儿童及青少年的血压超过该年龄的第90百分位的要比在50百分位的孩子数量上多3/4发展成为成人高血压。儿童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报道差异较大,在我国各地健康儿童高血压横断面抽样调查报道中检出率为0.5%~6.5%不等,可能与测量方法及诊断标准不一有关。1987年,北京地区对5916名健康6~12岁学龄儿童横断面调查,血压偏高患病率高达9.36%。选其中6、9及12岁3个年龄组1164名逐年纵向调查连续8年,结果2年及3年血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3.8%及1.3%,表明儿童原发性高血压并不少见。
  • +病因
  •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正常血压的调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取决于心排出量和外周阻力。而心排出量本身又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细胞外液容量、心率和心肌收缩性等;总外周阻力也受各种因素影响,如交感神经系统的α受体和β受体、血管紧张素、前列腺素、缓激肽等。此外还有自身调节机制。因此高血压发生主要是影响上述因素而产生。原发性高血压发生与遗传、性格、肥胖饮食等因素有关,但如何影响上述因素仍未完全阐明。
    继发性高血压肾血管性肾脏疾患,由于肾脏血流灌注压降低时,刺激肾小球旁细胞分泌大量肾素;肾素是一种蛋白水解酶,能催化自肝脏产生的血管紧张素原水解为血管紧张素Ⅰ,然后在肺循环经转换酶作用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后者具有强烈的血管收缩作用,导致高血压;同时间接地通过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醛固酮,扩张血容量提高血压。急性肾小球肾炎及多数肾实质性疾患,由于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而导致高血压。皮质醇增多症,由于大量分泌糖皮质激素而引起水钠潴留并刺激血管紧张素的产生而导致高血压。嗜铬细胞瘤,由瘤细胞分泌过多的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通过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率,提高心排血量以及外周血管收缩,而使血压升高。主动脉缩窄由于机械性梗阻和肾素增加导致血压升高。
    高血压的基本病理生理是全身小动脉痉挛所致的周围血管阻力增高。长期小动脉痉挛导致小动脉硬化,而肾小动脉硬化加重肾缺血,使血压持续升高。肾小动脉发生器质性改变后,逐渐发展为肾功能不全。长期高血压增加了左心室后负荷,导致左心室肥厚。在高血压晚期又可因肾功能减退,水钠潴留导致血容量增加,加重了心脏的前负荷,进一步使左心室扩大,并逐渐发展为左心衰竭。另一方面,持续脑小动脉痉挛导致脑水肿,引起视盘水肿、视力障碍、头痛、呕吐、抽搐及晕厥等。
  •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就高血压本身而言,无论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临床表现差异不是很大。高血压所引起的症状依高血压发生的急缓、血压增高的程度及靶器官受累的程度而临床症状差异较大。儿童原发性高血压多见于青少年,多为轻度高血压,常无明显症状,仅于体检或运动员筛查时发现,常伴有中、轻度肥胖。继发性高血压的血压升高可从轻度到重度。一般无症状,临床表现为原发病的症状和体征,如慢性肾炎小儿常因生长发育迟缓来诊。当血压升高显著时,或呈持久的和(或)急进型高血压时,可有头晕、头痛、鼻出血、食欲下降、视力减退等,严重者出现呕吐、惊厥、共济失调、偏瘫、失语、昏迷等高血压脑病的症状。如血压急骤上升时症状加剧,伴有心绞痛、心力衰竭、肺水肿、抽搐等,称为高血压危象。这是由于暂时性小动脉痉挛导致周围血管阻力显著上升,使血压迅速上升所致,必须紧急处理以挽救生命。故婴幼儿惊厥或心力衰竭及不能解释的烦躁、年长儿头痛均应常规测血压。
    根据眼底的异常所见可将小儿高血压分为四度:Ⅰ度为正常眼底;Ⅱ度即有局灶性小动脉收缩;Ⅲ度有渗出伴有或无出血;Ⅳ度即有视乳头水肿。Ⅲ度或Ⅳ度眼底改变提示恶性高血压,并有迅速进展为高血压脑病的可能。
    某些疾患可有特殊的症状,如嗜铬细胞瘤可有出汗、心悸、心动过速、体重减轻等;皮质醇增多症可有软弱、肥胖、体形变化、多毛、瘀斑、生长缓慢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则有周期性肌张力低、软弱、低血钾、手足搐搦、多尿、烦渴等;肾上腺性征异常症临床特点为男性化与高血压并存等。
