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诺卡菌病
  • + 全部展开 -全部收缩

  • -概述
    疾病概述:
    诺卡菌病(nocardiosis)是由诺卡菌属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化脓性或肉芽肿性疾病,典型表现为肺炎,但也常引起皮肤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 -预防
  •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
    诺卡菌广泛存在自然界,尤其是土壤中。诺卡菌是革兰阳性需氧菌,常具抗酸性,属放线菌目,对人类致病的有星形诺卡菌(Nocardia asteroids)、巴西诺卡菌(N. brasiliensis)和豚鼠诺卡菌(N. caviae),引起人类疾病主要为星形诺卡菌和巴西诺卡菌。诺卡菌不属人体正常菌群,故感染为外源性,多由吸入诺卡菌孢子或外伤接种引起。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染罕见。肺部感染通常由星形诺卡菌引起,皮肤和皮下脓肿由巴西诺卡菌引起。
    诺卡菌病分布于世界各地,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以老年男性居多。糖尿病、恶性肿瘤、HIV感染、结缔组织疾病、器官移植、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均为易感因素,约60%的诺卡菌病病例发生与免疫缺陷有关,但很多患者并无基础疾病。诺卡菌被认为是一种机会性病原体。本病已被认为是晚期艾滋病患者的一种机会性感染。
  • +病因
  • +发病机制
  •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诺卡菌病呈亚急性起病,与放线菌病相似,但诺卡放线菌更易于局部播散或者经血源传播。脓肿播散可累及任何一个器官,但主要累及大脑、皮肤、肾脏、骨骼系统或肌肉。
    (一)原发性皮肤诺卡菌病 患者多有皮肤外伤史,特别是外伤后与泥土接触史。皮损开始为暗红色丘疹、结节、脓疱、逐渐融合形成斑块或多发性脓肿,暗红色。与皮肤粘连,破溃后形成瘘管,流出血性脓性分泌物。老皮损形成瘢痕。如此结节反复出现、溃破,终年不愈。皮损部位结节、肿块、瘘管、瘢痕遍布,形成大块硬块,表面高低不平。损害可向深部侵犯,累及肌肉、肌腱、筋膜及骨骼等,形成骨膜炎、骨炎、骨坏死等,造成功能障碍。若无继发细菌感染,局部自觉症状轻微。
    (二) 原发性肺诺卡菌病 最常见的症状有咳嗽、发热、寒战、胸痛、乏力、纳差和体重减轻,这些表现都是非特异性的,与肺结核或细菌性肺炎类似,也可出现胸腔积液。肺部病变的X线胸片表现多种多样,无特异性。部分病例可发生转移性脑脓肿。感染可以呈急性、亚急性或慢性。
    (三)脑诺卡菌病 多由肺部病灶播散而来,脑是最常见的散播部位。典型的脑诺卡菌病表现为脑脓肿形成,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临床上可多年无异常表现。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多表现为发热、头痛、脑膜刺激征和癫痫发作。脑脊液常表现为细菌性脑膜炎的特点。
    (四) 播散性诺卡菌病 常由肺部病变开始血行播散到全身。除脑之外,还可播散至肾、胸膜和胸壁、肝、皮肤、淋巴结、眼等,又以肾、皮肤、胸膜和胸壁多见,肾是继脑以后较常受累的部位。也可累及心包、心肌、胃肠道、脾、胰腺、甲状腺、垂体、膀胱等,通常不播散至骨骼。
  • +并发症
  • +实验室检查
  • +其他辅助检查
  • +诊断
    诊断:
    本病的临床诊断较困难,须发现病原体才能确诊。有脑、肺、皮肤和其他脏器的感染性病变而病因不明时应考虑诺卡菌病的可能。
    从组织标本中分离出病原体是诊断本病的金标准。诺卡菌生长缓慢,分离和鉴定诺卡菌较困难,在37℃需氧条件下需培养4~6周。痰培养阳性率46%,皮下脓肿脓液及胸腔积液阳性率分别为75%和84.6%。进行生化反应鉴定则需更长的时间。此外,去污染和消化过程能破坏标本中的诺卡菌。临床上怀疑本病时,应及时告知检验人员注意进行诺卡菌培养,以提高培养的阳性率。也可采用PCR等分子诊断技术来诊断本病。痰中分离出诺卡菌并不一定提示存在活动性感染。
  •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肺诺卡菌病尤应与肺结核等肺部疾病鉴别,病原体检查可最后确诊。其他应鉴别的疾病有细菌性脓肿、癌肿、孢子丝菌病、皮肤结核病、放线菌性足菌肿、真菌性足菌肿等。脑诺卡菌病应与脑肿瘤、脑脓肿等相鉴别。
  • +治疗
    治疗:
    首选磺胺类药物。 复方磺胺甲唑,成人首剂4片,以后每次2片,每日2次,至少用到全部症状和体征消失6周以后,疗程通常为6~12个月。因为大多数病例对治疗反应缓慢,磺胺的剂量应足,疗程应长。若磺胺耐药或过敏,阿米卡星联合以下一种: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或单用利奈唑胺。有些种类的诺卡菌对某些抗菌药物存在耐药性,临床上应进行菌种鉴定,并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治疗药物。皮肤脓肿、脑脓肿、脓胸等,可辅以切开排脓及切除坏死组织。
    尚无预防本病的有效方法。对于高危人群使用抗菌药物可能有助于预防本病,但研究显示低剂量磺胺类药物对预防高危人群诺卡菌病的发生并无价值。
  • +预后

相关检查

请给以上评星
你认为这篇文章的内容:
查看排行
转发到 0
版权所有:网上健康教育馆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5 粤ICP备2021027967号-2 网站地图/关于我们/进入健康教育工作网