    阳性体征因其原发病而不同。体检时必须测量四肢血压并触颈动脉及四肢脉搏。主动脉缩窄患儿上肢血压高于下肢血压20mmHg以上。严重者股动脉搏动消失,下肢血压测不到。同时必须注意腹腰及颈部大血管杂音,在肾血管疾患中约半数患儿可闻及血管杂音。还应注意腹部扪诊,如发现肿块可能为肾盂积水、多囊肾、嗜铬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或肾胚胎瘤等疾患。
  • +并发症
  • +实验室检查
  • +其他辅助检查
  • +诊断
    诊断:
    原发性高血压因起病隐匿缓慢并常无症状,易被忽视,故应把测量血压列为定期儿童体检的常规内容,以便早期发现。如一旦疑有高血压,则需定期测血压。如血压继续升高超数周或数月,即应做其他检查以除外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可依患儿的年龄(通常在10岁以上年长儿),血压轻度升高,体重轻到中度肥胖,阳性家族史,没有原发疾病的症状及体征等来提示诊断。
    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主要是查找原发病,根据患儿年龄、高血压的程度或症状和体征。病史中有间断发热者应注意泌尿道反复感染(反流性肾病)。身高、体重低于正常提示有慢性疾病。注意腹部两侧有无肿物或腹部血管杂音。测量四肢血压以排除主动脉缩窄,一般下肢血压较上肢高10~20mmHg。单侧肢体血压减低或消失多见于多发性大动脉炎。筛查应包括血、尿常规、血清电解质、血尿素氮、血肌酐、尿酸等,疑感染者应作尿培养。慢性高血压者应作心脏超声及心电图检查,注意有无左室肥厚。
    肾脏超声波检查可了解肾脏大小、形态、集合管系统、肾脏病变或占位病变等。静脉肾盂造影不能查到肾灌注的差异者,放射性核素肾图有助于诊断。肾多普勒超声和血管造影可显示动脉主干或分支的病变,以及动脉、静脉的异常血流,血管造影时可自双肾静脉和下腔静脉取血查肾素活性。腹部CT或MRI对于了解腹部占位性病变有重要意义。磁共振血管成像对于了解主动脉及其分支狭窄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末梢血查肾素活性可用于肾实质和肾血管疾病的筛查,正常值随着年龄增长而减低,各实验室的数值差异较大,过低表示盐皮质激素作用过多,过高表示肾或肾血管受累。24小时尿儿茶酚胺及香草扁桃酸(VMA)含量检测对于诊断嗜铬细胞瘤具有参考意义。根据高血压的不同病因需作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见表26-28。
    表26-28 小儿高血压病因及诊断方法
    病 因病史和症状以外的诊断方法
    1.原发性高血压阳性家族史、肥胖、血压轻度增高、无其他阳性体征或实验室检查所见
    2.继发性高血压 
    ①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包括链球菌感染史、血尿常规、血生化、尿浓缩功能、血尿素氮、肌酐值、尿艾迪计数、血清
    ②肾盂肾炎、肾盂积水尿常规、中段尿培养、静脉肾盂造影、尿溶菌酶、乳酸脱氢酶、尿β2微球蛋白测定
    ①肾动脉狭窄、栓塞腹部和(或)腰部血管杂音、静脉肾盂造影、放射性核素肾图、肾动脉造影、核素检查、
    ②肾静脉栓塞 
    ①主动脉缩窄上肢血压高、下肢血压低、下肢较上肢脉搏微弱延迟、超声心动图检查、主动脉造影
    ①继发于肾上腺皮质类固醇用药病史、库欣征面容、肥胖、血及尿类固醇测定
    ②皮质醇增多症尿17-羟类固醇及17-酮类固醇测定、血浆及尿游离皮质醇测定、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③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血电解质测定、血及尿醛固酮测定、血浆肾素活性测定、钠负荷试验、螺内酯试验、卡
    ④嗜铬细胞瘤静脉肾盂造影、24小时尿VMA测定、苄胺唑啉试验、腹部B超及CT、MRI检查
    ①颅内肿瘤、出血、水肿脑脊液检查、眼底检查、脑CT、MRI检查
    ①铅中毒点彩红细胞、脑脊液检查、长骨颅骨X线检查
  • +鉴别诊断
  • +治疗
    治疗:
    对原发性高血压应首先试用非药物性治疗。注意规律的生活作息,消除各种精神紧张因素,加强饮食指导,限制含盐入量至2~2.5g/d,肥胖儿应降低体重,加强体育锻炼。如坚持1/2~1年后血压仍无下降趋势或有靶器官受累现象或有潜在疾病时可试用药物治疗。对继发性高血压患儿应针对病因治疗。目前儿科常用的治疗药物见表26-29。
    表26-29 治疗高血压药物
  • 药物作用机制剂量范围途径持续时间副作用
    动脉血管扩张剂     
    肼苯达嗪松弛动脉平滑每次0.25~1mg/kgpo6~8h心动过速,恶心,药物性狼疮
      0.1~0.5mg/(kg·次)iv2~4h心动过速,低血压,高血糖
    二氮嗪松弛平滑肌每次1~5mg/kgiv推入6~24h滴注时罕见硫氰化物贮蓄而
    硝普钠扩张动、静脉0.5μg/(kg·min)iv  
    敏乐定扩张动脉0.2~1.0mg/(kg·24h)po12~24h多毛症、体液潴留
    续表
    药物作用机制剂量范围途径持续时间副作用
    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     
    酚妥拉明α受体阻滞剂每次0.05~0. 1mg/kgiv1~2h反射性心动过速
    酚苄明α受体阻滞剂0.2~1. 2mg/24h最大po6~12h心动过速可进展成心律失常
    哌唑嗪α受体阻滞剂每0.005~0. 05mg/kgpo6~12h首次用药可有直立性低血
    普奈洛尔β受体阻滞剂,每次0.01~0. 1 mg/kgiv慢推6~8h支气管痉挛,心动过缓,多梦
      最大16mg/(kg·24h)或po  
    拉贝洛尔α、β受体阻滞0.2~2mg/(kg·h)(参考iv滴注时直立性低血压、支气管痉挛
    成人100~400mgpo12h 
    交感神经剂     
    甲基多巴减低交感神经10mg/(kg·24h)后逐渐po6~12h镇静、肝功损害、Coombs反
    可乐定中枢神经系统24h)或3g/24hpo6~8h镇静、撤药反跳、高血压、便
    肾素-血管紧张 每次3~5μg/kg   
    拉托普利ACE抑制剂每次0.1~0.5mg/kg后po8~12h尿蛋白、中性粒细胞减低,皮
    依那普利ACE抑制剂每次0.08~0. 1 mg/kg渐po12~24h低电压
    钙通道阻滞剂     
    尼非地平钙通道阻滞剂每次0.2~0. 5mg/kgpoq4~6h面部潮红,心动过速
    异搏定钙通道阻滞剂4~8mg/(kg·24h)po8h儿科缺乏用药经验
    利尿剂     
    氢氯噻嗪利尿剂1~4mg/(kg·24h)po12~24h低血钾,高尿酸血症,高钙血
    呋塞米利尿剂每次1 mg/kgiv4~6h低血钾,碱中毒
    螺内酯醛固酮拮抗剂,1.5~3mg/(kg·24h)po4~6h 
    注:iv,静脉内;po,口服;ACE,血管紧张素转换酶;SL,舌下
    引自:Behrman RE,Kliegman RM,Jenson HB. Nelson Textbook of Pediatrics. 16th ed. Philadelphia: WB Saunders Co,2000:1454
    1.利尿剂 通过促进排尿降低血容量而起降压作用,适用于低肾素型高血容量的轻、中度高血压。在严重的高血压病与其他降压药合用能增加其他药物的降压作用,应用过程中注意水、电解质平衡。①氢氯噻嗪:抑制髓袢升支皮质部对Na+和Cl-的再吸收,促进肾排钠,并有降压作用。②呋塞米:为强袢利尿剂,适用于肾功能不全的高血压患儿,必要时静脉注射生效快。用药中如氮质血症及尿少加重则应停药。③螺内酯:因其为醛固酮拮抗剂,适用于肾上腺增生、肿瘤或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儿。
    2.血管扩张剂 作用机制为直接扩张小动脉平滑肌降低总外周阻力,从而发挥降压作用。由于扩张血管血压下降,继发性的交感神经兴奋可引起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及水钠潴留等副作用,故与普萘洛尔和(或)利尿剂配合应用可增强疗效。①肼苯达嗪:不引起肾血流量下降,故可用于肾衰竭。常与利尿剂和β阻滞剂合用治疗中、重度高血压。②二氮嗪或称低压唑(diazoxide,又名氯甲苯噻嗪):为非利尿的噻嗪类衍生物。静脉快速注入1~2分钟即起作用。一次无效时30分钟后可重复。为高血压危象的首选药物。③硝普钠:用于高血压危象,用输液泵控制下静脉滴入,点滴后数秒钟内起作用,停药后1~2分钟作用消失,可调整静点速度,控制血压下降速度,故治疗高血压危象较其他药物安全。药物副作用主要是硫氰酸盐中毒,故用药超过2天时需测血硫氰酸盐浓度,不得超过10mg/dl。④米诺地尔:降压作用较肼苯达嗪强,与β受体阻滞剂与利尿剂联合应用适用于其他药物无效的严重型高血压,也可应用于肾衰竭患儿。
    3.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①酚妥拉明:用于嗜铬细胞瘤术前准备阶段,尤其在有高血压危象时可静脉缓慢推入或滴入。②哌唑嗪:通过降低周围血管阻力而降压,长期应用无耐药性,与利尿剂及β受体阻滞剂合用时有协同作用。常见的副作用有眩晕、无力。为减少直立性晕厥,应减少首次剂量并于睡前服用。③β受体阻滞剂的降压机制不明确,可能与血管运动中枢及肾球旁装置的β受体的抑制作用有关,适用于高搏出量高肾素性高血压患儿,与利尿剂及血管扩张剂合用可增强疗效。常用的制剂有普萘洛尔、拉贝洛尔(labetalol,又称柳胺苄心定),兼有α和β受体阻滞作用。起效迅速,疗效高,对心、脑、肾无不良影响。可用于轻、中、重度各型高血压,静注可用于高血压危象的抢救,开始0.2mg/kg,无效时10分钟后0.5mg/kg缓慢静注,必要时最后一次静注1.0mg/kg,总剂量≤4mg/kg。静注后数分钟内即起作用,降压作用平稳,有效后改为口服。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适用于高肾素性高血压,对正常肾素性及低肾素性高血压也有效。因可增加肾血流量,也适用于肾衰竭患儿。降压作用迅速,可用于高血压急症治疗,与利尿剂合用效果更好。目前应用较广泛,已成为常用的一线降压药。①卡托普利:是最常用的药物,推荐剂量早产儿及足月儿0.01~0.03mg/(kg·d),于后24~48小时视病情加量到0.1mg/(kg·d)。6个月以上0.05mg/(kg·d)始用,逐渐加量至满意疗效,最大量为每次2mg/kg,8~12小时1次。停药时逐渐减量,避免骤停。②依那普利:对ACEI的抑制作用较弱,但口服后在肝脂酶的作用下,生成二羧酸活性代谢物依那普利拉(enalaprilat),对ACEI的抑制作用比开博通强20倍。
    5.钙通道阻滞剂 通过阻滞钙离子进入细胞内,使血管平滑肌松弛,达到扩张血管、降压的目的,降压效果较好,已用于儿科临床的有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硝苯地平降压效果较好,舌下含疗效优于口服,治疗重症高血压。降压药物的选择原则上对轻-中度高血压开始用一种药,从小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达到降压效果。一种药产生效果不满意时再加第二种药。
    常用治疗方案为首选噻嗪类利尿剂,无效时加用β受体阻滞剂,必要时再加血管扩张剂。近年来有良好降压作用的钙阻滞剂及卡托普利也常被用为第一线药。用药时应考虑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有针对性地选择用药。在长期控制不满意者,其机制常较复杂,则需用不同作用方式的药物联合用药,如高肾素性高血压可用β受体阻滞剂或开搏通,疗效不好时也可用钙通道阻滞剂与利尿剂合用。内分泌疾患中嗜铬细胞瘤分泌儿茶酚胺过多时可用酚妥拉明静滴或口服哌唑嗪,有心动过速时加用普萘洛尔。
    高血压危象的治疗:在儿童期高血压危象常表现为高血压脑病,高血压危象的治疗应选择紧急静脉给药降压。药物首选硝普钠或拉贝洛尔,也可用低压唑。为保证心、脑、肾等脏器充足的血供,降压不宜过快,最好在治疗开始后6小时内降低计划降压的1/3~1/2,在以后48~72小时内降压至接近正常。一旦高血压危象缓解,改为口服开搏通或钙通道阻滞剂。在降压同时必须积极迅速控制惊厥,降低颅压,并注意心肾功能状态,尤其伴有肾功能不全时必须调节好水电平衡。
    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治疗是根治高血压的关键,如对肾动脉狭窄因肌纤维发育不良所致者用经皮球囊导管扩张术,50%患儿可治愈。无效者是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致,则需行血管内支架或手术治疗。
  • +预后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青少年原发性高血压中许多延续成为成人期高血压。药物治疗可以降低充血性心力衰竭、肾功衰竭和卒中的发病率。继发性高血压预后主要由原发病及特异治疗的效果而定。慢性肾脏病的患儿存活率取决于肾透析和肾移植的成功与否。肾血管疾病的患儿的双肾间肾静脉肾素活性差异若大于1.5:1,则提示产生高水平的肾素是高血压的原因。主动脉缩窄者外科治疗的预后部分取决于手术时的年龄,婴儿期或儿童时期手术大多预后良好。但还是如在青少年时期诊治,则有血压持续升高的危险。
  • 相关检查

    请给以上评星
    你认为这篇文章的内容:
    查看排行
    转发到 0
    版权所有:网上健康教育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5 粤ICP备2021027967号-2 网站地图/关于我们/进入健康教育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